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北京地理之名家宅院   》 弹劾严嵩的阵地      佚名 Yi Ming

  公元1555年,杨椒山被害,杨夫人也自缢殉夫。这座达智桥胡同里的杨府被改建成了供奉城隍老爷的寺庙,改名松筠庵。
  如今记者看到的就是清代重修后的松筠庵山门,石额上的题刻已经被磨平了,门里盆盆罐罐罗列,开起了日杂用品店。据说,山门后第一进院子的正房就是当年杨府的正堂。到了清代,正堂被改建为景贤堂,里面供奉过杨椒山的衣冠彩塑一尊。堂外还有乾隆年间刘墉书写的一块石碑。打开后门,院子堆满了木料等杂物,店主解释:之前这间门脸房一直住人,松筠庵的前一进院子不剩什么了,说到老房子,后花园倒还有几间。
  绕道校场三条胡同,松筠庵的西南门就开在胡同中间。一个八角攒尖的灰瓦顶探出墙头,门前两位居民在阳光下摆出一副棋盘,交战正酣。清朝年间的松筠庵,北起达智桥胡同,南到这西南门为止了。

    新京报 编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平淡里涌出了波澜壮阔之美弹劾严嵩的阵地松筠画社的摇篮公车上书的开山之地
感悟北京思想的审美远胜视觉的冲击人头攒动的"明星"老宅曾经文人荟萃
如今游客如织感悟北京从"隐于朝"到"隐于潮"晚清文人理想曾在这里激荡
老屋墙上不见青砖也曾俯瞰万日风雷会馆里的乡土情谊感悟北京
宣南会馆里散发的文化味道屋寒瓦陋难掩盛门气质宅院两次目睹历史开的"玩笑"老宅院里也曾天翻地覆
梁启超书斋感悟北京走近文化名门的幽深底蕴在满院墨香里回首文豪走过的路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