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盛世之毁——甲午战争110年祭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Xu Hua

  雍正王朝还平定了青海和硕特蒙古草原的叛乱,在西宁设置办事大臣;在西藏设置驻藏办事大臣;在湖广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制度【废除地方官的封建土司,改用政府任命的流官】,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康乾盛世承前启后。
  1736年,弘历皇帝继位,年号乾拢乾隆皇帝在一系列边患平定和边区治理中展现出这
  个时代的中央政权之坚强有力和励精图治,经济文化事业达到高峰。
  据当时统计:康熙六十年(1721年)底,全国土地已达7.3亿亩,雍正时增长到8.9亿亩,到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发达的农业生产促进了人口繁衍,在康熙六十一年突破1亿人口大关后,在半个世纪后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3亿。顺治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到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仍不足1000万两;到雍正五年,已达到5000万两;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国库存银多达8182万两。
  康雍乾时期,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广泛发展,在教育、文学艺术、史学、哲学、地理、数学、天文、医学、军事等诸多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盛世修文,清廷组织鸿儒大规模整理典籍。康熙朝所修《古今图书集成》,乾隆朝所修《四库全书》,被称为“文治之极隆而儒生之殊荣”。【黄:与此同时,又兴文字狱。】
  与当时刚刚兴起的西方工业社会比较,自然经济鼎盛的康乾时期,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商品丰富。形形色色的西方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神秘的中国淘金,大量进口、走私茶叶、丝绸、瓷器、陶器、漆器、古董、药材、书籍等回去。与此同时,一度占英国出口总额90%的呢绒类西方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却并不畅销,即使加上军火和鸦片走私,当时中国在国际商贸中仍长期保持大量出超。
  1793年,击败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称霸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急于抢在欧洲各国之前深入“钱”途无限的“东方乐土”,精心挑选皇家外交、军事、经济、航海、测绘精英,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遣华使团。
  乔治三世在致乾隆皇帝的信中说:遣华使团的根本目的,绝非谋求扩张本国领土,也不是为了牟取外国财富,而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幸福的知识”。但是,乾隆皇帝却对英国国王及其使团的口是心非、自相矛盾很不以为然,他一一驳回了乔治三世的各项要求。
  在回复乔治的敕谕中,乾隆皇帝赫然宣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占余润。”
  【甲午战争100年前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1662~1796年),清王朝以极大的胆略继往开来,安内攘外,开疆阔壤,治河开荒,振兴经济,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政局基本稳定,国力强大,人丁兴旺,文化昌盛,是一个长达130多年的太平盛世。不论各文明古国还是欧洲列强,沙俄还是美国,能在如此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创造出如此长时间的兴盛时代,在世界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它并不完美,甚至争议不休。并且,与兴建长城保家卫国的秦皇汉武大同小异,康雍乾王朝即使在国力鼎盛的时期,也毫无西方“文明世界”那种强烈而持久的侵略扩张欲望和行为。黄:这正是商贸文化与农耕文化的重要区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西学东渐(1)西学东渐(2)
内外交困(1)内外交困(2)
内外交困(3)借师助剿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1)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2)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3)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1)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2)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3)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4)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6)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1)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2)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3)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1)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