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廣州的深度組合   》 代序(2)      李大華 Li Dahua    周翠玲 Zhou Cuiling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學者總結了廣州文化的三個特點:平民的而非精英的,本土的而非外來的,未完成的而非固定的。這樣的闡釋現在看來依然是恰當的。以下藉用《南方都市報》對廣州城市精神的解釋進一步說明這一問題並作結本序文。
  我們堅持認為,廣州的城市精神需要重新敘說。這種敘說的目的不是停留在“如數傢珍”的層面上,更不是為了製造一種地域性的文化自戀,而是指嚮一種城市文化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往習以為常的所謂“平民精神”、“實用主義”乃至對於“嶺南文化”的褊狹理解,在這裏都要重新受到質疑。比如在廣州“土著”潘達微身上,就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廣州精神的另一面。他既是勇敢的革命傢;又是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先鋒藝術傢;既是一位社會慈善傢,同時又是一位看破紅塵的出傢人。憑着他的才能,他完全可以建功立業(無論是社會政治還是文化藝術方面),但他卻淡泊名利,毅然斬斷塵緣。強烈的世俗關懷與超驗的宗教情愫、宏大的社會理想與細微的藝術感受,竟然能如此天衣無縫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在這個以自身生命的豐盈而超越了世俗歸類、無法定義的人物身上,可能恰恰體現了廣州文化失傳已久的精髓。(2003年3月3日《南方都市報》)
  我們期望在日常中體察廣州,在體察中發現潮流因我們而改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東教育出版社
代序(1)代序(2)“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1)“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2)
“一口通商”成就的廣州(3)中國第一展(1)中國第一展(2)中國第一展(3)
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1)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2)起飛會展:廣州的國際化姿態(3)“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1)
“嘆報紙”:報紙改變了我們(2)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1)讀《羊城晚報》是一種生活方式(2)生活滲透着信息
誰左右了我們的消費觀南風這樣吹(1)南風這樣吹(2)沒有硝煙的戰爭(1)
沒有硝煙的戰爭(2)沒有硝煙的戰爭(3)沒有硝煙的戰爭(4)騎樓:廣州符號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