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心靈體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劉心武 Liu Xinwu

  有一種草花叫玻璃翠,植株葉片半透明很像淺緑色的玻璃,開出的紅花如緘默之唇。這花很容易栽養,建議有志於發現、剋服自己"脆點"的朋友都養上一盆。不僅是因為玻璃翠這花名諧"玻璃脆"的音,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這花的莖葉一方面真如玻璃般凝實晶瑩,一方面又顯露將其一掐必斷的脆弱特性。它的生長,是把自尊、自強、自傲、自愛,與自戒、自慎、自審、自惕結合在一起的,常常面對這樣一盆草花,比常用鋼化玻璃杯喝飲料,更能獲得人生啓迪啊。
  皺皮蘋果
  從郊區書房回到城裏的傢,總會遭逢一大摞待拆看的郵件,我的習慣是先看熟悉者的,對於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這是否有些個"嫌貧愛富"?但"金玉其外"的誘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難以拒絶的,儘管往往會發現"敗絮其中",也衹好嘆息一聲了之。有的來函,信封寒酸,字跡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鎮某村,由作協或編輯部貼條轉來,根據近年來的經驗,這樣的信函,很少是讀我新作品後告知感想的讀者來信,多半是附上他寫的並不成熟的習作,希望我能往報刊推薦的。
  回到城裏,大體瀏覽一下積存的郵件後,我多半會下樓,到附近緑地遛遛。那天到票友聚集的廊亭,聽他們輪番演唱,幾位經常炫技的票友,已成為我們那一帶的明星,我一見他們那堂皇的架勢,就總要坐到廊欄上洗耳恭聽,無論是裘派黑頭,還是程派青衣,聽着那些唱段,真覺得滿耳落花,滿心沁芳。不僅那些名票臉熟,就連總去旁聽的,也有若幹熟臉。有位年紀估計跟我相仿的,個頭矮小,其貌不揚,他欣賞時,總輕閉雙眼,一隻手還隨那聲腔在膝上輕扣,他那滿臉的皺紋也微微抖動,令我覺得非常滑稽。
  那天傍晚遛彎回傢,飯後想吃水果,去陽臺取。我傢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陽臺的一個大紙匣裏,彎腰一看,所儲水果不多了,又忽然發現,在角落裏,有衹不大的蘋果,顯然是很久以前買來,一直忘了吃的,趕忙取出來,放在手心裏一看,它那表皮已經乾燥得起皺了。
  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首詩,忘了是國人寫的還是翻譯過來的,裏頭有幾句是以蘋果的名義請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細欣賞一下/我表皮的美麗。"蘋果,以及其他水果,確實有權利這樣地要求人類。實際上我是一貫比較註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經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說蘋果的外皮當做專門的審美對象。我曾很小心地將一隻大蘋果那華麗的外衣削成連續不斷的蠃絲轉,然後將它巧妙地擱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隻完整的大蘋果。
  那天我仔細端詳那衹皺皮蘋果,忽然非常感動。它在被遺忘的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不讓自己沾染黴菌,堅决地不腐爛,因此雖然它的表皮因脫水而發皺,卻身無黑斑,並且讓那紅暈依然具有誘惑力,還散發出一種略帶酒味的甜香。它是怎樣度過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潔身自好、保存實力,甚至還利用那被冷落的時間,盡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我把皺皮削掉,那蘋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鮮若處子,先嘗一口,異常香甜!吃完它,還回味了許久。
  第二天,我又下樓遛彎,又去聽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覺得頗為滑稽的聽衆,又在那裏閉眼擊節。我忽然覺得,他很像是一隻皺皮蘋果。待那邊一麯唱完,我就跟他說,您何不來上一段?他臉倏地紅了,更像皺皮蘋果了。接着也有其他人註意到了他,跟着勸,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後來連操琴的也問,他究竟想露哪段?他呢,站起來,走到人群當中,說了聲"讓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對了對弦,然後在琴師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轉優雅,吐字如珠,我覺得那一刻他就仿佛削掉皺皮的蘋果,因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愛,保存住了一腔鮮活,一旦得以施展,則散發出沁脾的香甜。一麯終了,掌聲裏,我悟出更多。
  我承認,因為對積存的郵件裏那些"皺皮"的一貫輕視,有的啓封後潦草一瞥,就馬上當作廢物丟棄。現在,我提醒自己,也許,那會是一隻"皺皮蘋果",雖然其貌不揚,甚至委瑣鄙陋,但表皮裏面,卻會有鮮活的甜汁,我必須慎重對待,不得輕率處置。儘管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好比能唱言派"讓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確是有了。
  又想到,悠悠人生,誰能永居中心?誰能永有搶眼而馬上被選取、光豔顯示的機會?我自己,也頗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隻蘋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黴菌,在潔身自好中,任憑表皮起皺,而內裏仍默默地保持、積蓄着能貢獻於他人、社會的精華呢?
  譬如朝露
  到了花甲之年,曹操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千古名句不免經常襲上心頭。其實比曹操更早的詩人秦嘉已有"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的感慨,而曹操的兒子曹植又有"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的沉吟,這說明以露喻命成為了人們的一種通感。佛教《金剛經》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以前一直覺得夢幻比朝露多彩,泡影比朝露浪漫,電光比朝露壯麗,四種並列的短促命相裏,似乎惟有朝露最卑微凡庸。
  我是個夜晚寫作、上午睡覺的憊懶人物,雖然也寫過《仙人承露盤》之類的作品,也跟着古人感嘆過"譬如朝露",其實,究竟朝露是怎麽凝結出來的,以往並不曾專門觀察過。近兩年在京東遠郊一個村子闢了一個書房,周圍全是田野。那天下午,我到村外畫水彩寫生,結識了農民小陶,聊天當中,聽他說及"接露",很覺新奇。他種的那一大片地,引進的是香港的一種名稱古怪的蔬菜,這種菜在生長期裏朝露越旺質量越好,所以他經常天不亮就到地裏去等待凝露。據他說,朝露的多寡旺澀取决於黎明時地面與低空的溫差是否恰到好處,地面溫度太低了不行,低空中的水氣太少也不行。他也不光是消極地等待,有時會燃些熱煙熏地,或往菜田旁的溝渠裏灌水,他說當晨光像竈膛般亮起來,看到菜葉上凝出了渾圓的露珠,心裏頭的高興勁兒,跟看到老婆順利生下胖娃娃一模一樣。小陶說得我心癢,於是有一天我就讓他天亮前來喚醒我,帶我一起到田野裏去"接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第2節:皺皮蘋果第3節:譬如朝露第4節:春水浴心
第5節:心靈百葉窗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第8節:雲錦滿心湖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第10節:長吻蜂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第12節:香檳玫瑰
第13節:淡黃的銀杏第14節:親近牛筋草第15節:康熙開心果第16節:碰頭食
第17節:勇對平淡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第19節:顧影自賞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第22節:半拉西瓜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第24節:我的緑寶石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