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李敖大传(下) 》
第2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2)
汪幸福 Wang Xingfu
《给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发表,迅即在台湾掀起大波,被李敖点名批评的那些政要和知名学者,纷纷在台湾《政治评论》、《世界评论》、《民主评论》上发表文章,抨击、反驳李敖文中的观点。
李敖对此早有准备,马上又在《文星》杂志上写了《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中国思想趋向的一个答案》、《文化太保谈梅毒》、《由一丝不挂谈起》等文,对驳斥他的人,一一进行反击。因此,沉寂10余年的台湾文坛,热闹非凡。
与李敖论战的主要对手是台湾“立法委员”、著名学者胡秋原。
胡秋原,原名曾佑、业崇,字石朋,生于1901年,湖北黄陂县人,少年时代在黄陂、武汉读书,后入武昌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学习,1933年参加“闽变”,任福建人民政府文化委员会委员,“闽变”失败后去香港,后又去新加坡、印度、埃及、英国、苏联、美国,1936年回国,依附蒋介石政权,1949年又去香港,1950年由陶希圣担保进入台湾,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日报》副总主笔,“立法委员”等职,还创办过《祖国》、《民主政治》、《文化评论》,1963年在国民党的资助下创办《中华》杂志。胡秋原少年得志,成名较早,30年代因主张和提倡“文艺自由论”,受过鲁迅的批判。胡秋原著作甚多,比较有影响的有《唯物史观艺术论》、《民族文学论》、《文学艺术论集》、《古代中国文化及中国知识分子》、《中国英雄传》、《俄帝侵华史纲》等。
胡秋原之所以要与李敖展开论战,是因为李敖在《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中,点了胡秋原的名,并将他列为“超越前进病”中。李敖批评胡秋原的这种观点是“传统派”中的一个派,实质上是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
李敖在文中说:这种虚骄又不实在的侈论,显然是中国士大夫浮议性格的遗传,这种新文化的创造者,实在是一群夸大狂的人,他们的好高鹜远,实在是贻误青年的恶疮。
胡秋原认为自己是知名学者,加上个性又强,难以容忍李敖的批评。他将李敖的文章连看了几遍,认为通篇是胡说八道,而且极为猖狂、无知。对这样的人,应坚决予以回击。
他一鼓作气写了长达6万余字的文章《由精神独立到新文化之创造》,发表在《文星》第53 期上。胡秋原在文中说李敖是“西化青年的标本”,并武断地说:“如本‘国’青年皆学李敖,我承认‘中国’无望”。
胡秋原在文中也用了“小军阀”、“骷髅姿态”、“文化废人”等带刺激性的语言攻击李敖。他恐怕没有想到,李敖的个性比他还强,用情绪化的语言攻击李敖,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李敖当然不会让胡秋原攻击他。
他马上在《文星》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驳胡秋原。在文中,李敖还揭发胡秋原的学术著作《唯物史观艺术论》,是在反蒋介石人士主持的神州国光出版社出版的。
胡秋原看到李敖此文后,大为恼火。
他感到,《文星》系李敖主持的杂志,决定转移战场,将文章投到《世界评论》等杂志。他在一系列文章中,猛烈攻击李敖。
1962年,他发表在《世界评论》杂志第三、四、五期上的《文化问题无战事》一文,长达7万字,对李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除此之外,他还对在《文星》杂志上写过文章的国民党元老、居正的儿子居浩然及殷海光的学生许登源、洪成完也进行了点名批评。
当时,居浩然在英国伦敦。他虽然还不认识李敖,对李敖文章的观点却是赞成的。
1962年8月,居浩然得知胡秋原在报刊上写文章攻击了他,非常气愤,特地写了一篇反击胡秋原的文章寄给《文星》杂志,《文星》于9月1日刊出。
在这篇文章中,居浩然提到了胡秋原最忌讳的30年代参加过“闽变”的事情。所谓“闽变”,又称“福建事迹”,是指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内以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为首的一批对蒋介石不满的人士,联合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在福建发动的反蒋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1月,在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收买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蔡廷锴、蒋光鼐逃往香港,19 路军的番号也被蒋取消,军队被蒋介石收编。胡秋原参加了此次事变,并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文化官员。此后,国民党内称此次事变为“闽变”叛国事件。胡秋原进入台湾后,台湾一些依附蒋政权的高级知识分子因对胡参加“闽变”一直耿耿于怀,不大与他来往。因此,参加过当年的“闽变”,对胡秋原来说,一直是他的痛处,非常害怕人再提起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华文出版社 |
|
|
第1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1) | 第2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2) | 第3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3) | 第4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4) | 第5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5) | 第6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6) | 第7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7) | 第8节:与胡秋原打了几十年的官司(8) | 第9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1) | 第10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2) | 第11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3) | 第12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4) | 第13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5) | 第14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6) | 第15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7) | 第16节:肖孟能被告得无处躲藏(8) | 第17节:状告国民党大员余纪忠父女(1) | 第18节:状告国民党大员余纪忠父女(2) | 第19节:状告国民党大员余纪忠父女(3) | 第20节:状告国民党大员余纪忠父女(4) | 第21节:状告国民党大员余纪忠父女(5) | 第22节:一人告倒台中市政府(1) | 第23节:一人告倒台中市政府(2) | 第24节:一人告倒台中市政府(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