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 清代《红楼梦》续书的三种模式 》
之二
Wang Xuchuan
《红楼梦》续书叙事模式与小说文法的关系《红楼梦》续书的叙事模式不仅表达了各种续书对《红楼梦》的评论,它同时也表现了《红楼梦》续书系列对小说文法和章法的追求和创新。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续法上切入角度的多样性。虽然《红楼梦》续书大致只分为接续与插续两大类,但各部小说在选择切入点上却颇见用心。如接续类小说续书虽然都从一百二十回叙起,却有各自不同的接续点,这就使原本平淡无奇的传统性续法平添了许多波澜与色彩。如第一类接续类续书,它们都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开始续起。这一类续书有逍遥子《后红楼梦》、海圃主人《续红楼梦》、王兰(兰皋居士)《绮楼重梦》、陈少海《红楼复梦》、梦梦先生《红楼圆梦》、嬛山樵《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云槎外史《红楼梦影》,共八部。这八部续书虽都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续起,但所接续的事件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贾政在毗陵驿遇见贾宝玉起续,在这一回,叙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金陵安葬。接到家书,知宝玉与贾兰得中举人,宝玉走失,赶忙回来,在路上又闻得朝廷恩赦的旨意,十分喜欢,日夜趱行。从这里续起的有《后红楼梦》、《红楼梦影》和《红楼圆梦》三种。前二种续书都以贾政在毗陵驿遇见宝玉,拿下拐骗宝玉的一僧一道,救宝玉回家始,所不同的是《后红楼梦》中黛玉复生,宝黛终成眷属《红楼梦影》中黛玉不再复生,而只与宝玉在梦中幽会,留下不尽的遗恨与郁闷。所同的是两书中宝玉都中进士,得以做官,成立了一妻数妾或二妻数妾的家庭,生活美满。而在《红楼圆梦》中则叙黛玉死了数年后复生,宝玉随师父在庐山修炼后下山,两人终于结婚而扬眉吐气。第二类、从贾雨村在急流津觉迷渡遇见甄士隐起续,有《补红楼梦》。《补红楼梦》仿秦子忱《续红楼梦》的布局,写三界互通,但已无任何人还生之事,而是《红楼梦》人物各自生活在阴、阳界和人间,可互通消息,贾府重新兴盛。这一类比较重在发出命运的感叹。第三类、从宝玉重被渺渺真人、茫茫大士带回大荒山青埂峰下或出家后不再回家起续,有海圃主人《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绮楼重梦》。海圃主人《续红楼梦》林黛玉已不再出现,贾宝玉也被玉帝封为“敷文真人”。只在试场上作为神灵巡视并显灵。而主人公已是贾政和宝玉之子贾茂(即芝哥)及他们一系列的考试、升官的活动与好运。《红楼复梦》叙宝玉托生于祝家为祝梦玉,其他已故《红楼梦》中女子也托生于别的人家。两家关系密切,共同建立功勋。小说以祝家为主,贾府则重点写了王夫人、宝钗和袭人(改名为珍珠)。《绮楼重梦》则叙宝玉托生为宝钗之子小钰,十二岁为平倭大元帅,立功封王,与湘云之女舜华(黛玉托生)成婚。享尽荣华与女色。这一类虽说是接续一百二十回,实际上已具有另续色彩。第二类、插续类小说续书,插续类续书在此之前有《金瓶梅》和《西游补》二种,《金瓶梅》是从《水浒传》武松打虎段落插入,而另衍一段西门庆家庭的发迹与衰落史,形成了另外的故事系列,属于入其中而出其外的续法。《西游补》则从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插入,衍出一段孙悟空在鲭鱼精气囊中被迷的故事,而当其最终从气囊中出来时,仍接《西游记》,属于插入而不动原作的续法。与《西游补》不同的是,《红楼梦》续书中插续类续书将《红楼梦》九十七回以后的情节尽数裁去而以己作补之。《红楼梦》续书中有三种是插续类的:秦子忱《续红楼梦》、归锄子《红楼梦补》、花月痴人《红楼幻梦》三种。插续类小说都从《红楼梦》第七十九回林黛玉魂归离恨天起续。这是这一类续书相对一致的地方。插续类小说总的精神是补宝黛爱情悲剧之恨及《红楼梦》中的各种遗恨,正如秀水郑师靖在《续红楼梦》序中所评的:
雪坞乃别撰《续红楼梦》三十卷,著为前书衍其绪,非与后刻争短长也。余读之,竟恍若游华胥、登极乐、闯天关、排地户,生生死死,无碍无遮,遂使吞声饮恨之《红楼》一变而为快心满志之《红楼》,抑亦奇矣!
