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到古代中國去旅行 》
絶技(2)
伊永文 Yi Yongwen
《古今筆記精華錄》也記述了類似這樣的一位能吐出山水樓閣、人物花木禽獸的煙伎者,被一官僚推薦到另一官僚傢,專充吐煙表演之職。其表演過程,我們從破額山人《夜航船》中可窺其詳:吃煙者,於青布袋中,取出煙筒,頭狀類熨鬥,大小如之,又取出梗子,狀類扛捧,長短如之,以頭套梗,索高黃煙四五斤,裝實頭內,燃火狂呼,急請垂簾墐戶,客皆從對照,隔簾觀之,見雲氣滃然,奇態層出,樓臺城郭,人物橋梁,隱然蓬萊海市也。琪花瑤草,異鳥珍禽,宛然蕊珠閬苑也。魚竜鮫鰐,噴濤噀露,恍然重洋絶島也。俄而炮焰怒發,千軍萬馬,破陣而止,玉山銀海,顛倒迷離……這種用煙作戲的“絶技”,是脫離不了時代的,“煙戲絶技”的普遍表演是和清代人民吸食煙草的普遍有直接關係的,它蔓延很迅速。較之另類更為普遍的“絶技”,則經歷了漫長的時光而仍有餘韻,這就是“弄蟲蟻”。
《點石齋畫報•鴿戲》古代的飛禽走獸,昆蟲鱗介,統稱為“蟲蟻”。所謂“弄”者,乃是寓調教、娛情之意,“弄蟲蟻”即養馴動物之術。
古代中國的蟲蟻千種萬樣,小到螞蟻,大到虎豹,許多看上去簡直不能調教的動物,卻完全可以調教得悉如人意。如田藝蘅《留青日札》所言:鳥有蠟嘴畫眉之戲,獸有鬍猻狗馬之戲,蟲有螻蟻、蝦蟆、烏龜之戲,唐代還有合乎節奏的刺蝟對打之戲,從筒裏爬出分為兩隊、變陣合戰的蠅虎之戲……綜而觀之,古代中國的“弄蟲蟻”,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種是為王公顯貴遣情享樂的“弄蟲蟻”。
早在周代,《周禮•夏官》上就有“服不氏”等職,專“掌養鳥而阜蕃教擾之”,“掌養猛獸而教擾之”。鄭玄對“教擾”是這樣解釋的:擾,馴也,教習使之馴服。這十分清楚地表述出“弄蟲蟻”自周代始,首先在王公顯貴階層中發展起來。
很快,春秋戰國的衛懿公養馴的仙鶴,甚至可以進退有節,聽音樂而舞蹈。秦漢宮廷流行“黃公故事”,“黃公”是一位以上演馴服老虎的驚險節目而聞名的藝人。
《西京雜記》敘說魯恭王“好鬥雞、鴨及鵝雁,養孔雀、,俸𠔌一年費二千石”。這都從側面證明了自秦漢以來,“弄蟲蟻”已有相當的規模。
為王公顯貴服務的“弄蟲蟻”,還經常在慶典活動中出演。漢代李尤《平樂觀賦》中就有“馳騁百馬,有仙駕雀,狐免驚走,禽鹿六,白象朱首”等壯觀場面。所以,歷史政府都很重視。清代宮廷中,為歡迎西方人而舉行的宴會上,就用經過訓練的老鼠表演:兩衹用細鏈條拴在一起的老鼠,按主人的命令把鏈子纏結起來,然後解開。這種“特技老鼠”的確出乎人的意料,使觀看的俄國人伊臺斯勃蘭德由衷贊嘆:“這些卑微的動物的表演是我看過的表演中最驚人的。”老鼠所能表演的遠不止這些。在民間,百戲伎藝中的調教老鼠,其成就更是驚人:如清代在蘇州玄妙觀,有一山東人表演的“鼠戲”:將一高約兩米,形如傘蓋的木架安放在地上,架內有一似戲場之地,十餘衹鼠盤踞,還挂着圓圈及各式槍刀耍物。
鑼一響,這些老鼠便上演各劇,有《李三娘挑水》、《孫悟空大鬧天宮》等,它們還能用爪抓住竹刀木槍,旋轉而舞。
將老鼠調教得上演戲劇,這是為了勾起人們的欣賞興趣,但也確實不易。如同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有一隻大青蛙教八衹小青蛙學念書一樣,清代袁枚在《子不語》中又記述了一乞丐所調教的這樣的“蛤蟆戲”:場上設一小木椅,大蛤蟆從乞丐身上所佩的布袋中躍出,坐在小木椅上,接着八衹小蛤蟆從口袋中躍出落地,環對着大蛤蟆,寂然無聲。乞丐喝道:“教書!”大蛤蟆便“閣閣”叫,八衹小蛤蟆都跟着大蛤蟆“閣閣”叫,大蛤蟆叫幾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絶技(1) | 絶技(2) | 絶技(3) | 伎巧(1) | 伎巧(2) | 宋元玩具(1) | 宋元玩具(2) | 宋元玩具(3) | 李開先與笑話(1) | 李開先與笑話(2) | 李開先與笑話(3) | 明清象聲(1) | 明清象聲(2) | 明清象聲(3) | 高爾夫球源何在(1) | 高爾夫球源何在(2) | 高爾夫球源何在(3) | 高爾夫球源何在(4) | “葉子戲”的演變(1) | “葉子戲”的演變(2) | “葉子戲”的演變((3) | “漢文化圈”的交流(1) | “漢文化圈”的交流(2) | “漢文化圈”的交流(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