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今注今译   》 《孟子今注今译》序(1)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孟子》,是和《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做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教科书一样。《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次耘幼时背诵四书,塾师韩俊卿先生特把《孟子》抽出,选用《苏批孟子》的本子,当做古文规范来讲;并且说:“《孟子》和《庄子》两部书的文章,在我国文坛上,是双峰并峙,像昌黎(韩愈)、老泉(苏洵)、东坡(苏轼)等大文豪,都是得力于孟子的多。”
  孟子的思想,可以说完全继承孔子的,所以后世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孟子自己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又说:“予未能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我们研读《孟子》,更可了解孔子的思想精深博大了。
  孔子说仁,孟子说义,有时仁义兼说;实际上,孟子不过把“仁”阐发得更具体化罢了。“仁”“义”,应该说是一体的两面,凡蕴藏在内心叫做仁,发出于外形叫做义,如同哲学上的“体”“用”二名词,用由体而显,体由用而成,二而一,一而二的。
  孟子最雄伟的地方,便是主张“性善说”,全是阐发孔子论仁的精义。《孟子》七篇中,便处处强调这个仁字,所以《孟子》一书又被称做“妈妈经”。母亲最伟大的,就是有一个永恒的慈爱心;慈爱心,即是仁。所以孟子说:“仁,人心也。”又说:“仁也者,人也。”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又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掘发出人性的本原,是仁慈的,是善良的,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良知”、“良能”。整个人类的生存,能够维系到了今天,就全靠这点人性固有的仁呢!
  因为人性本是善良的,所以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又说:“圣人与我同类者。”并引颜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俗语也说:“圣人本是凡人做,但尽良心即圣人。”圣人能尽心,凡人便不能,人人皆具有良心,一个能尽,一个不能尽,圣凡区别就在此。同时孟子认为尽心,尤注意一个“推”字,把善心推到极点,就是扩而充之。孟子说:“故推恩,足以保四海。”又说:“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孟子辟墨子的学说,即破他兼爱的兼字;兼爱,除了领袖群伦的极少数人,可以做到“保民若赤子”,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推恩,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所以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便在能尽一己的良心,去推展它,去扩充它,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发挥仁以为己任的践履精神!
  宋儒程子(明道)批评孟子有泰山岩岩的气象!因为孟子是刚毅的,属于阳刚之美,所以孟子平生最自负的,是有见义勇为和独立不惧的精神。常持先觉之志,养浩然之气,辨义利,别王霸,辟邪说,放淫辞,主张民贵君轻之说,强调养民教民之政。这都是与“性善说”有莫大的关系,阐扬孔子仁爱的精神,说明人性无上的尊严!
  《孝经》说:“天地之性,人最为贵。”(《孝经》通行本皆无最字,按敦煌本正作“人最为贵”)人,为什么最可贵?上面说过,因为人是具有与生俱来的这点“仁心”,凡仁必孝,孝子必仁,古往今来,无数的孝子仁人,都是受世人所崇敬和仰慕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孟子今注今译》序(1)《孟子今注今译》序(2)梁惠王篇第一(1)
梁惠王篇第一(2)梁惠王篇第一(3)梁惠王篇第一(4)梁惠王篇第一(5)
梁惠王篇第一(6)梁惠王篇第一(7)梁惠王篇第一(8)梁惠王篇第一(9)
梁惠王篇第一(10)梁惠王篇第一(11)梁惠王篇第一(12)梁惠王篇第一(13)
梁惠王篇第一(14)梁惠王篇第一(15)梁惠王篇第一(16)梁惠王篇第一(17)
梁惠王篇第一(18)梁惠王篇第一(19)梁惠王篇第一(20)梁惠王篇第一(2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