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洪昭光健康饮食精华:吃好不吃药   》 第2节:绪论 吃出健康(2)      洪昭光 Hong Zhaoguang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去年全世界死于新老心血管病是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病,归根到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内因在慢性病中所占的作用不是主要的,只占20%,80%是外因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调控,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有个例子:有位同志,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冠心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两三本书,一点问题也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以后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一个人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另外一位北京同志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天买了许多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第二天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颗好几斤,第一次搬三颗,从楼底搬到三楼阳台,第二次又搬了三颗,第三次搬了七颗白菜,50斤重,可是呢,因为平常不干活,一下子上下三楼,累得直喘,越来越厉害,咳嗽吐血吐痰,他知道不行,就上医院。一到我们安贞医院,一看不行了,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竭。得赶紧挽救。打上一针,这一针药0.1克15000元钱。同志们,金子1克才100块;0.1克才10块钱,这个药0.1克就要15000元钱;药还挺好,打进去之后就化开了,最后花了6万元,为了抢救这6块钱的白菜共花了6万元医药费,命差一点就没了。
  再说说动脉硬化、肿瘤和糖尿病。
  西方有句谚语:"人与自己的动脉是同龄的。"意思是说,动脉对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保护动脉就是保护健康。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性猝死,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城市人口中占41%,在北京占52%,已占人口死因第一位。怎么造成的呢?有四个杀手:悄悄的杀手--高血压;无声的杀手--高血脂;微笑的杀手--吸烟;甜蜜的杀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什么时候造成的呢?青少年时期是植根期,即早期;中青年时期是发展期,即中期;中老年时期是发病期,即晚期。临床上,冠心病、脑卒中的所谓"突发"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结果,而并非"突发"。此时,动脉粥样硬化早已是全身性病变了,而且动脉的狭窄程度至少已经是50%狭窄,一般为75%~90%的狭窄,有的则为完全闭塞。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临床症状,不论症状轻重,动脉粥样硬化都已经进入了中、重度病变。那么,年轻人的动脉是怎样的呢?50年代朝鲜战争时,美国对战场死亡士兵的尸检发现:在平均年龄为27岁的死亡者中,77%已有动脉硬化表现,可见病变确实植根于青少年。
  儿童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方面有一项很有名的专门研究叫Bogalusa儿童动脉硬化研究。在2.2万名青少年中,其中2/3是白人,1/3是黑人,通过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儿童尸检中主动脉内膜所见到的脂纹和斑块与其生前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这进一步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开始发生于青少年,而且其危险因素也与成人相同。因而,惟有从儿童开始,采用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一级预防,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健康之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绪论 吃出健康(1)第2节:绪论 吃出健康(2)第3节:绪论 吃出健康(3)
第4节:绪论 吃出健康(4)第5节:绪论 吃出健康(5)第6节:绪论 吃出健康(6)
第7节:绪论 吃出健康(7)第8节:绪论 吃出健康(8)第9节:绪论 吃出健康(9)
第10节:绪论 吃出健康(10)第11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1)第12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2)
第13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3)第14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4)第15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5)
第16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6)第17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7)第18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8)
第19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9)第20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10)第21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11)
第22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12)第23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13)第24节:一、食物也可以治病(1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