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49种危急状态避险指南:这样逃生最有效   》 第2节:前言:你,准备好了吗?(2)      叶轻舟 She Qingzhou    张玉斌 Zhang Yubin

  有人对火灾、地震等灾情结果调查发现,灾难本身固然会带来许多伤亡,但还有一些人的罹难往往是因为应急反应不当所致。因此,学会在紧急状态下的正确反应,对于每一个人避险自救很有必要。本书中所列举的49种危急状态都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有的属于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有的属于人为危险,如被劫持、遭遇枪击等;有的属于突发事件,如高层建筑失火、电梯失灵等。针对这些紧急状态,本书提出了相应的避险之策和自救方法。不要以为这些故事是虚无缥缈的杜撰,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地发生过,而且将来还可能发生。也许某些灾害发生的几率并不高,但它们对生存的危害程度却绝对不可小觑。只有防微杜渐,有所准备,才能增强自己的避险与逃生的能力。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要知道你当时的反应够不够及时,绝对是你能否脱险的关键。据科学家调查,大部分人在遭遇地震、沉船、龙卷风、飞机失事、爆炸、火灾等灾难时,即使危机迫在眉睫,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科学家发现:当大量信息同时涌入大脑时,大脑的反应速度会减慢,这种神经反应也许可以解释我们在危机来临时脑海中一片空白、六神无主的状态,然而此时却恰恰是需要我们迅速行动的关键时刻。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出灾难情形,如果没有熟悉的行为模式供参考,大脑就会从往日的习惯模式中寻找。15%的人遭遇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哭泣、尖叫甚至妨碍其他人疏散。只有大约10%到15%的人能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行动。因此,如果你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请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不妨把这本关于危急时刻如何避险自救的书当作你的枕边书,并将另一本或数本放在所有你关爱的人的床头。请相信,也许就是你在闲适时无意中的一瞥,本书带给你的启示会让你及时发现险情,为自己找到逃生之路。
  本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存手册,它在保留了普通生存手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讲述了许多在死亡门前折路而返的人们的逃生故事与自救方法,他们的故事会让你印象深刻,让你对自救有更深刻的体验。书中的每条经验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这些都是用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请理解并牢记书中介绍的方法技巧,并将其演化成危急状态下的行动指南。
  其实,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情况下,都有绝境逢生的可能,但很多时候留给你的机会并不多,你一定要有所准备,并把握好,请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那些在危险的状态下摆脱了险境的人们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行为的本身就体现了生命的壮美。
  最后,祝每位读者平安,快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前言:你,准备好了吗?(1)第2节:前言:你,准备好了吗?(2)
第3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1)第4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2)
第5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3)第6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4)
第7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5)第8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6)
第9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7)第10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8)
第11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9)第12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10)
第13节:第一章 自然灾害中的避险与自救(11)第14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1)
第15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2)第16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3)
第17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4)第18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5)
第19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6)第20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7)
第21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8)第22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9)
第23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10)第24节:第二章 日常出行中的避险与自救(1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