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 全能女孩李卿曦成才揭秘:发现孩子   》 第2节: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Li Qingxi

  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爱”,指的都是父母对孩子的偏爱。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不能免俗。18年来,我们也跟普天下的父母们一样,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走过的每一段弯路,摔过的每一个跟头以及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当曦曦如愿以偿地避开高考,得到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分别简称“浙大”、“复旦”、“上海交大”、“港科大”和“北航”)五所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尤其是得到港科大高达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并被国内许多媒体誉为“才女”、“高才生”甚至于“素质教育的典范”之后,这份偏爱自然水涨船高、有增无减,其中也自然而然地平添了几分欣慰和自豪。 对曦曦的优点和成绩,国内外媒体都已经介绍了很多,并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CCTV2006年6月21日的《马斌读报》介绍: 就在所有高考生都在焦急等待考试成绩时,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漂亮女生李卿曦却已经手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五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香港科技大学还以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来网罗她。 毕竟是石室中学的高才生,她今年2月就先后收到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高校发给准备录取的考生的“凭证”,待完善手续后再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 100米跑只需13秒多,别人还在打游戏,她却开始设计小游戏,没事就练练跆拳道…… BBC(英国广播公司)2006年6月30日报道: 李卿曦是高考制度下的成功者,但她却把不参加高考作为目标,因为她认为高考的随意性很大,成绩再好也可能毁于一时失误。因此,她从小学起就暗下决心要通过平时的努力获得院校认可,而不能因一次失误来否定12年的努力。她也真的做到了在校成绩优异,而且综合素质好,一路保送上了初中、高中、大学。 从小学开始她就鼓捣电脑,现在已经能设计不少小程序、小游戏;还在上高中的她,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电子科大去旁听大学课程,全面学习大学计算机的知识。初中高中连当6年班长,组织能力强…… 《华西都市报》2006年6月20日报道: (李卿曦)上初中、高中都是保送入学的,而且从小学就开始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在小学就获得过华罗庚数学竞赛一等奖。上高中后,李卿曦的竞赛成绩更是“突飞猛进”,不仅获得过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还在全省冬令营选拔赛及决赛中取得前10名的好成绩。作为石室中学高手云集的理科实验班——2006级高中1班连任3年的班长,长得眉清目秀的李卿曦发展十分全面,高中三年连年都是学校跳远、4×100米比赛的冠军,100米跑亚军。 平心而论,能有这样一个德、智、体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孩子,相信很多做家长的,都会感到由衷欣慰。说到这儿,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她读初中时一位同学的话:“李卿曦不是人!是神!——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她居然学了那么多的东西,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而且还拿了那么多的奖!” 偏爱归偏爱,作为父母,透过成绩和荣誉的光环,我们总能一眼就看到孩子的弱点和缺陷。 在生活方面,曦曦是个粗心大意、倔犟任性、挑剔固执、争强好胜、有时调皮捣蛋、偶尔也会蛮不讲理的孩子;在学业方面,她理科比较出色,文科相对薄弱;在性情方面,她理性有余,而感性稍逊,多数时候,显得过于单纯,时而也会像一般的小女孩那样脆弱。此外,她常常满脑子幻想甚至古怪念头,古怪得大大超出了她的年龄和阅历,也超出了大人的理解能力,让人感到难以交流和沟通。 总之,不管用什么眼光看、用什么标准衡量,我们的孩子都有所欠缺,更远非十全十美。 好在,曦曦的心智相对成熟而稳定,心态是开放和建设性的,她的求知意识和综合素质都比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也都很大,加上她过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从小就养成的高度自觉性和很强的自制力——在这方面,就连我们家长和许多成年人都深感佩服并自愧弗如,相信以上所列举的种种缺陷,都会在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不断的修正和改进。 我们的孩子毕竟才刚刚成年,对她来说,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现在,“五所著名大学争相录取李卿曦”事件,作为曦曦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插曲,早已演奏完了,所引起的震荡也已经逐渐平息,曦曦已经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系(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简称CS)一年级的学生。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自然而然地转向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与此有关的问题纷至沓来。我们简单归纳了一下,发现大家最关心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出曦曦这样的孩子,我们究竟有没有什么绝招?“李卿曦现象”是一个特例吗?我们的教育是“高成本”的吗?曦曦本人是否有着某种独特的学习方法?她的综合能力和特长都是怎么培养的,主见是怎么形成的?她为什么“不想高考”,又是如何做到的?她为什么会迷上游戏设计和计算机编程?她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是什么? 回顾18年来对曦曦的培养,我们的家庭教育始终比较宽松,甚至可以说是随意。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她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人生,而绝不可能按照一定的模式和配方生长,父母也不可能代替和包办她的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恪尽父母的天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摸索,去改进,形成一整套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确摸索到一些方法和“招术”,积累了一些心得和经验,曦曦在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也确有其独到之处。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也都出现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留下了一些纰漏甚至是盲点,以至于直到今天,在曦曦身上仍然留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有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好在,我们始终敢于并乐于正视自己的失误,并且能够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正它们。 记得在曦曦即将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人生转折点上,孩子的妈妈曾明确指出:“你有权犯错误!任何人都有权犯错误!” 一直以来,这句话让孩子和我们都受益匪浅。正是这句话和它所代表的理念,给家长和孩子共同营造了一个宽松、随意同时也是相对优异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得以通过一次次的错误,重新认识和发现对方,调整、矫正、规范并完善自己。 18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精神、品格的塑造及其综合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远比学习成绩的提高要重要。因为,正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带来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一点,就是最大的秘诀。 曦曦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生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经历对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而言,才会有着更多的可借鉴与参考之处。这也是我们决定写作本书的原因。一个人的经历固然无法复制,也毫无必要去复制,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却值得汲取。我们认为,假如本书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帮助,让家长多一些感悟,进而避免一些失误,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按照自己的天性健康成长,远比培养出一个乃至许多个李卿曦更为重要。 李增华 卿清涛 2007年3月于成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东方出版社
第1节:序 一 开花结果的欢乐
第2节: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第3节:第一章 家庭教育要顺其自然 自然是成就天才儿童的第一步
第4节:第二章 快乐是童年第一课 没有什么比玩耍和游戏更重要
第5节:第三章 成大事者重小节 妈妈的经历让女儿少走弯路
第6节:第四章 从最简单最实在的小事做起 不要过早强调理想和抱负
第7节:第五章 善于从黑暗的地方发现光亮
第8节:第六章 该逼的就得逼,该坚持的就一定要坚持 认准了就做到底
第9节:第七章 父母也要学会发现自己 正确对待性格缺陷
第10节:第八章 换位思考,母亲也不妨做一做女儿的“孩子”
第11节:第九章 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老班长 硬碰硬根本不是办法
第12节:第十章 “不想高考”,为什么?
第13节:第十一章 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峰回路转 起步太晚,从来都不是主要问题
第14节:第十二章 心愿花开,努力结果 有心才能有成
第15节:第十三章 征服香港科技大学 随意之举改变人生,机会来了绝不错过
第16节:第十四章 方法成就一切
第17节:第十五章 美丽人生就这样 重理轻文要不得
第18节:后 记 高考并非必由路(1)
第19节:后 记 高考并非必由路(2)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