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1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赵策)
  1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2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 (史记·留侯世家)
  1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汉·辛延年·羽林郎)
  13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14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5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
  15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5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文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7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8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8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