|
群星荟萃 》 藝術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藝術 》
第2節:用文化引導娛樂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文藝是需要深厚的人文關懷的,而當前的許多電影和歌麯卻是不關乎人性的,甚至於連好的情歌都難得,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東西可以留給下幾代人。我們呼籲更多的有文化積纍的、更多的經過民族文化洗禮和西方文明浸染的知識分子進入演藝界,給我們好的情歌,給我們更多對社會的批判,給我們更多的對現世的觀察。而媒介的價值在於有倡導和反對的能力,因此,作為央視的節目,弘揚一種健康嚮上的價值觀,發揮央視國傢電視臺的影響成為我們的選擇,這樣的做法給了《藝術人生》極大的聲譽。
首先,在選題上我們推崇有知識分子性的明星。在《藝術人生》中我們最感興趣的嘉賓-也是引起最大反響的嘉賓-經常有着知識分子的背景,羅大佑、陳凱歌、英達、鄭鈞這樣既現世又有悲憫之心的明星特別容易受到觀衆的好評。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傳統和現代對接的烙印。
其次,在節目內容的取捨上以其是否有利於收導社會嚮善為標準。《藝術人生》弘揚的是明星們"真善美"的一面,祛除藝人習氣和陰暗面。我們希望重建演藝界的表率作用,畢竟,中國社會巨大的變遷帶給人們普遍的信仰遊離,社會需要活動於幕前的公衆人物帶來清新的思想和有力量的作品。《藝術人生》的中心話題基本上圍繞着個人如何面對命運的挑戰,以及個人和家庭、個人和時代的關係。《溫暖2002》和《溫暖2003》是這兩年元旦的特別節目,盤點一年當中演藝界重要的人,沒有從他們的名氣上排名,而是彰顯人性的光輝。例如2003年的"個人主題"《英雄》、"家庭主題"《和你在一起》、"時代主題"《激情燃燒的歲月》三個段落,談理想主義的陳凱歌,談不懼傷痛的張柏芝,談喪親之痛的趙季平成為華彩;2003年節目中邀請張越擔任嘉賓主持,在"老年人《今生無悔》"、"中年人《順流逆流》"、"年輕人《長大成人》"三集中,黃宗英和觀衆謝幕告別、曾志偉談到好友梅豔芳和謝霆鋒的真誠對話都讓人們感受到2003年這個特別一年中世界的溫暖。
第三,創作人員始終保持着"誠意"。陳凱歌說過《黃土地》是他的誠意電影,人一生衹有一到兩個誠意作品,那麽,《藝術人生》應該是我們的誠意作品。從事電視文藝的人可能更在意形式或者娛樂性,但是我們想獨闢蹊徑,象臺灣林懷民領導的舞蹈團體"雲門舞集"一樣,在節目中傳達社會的良知,傳播了智慧的思想,不諂媚政治,不諂媚大衆,這就是《藝術人生》的基本綱領。《藝術人生》要求策劃和編導的門檻高,策劃精通文史哲,編導有着對於尋常百姓的悲憫之心,在演藝明星和他們的作品中尋找文化的光輝。所以,我經常比喻《藝術人生》是將藥丸裝在可樂的易拉罐中,時常換換包裝,但是裏面的藥丸是強身健體的。《藝術人生》不是製作新鮮的形式,而是內容為王,所以,《藝術人生》不是短命的娛樂節目,而是社會的"公器",會始終如一陪伴社會發展。
"用文化引導娛樂"是欄目的終極目標。在娛樂節目的狂潮中,堅持下去,看看這條路能走多遠。
●《藝術人生》為什麽不請畫傢、作傢、書法傢?為什麽總是請演藝明星?什麽人可以來《藝術人生》?
●《藝術人生》挑選話題的範圍,是高屋建瓴還是人生常態?
●什麽人是《藝術人生》抵製的嘉賓?
