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但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却常常发生改变。宋朝的大学问家邵雍先生有诗云:“天听寂无声,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与其说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不如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正在发生改变。
以三国时代的曹操为例。我曾经在讲学中说过,读曹操而有反感之心者,君子也;有赞同之心者,小人也;有效仿之心者,禽兽也;有悲悯之心者,菩萨也。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真正懂得历史的人,往往有着菩萨一样的悲悯之心。当我们看待历史问题时,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悲悯之心。
作为一部用文学语言创作的历史著作,我一方面为本书作者王觉溟先生的才华感到欣赏,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隐约的担忧:这种文学性的写作风格,会不会伤害到历史的真实呢?还有,比之写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历史观的问题。我希望看到一种因为洞明人情世事而呈现出来的充满慈悲的历史观。
4
据悉,王觉溟先生是天涯社区的知名写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也有多年的研究。我因此期盼着,有机会与他探讨那些跟人生有关的历史问题,例如秦始皇的暴力、曹操的权谋、唐朝的诗歌、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清两朝的文字狱……借着写序的机会,我在这里向王觉溟先生致意啦!
成君忆
2007年8月26日凌晨於珞珈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