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位西方学者在评价世界文学的发展时说:16世纪时,人类的智慧之光同时照亮了东西方。
他指的是西方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和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而东方当时也出现了足以雄视世界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伟大的小说家吴承恩。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作品早已跨越国界,成为西方文学的象征;而汤显祖和吴承恩的作品也早已遍布东方,成为东方文学的骄傲。
按照现代文艺理论的标准评判,《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杰作;按照中国小说的习惯分类,《西游记》列“神魔小说”的榜首。在国内,《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也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外,《西游记》已被译为几十种语言,目前世界主要语种和东南亚的各语种均已有较为完整的译本。据估计,《西游记》的读者人数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这部作品的直接或间接的读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孙悟空、猪八戒的。成语俗语中涉及到《西游记》的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要评价古典小说对中国人的影响,《西游记》应数第一。中国人最早接触的古典名著就是这部作品。《西游记》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范围和次数,也是中国第一,涉及到戏剧(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艺、电影(故事片、戏曲片、动画片)、电视剧、漫画、卡通画等几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被改编最多的当数京剧,现在保留曲目的京剧剧目即有几十种之多,只有三国戏、包公戏可与之媲美。
前言六小龄童品西游传世之作具有永恒的魅力。百回本《西游记》自明代中叶问世以来,流传至今。从时间上说,400多年久盛不衰;从影响所及看,遍及全世界。一部富有神奇色彩﹑描述佛家弟子不远万里历尽艰难险阻求取佛经的神话小说,究竟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令世人传诵不衰呢?《西游记》除却本身引人入胜的情节外,还包含了许多可以品嚼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相信这是深受社会各个文化阶层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孩子们喜其情节的离奇与绝妙;成人则赏其充满正义﹑善良真诚﹑乐观勇敢﹑自信与执著;娱者爱其可以给自己带来无穷快乐与艺术享受;学者恋其可以久久赏读,品味其中深含的学术韵味;而智者可以从中体会出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