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家医事   》 作者自序(1)      屈维英 Qu Weiying

  2005年,一部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风靡东南亚,着实是火了一把。这部电视剧所讲述的,不过是韩国历史上一位宫廷医女的成长经历,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片中还有意穿插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膳食和养生之道,令人不禁反思的是,这些在每一个中医看来都如数家珍的常识,却令我们的国人备感新鲜,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些素材都无一不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找到源头,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材料,经过韩国电视工业的现代包装之后,居然把原产地的人们搞得如痴如醉。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也充分说明了文化资源大国并不等于文化产业大国,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上,我们的功课还做得远远不够,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追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窥一斑而见全豹,读者不妨首先把本书看作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医药文化宝库所做的一次小小的发现之旅,一次对中华传统文明的重温。
  迄今为止,对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近三百年历史的演绎和传播,可谓是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了,但在五花八门的正说和戏说中,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接触到至今仍深藏在故宫博物院中有关清代太医院为历代皇室成员诊疗所留下的历史记录。这批多达四万余件的清宫医案,不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史料价值最高的皇家医疗档案,而且可以说是空前绝后。随着太医院的发展至清盛极而衰,这批记录详实的医疗档案亦随着大清王朝的烟消云散悄悄淡出世人的视野,而这一沉睡就是整整七十多个春秋。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医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可冀先生曾倡议系统梳理清宫医案,并且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亦有专著出版。但此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在当时只为少数专家所了解,其研究成果也颇为专业,一般读者很难了解其中的奥秘。当时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这批档案也就很少再有人问津,重又回到历史的尘埃中去了。
  但在本人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看来,这批浩繁而完备的清宫医疗档案,却是一座取之不劲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它不仅在中华医药方面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大可造福于现代人的健康,而且在专业之外更有着无法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即使是对于大众读者来说,也不乏丰富的营养和裨益。具体说来,清宫医案的价值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各种疾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的爆发常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疾病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国计民生,而且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只不过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在探索历史的脉络时常常忽略了医学领域,而从医者又大多囿于专业,不曾将疾病的来龙去脉与社会发展的桥梁打通,或者也无暇顾及和发挥。在本人看来,清宫医案并不只是皇室诊疗记录的简单罗列,通过这批文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的脚步是如何在疾病的威胁前辗转腾挪,甚至可以不经意地逐层剥开人类社会发展与疾病史之间的种种微妙而又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洞察历史的真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王朝的医疗卫生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难得的社会文明史,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人类历史在前进过程中的无奈和苦难,亦可以感受到文明跋涉的印记和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这恐怕也是当时的宫廷太医们所没有想到的吧。
  其二,清宫医案完全可以当作一部有关清代的信史来品读。中国的历史书写者常常由于时代的需求编撰历史,即使是一部二十四史,也往往因为统治者的需要而颇多隐曲、篡改之处,所谓为尊者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今天的人们在接受历史的记述时要多留个心眼,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但正所谓人命关天,清代太医院在记录皇室成员病症时却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疏忽就难免杀身之祸,另一方面,统治者在自己的健康面前也不能不敞开心扉,任何一种疾病都事出有因,不仅有生理的因素,更有其精神层面的深刻原因,甚至从诸位皇帝病案中可以依稀看出当时政治气候的动态,以及一个王朝的气数。正是因为太医院的独特使命和作用,又相对超脱于政治斗争的旋涡,以及历代医家所素来秉承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清宫医案才在不经意间为今天的我们透露了诸多王朝皇位更迭的历史隐秘,以及历史人物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皇家医事》目录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对太医院的完善种痘战胜天花恶魔(1)种痘战胜天花恶魔(2)为儿童种痘防治天花(1)
为儿童种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广泛运用(1)活血化瘀广泛运用(2)帝王也需用猛药(1)
帝王也需用猛药(2)医疗护理方法多(1)医疗护理方法多(2)医药理论建树卓越(1)
医药理论建树卓越(2)药材地道要讲究地道药材为什么疗效好重视未病控病情(1)
重视未病控病情(2)中医治西人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临终救命生脉散(1)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