2.為大衆的欄目
-請誰來《藝術人生》
《藝術人生》曾經做過一次調查,什麽人在看這個時段的電視節目。調查結果是:47%的觀衆初中以下學歷(含文盲),89%是高中學歷以下(含文盲)。這兩個數字曾經讓我背後發麻。走出北京,經過省會,來到小城市,最後到縣城,再去一趟農村,就知道什麽人在支持着電視事業。
我羨慕一些藝術傢說他的作品不想取悅大衆,藝術衹反映創作者的內心和他眼中的世界,而我們的角色卻是傳媒人士,因此我的任務是將信息和思想傳遞給彼岸,其中包括良知和智慧。我們要解决的問題是如何將周五晚九點一刻正在收看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的觀衆搶過來,這是我三年以來每一期節目最緊要的任務。
首先,《藝術人生》選取的嘉賓是大衆的明星,而不是小衆的明星。節目2000年底開播到現在已經邀請了150位左右的人來做客,涵蓋影視界、流行音樂界、麯藝界等流行藝術,而不是小衆的藝術。知名度越大越利於人們在瞬間內選擇停留在這個頻道。因此,《藝術人生》所選擇的嘉賓基本上都屬於演藝界。
在日常節目播大衆明星的同時,《藝術人生》在特別節目中推出一些不為人熟知但"貨真價實"的嘉賓,比如2003年五一的《青春之歌》裏的陳忠實、李少紅等,《溫暖2003》的許鞍華、黃宗江四老等人,起到了品牌修護的作用。
其次,嘉賓在《藝術人生》中所談內容是大衆關註的話題。《藝術人生》開播之初曾有人問:大腕做完了怎麽辦?在選擇欄目的時明星上,重要的不是這些明星的腕大腕小,《藝術人生》不是封神榜,我們對起哄造神不感興趣,如果衹是來談他們個人的成就,那又會成為"圈內"自己的意淫。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普通人需要什麽,普通人不會對一個演員如何提高臺詞感興趣,不會對一個畫傢如何運用色彩感興趣,但是,渺小的個人在這個大時代中的起伏跌宕,在個人所不能瞭解的"命運"中的沉浮感悟,卻可以讓普通人感同身受。因此,個人獨一無二的故事,大衆所能共鳴的感情和思想,就是《藝術人生》的立足之點。在《藝術人生》中沒有空泛的政治宣言,沒有虛情假意,個人、伴侶、兒女成為最主要的話題,友情、愛情、親情成為傾訴的重點,在坎坷、病痛、失落前的勇氣、樂觀、豁達成為欄目的主旋律。
第三,態度端正對待人生。欄目對嘉賓最苟刻的要求是什麽?那就是真誠。我們有一句口號,"不請大尾巴狼"。一個人如果不能真誠面對觀衆,又怎能真城面對自己的作品和人生?所以,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態度!
我們尊重的態度是:熱愛自己的行業,視其為事業,無論是載譽一生的孫道臨還是貶斥不斷的李亞鵬;對生命有着敬畏之心,無論是一帆風順的徐靜蕾還是坎坷不平的嶽紅;一直渴望超越自己,無論是年愈古稀的王昆還是20出頭的謝霆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
第1節:明星還原為普通人 | 第2節:用文化引導娛樂 | 第3節:我們尊敬直面歷史的老人 | 第4節:發展再聚首品牌 | 第5節:朱軍訪談錄 | 第6節:有責任心的男人 | 第7節:《摔三弦》一舉成名 | 第8節:迷迷糊糊闖央視 | 第9節:導演、製片人趙本山 | 第10節:為什麽心情不好 | 第11節:絶對幕後 | 第12節:本期主人公陳凱歌導演 | 第13節:愧對父親 | 第14節:第五代的黃土情結 | 第15節:誠意電影和商業電影 | 第16節:道具的背後 | 第17節:陳坤 | 第18節:服務員的理想 | 第19節:電影學院的好學生 | 第20節:偶像是有責任的 | 第21節:憂鬱的背後 | 第22節:五福臨門贈傅彪 | 第23節:夫妻患難見真情 | 第24節:真浪漫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