花月痴人《红楼幻梦》叙亦说《红楼梦》:“如三姐戕,二姨殃,葬花绝粒泄机关,焚诗帕,诔花护玉晴雯灭,黛玉亡探春远嫁,惜春皈依,宝玉弃家,袭人丧节各情,阅之伤心,适足令人酸鼻。凡读《红楼梦》者,莫不为宝黛二人咨嗟,甚而到于饮泣,盖怜黛玉割情而夭,宝玉报情而遁也。”
因此作者写续书的目的是:
于是幻作宝玉贵,黛玉华,晴雯生,妙玉存,湘莲回,三姐复,鸳鸯尚在,袭人未去。诸般乐事,畅快人心,使读者解颐喷饭,无少欷嘘。归锄子在《红楼梦补序》中也说自己写作小说的目的是:翻灵河之案,须教玉去金来雪孽海之冤,直欲黛先钗后。宜家宜室,奉寿考于百年使诈使贪,转炎闵于一瞬。大观园里,多开如意之花、荣国府中,咸享太平之福。
归锄子《红楼梦补》是这三部续书中唯一高扬扬黛贬钗主题的,然其主旨亦在补前书之恨,正如犀脊山樵在《序》中所言:
归锄子乃从新旧接续之处,截断横流,独出机杼,结撰此书,以快读者之心,以悦读者之目。余因之而重有感矣!夫前书乃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也。荣府群艳,以王夫人为之主,乃王夫人意中,则以宝钗为淑女,而袭人为良婢也。然宝钗有先奸后娶之讥,袭人首导宝玉以淫,是淑者不淑、而良者不良。譬诸人主,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也。又王夫人意中疑黛玉与宝玉有私,而晴雯以妖媚惑主乃黛玉临终有我身干净之言,晴雯临终有悔不当初之语,是私固无私,惑亦未惑。譬诸人臣,所谓忠而见疑,信而被谤也。
归锄子有感于此,帮为之雪其冤,而补其阙,务令黛玉正位中宫,而晴雯左右辅弼,以一叶其胸中郁郁不平之气。斯真炼石补天之妙手也!其他如香菱,如鸳鸯如玉钏,如小红,如万儿,如龄官,一切实命不犹之人,慈悲普渡,俾世间更无一怨旷之嗟。此元人所云:“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即圣贤所云:“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者也”。前书事事缺陷,此书事事圆满,快心悦目,孰有过于此乎?
因此可以说插续类小说虽然因其补恨的色彩较浓,而在续法上与接续类小说相比少了点心波澜,但也创造了新的插续方式。
二、叙事情节的离奇性与荒诞性。《红楼梦》是一部写实的作品,但在叙事过程中,为表达在这方面给予大力发展,突出了情节与描写方面的荒诞与离奇。三种叙事模式从小说构思角度讲,都属于叙事情节离奇之作。这正是追求文法、章法新奇的产物。而且几乎每一种《红楼梦》续书除了选择上述三种叙事模式之一外,都有离奇的情节叙述与描写,如黛玉有一兄弟(《后红楼梦》)黛玉的眼泪化作十万八千颗珍珠,宝玉用息壤来治水(《红楼圆梦》)袭人有高超的武功,并被动手术换了身子(《红楼复梦》)宝钗有军事统帅才能,能领兵打仗(《红楼复梦》)宝玉也因黛玉嫁人之信而叫着“黛玉你好……”而死去(《后红楼梦》)宝钗也会由于宝玉出走而郁郁而亡,临死时也与黛玉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中的情景一样,只是焚稿改为扔金锁,而这金锁以后会转到黛手中(《红楼梦补》)宝玉在黛玉坟上痛哭,泪撒草上,能使小草呈现泪斑(《红楼梦补》),等等。
三、叙事手法的创新性。对小说构思创意的关注在文人进入白话小说创作后即已出现,重要的如明末董说《西游补》。但自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读法》中大力宣扬小说文法之后,对小说文法的关注成为文人创作小说中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这一时期其它小说续书如俞万春《结水浒全传》亦体现出在文法上刻意追求与《水浒传》相同而又不同的小说叙述章法,虽然在文法创造的目的、成就方面与《红楼梦》续书各不相同。但其中确实体现了在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上在文法上追求具有创意的趋势。小说续书在《红楼梦》续书之前没有如此众多的小说续书刻意地进行叙事模式的设计而最终形成三种基本模式。在一些小说续书的创作中一些作者也注意于叙事手法的创新。如《后红楼梦》将曹雪芹作为小说中人和小说作者二重身份写入小说,小说称曹雪芹为《后红楼梦》作者,在《后红楼梦·原书凡例》中曰:
是书系曹雪芹原稿。每卷有雪芹手定及潇湘馆图章。全书并无残缺,故以重价得之,照本付梓,间有须修饰处,亦未增减一字,欲全庐山真面也。
然而曹雪芹又是小说中人物,是贾宝玉的老朋友,贾府的清客,可以自由出入贾府,见证贾府中人的生活与命运。在《简明事略》中说明《红楼梦》是曹雪芹应贾宝玉之请,才作终局之安排。又在第一回中通过曹雪芹进行小说情节的交待:
这曹雪芹就从离恨天进去,再从补恨天出来,梦醒后惊讶不已。因想起前《红楼梦》一书,只因顺了宝玉的意,多有失支脱节,粉饰挪移之处。而今要据事直叙,不妨先自揭清:黛玉本有嗣兄良玉,未经叙出袭人改嫁亦在贾政未逝之先香菱小产病危,依旧病痊无恙喜鸾、喜凤也并未结亲,只跟了王夫人作女……。
也正因为曹雪芹只是宝玉之友,贾府中发生的一些事不可能他什么都知道。又让小说中人阅读有关写他们的小说以及对之的评论在小说中展开,这些使小说产生了新奇的感觉。总之,三种模式表现了续书创作中对叙事技巧即文法的关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Source】红楼梦学刊·二○○○年第四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