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千年中國歷史中的風雲變局:喋血的權杖(精選)   》 序言·絮言(2)      王覺溟 Wang Jiaoming

  歷史是不會改變的,但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卻常常發生改變。宋朝的大學問傢邵雍先生有詩云:“天聽寂無聲,蒼蒼何處尋?非高亦非遠,都衹在人心。”與其說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正在發生改變,不如說我們這個時代的世道人心正在發生改變。
  以三國時代的曹操為例。我曾經在講學中說過,讀曹操而有反感之心者,君子也;有贊同之心者,小人也;有效仿之心者,禽獸也;有悲憫之心者,菩薩也。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真正懂得歷史的人,往往有着菩薩一樣的悲憫之心。當我們看待歷史問題時,需要的也正是這樣的悲憫之心。
  作為一部用文學語言創作的歷史著作,我一方面為本書作者王覺溟先生的才華感到欣賞,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隱約的擔憂:這種文學性的寫作風格,會不會傷害到歷史的真實呢?還有,比之寫作風格更重要的,是歷史觀的問題。我希望看到一種因為洞明人情世事而呈現出來的充滿慈悲的歷史觀。
  4
  據悉,王覺溟先生是天涯社區的知名寫手,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佛學也有多年的研究。我因此期盼着,有機會與他探討那些跟人生有關的歷史問題,例如秦始皇的暴力、曹操的權謀、唐朝的詩歌、宋朝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明清兩朝的文字獄……藉着寫序的機會,我在這裏嚮王覺溟先生致意啦!
  成君憶
  2007年8月26日凌晨於珞珈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絮言(1)序言·絮言(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1)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2)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3)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1)
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2)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3)
二 這一生,他衹為一個目的而活(4)三 喪鐘為誰而鳴(1)
三 喪鐘為誰而鳴(2)三 喪鐘為誰而鳴(3)
四 一語成讖(1)四 一語成讖(2)
四 一語成讖(3)五 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1)
五 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2)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1)
一 一個計劃在緩緩醖釀(2)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1)
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2)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3)
二 呂雉的創意和手段(4)三 趙王府的上空晦氣盤桓(1)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