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怕是风流负佳期:西厢记里的世情男女 》
第2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1)
侯虹斌 Hou Hongbin
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是一位奇人,对《西厢记》极为推崇,亲而敬之,不敢亵玩,不顶礼膜拜不足以证其诚。他说过: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 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 验其缠绵多情也。
《西厢记》必须与道人对坐读之。与道人对坐读之者, 叹其解脱无方也。
可见其用情之深,之虔诚。
有人说,《西厢记》是中国最优秀的戏曲作品之一,王实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之一。其实,这样的评价还不够。我相信,《西厢记》应厕身于中国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列,而不是仅在戏曲领域;同理,王实甫也是堪与中国最优秀的诗人、最优秀的小说家比肩的作家,而非仅是戏曲界。
应该说,《西厢记》的价值并没有被低估。元明之际的杂剧家贾仲明有个评价:"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在中国文学史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向来是并称的。而《西厢记》,是元曲中的花魁,王实甫的文学地位也是超然的。
排元曲四大家的时候,虽有说法认为王实甫也是其中之一,但目前提得更多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按我个人的看法,王实甫的确不应与他们并列。好比《诗品》里论魏晋诸诗人:"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王实甫就相当于入室的陈思王(曹植),关汉卿则是客厅里的刘桢(字公干),而其余白、马、郑等人,还像张协(字景阳)、潘岳、陆机一样,忙着在走廊里占一个沙发呢。
不过,虽然给了《西厢记》相应的位置,对它的误读却越来越深。近几十年来关于王实甫《西厢记》的主旨,主流的看法仍是认为《西厢记》是一部旨在反封建的爱情故事。包括进入大学课堂,流传最广的游国恩、王起等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其基本态度就是:
王实甫《西厢记》更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 | 第2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1) | 第3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2) | 第4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3) | 第5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4) | 第6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5) | 第7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6) | 第8节:西厢源流:从始乱终弃到爱情轻喜剧(7) | 第9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1) | 第10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2) | 第11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3) | 第12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4) | 第13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5) | 第14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6) | 第15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7) | 第16节: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8) | 第17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1) | 第18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2) | 第19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3) | 第20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4) | 第21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5) | 第22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6) | 第23节: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7) | 第24节: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1)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