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綫   》 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綫(下)      李建平 Li Jianping

魅力北京城 韵律中轴线(下)
魅力北京城 韵律中轴线(下)
  一座見證了明清24位帝王成敗榮辱的都城,一條串聯起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中軸綫,一個新世紀北京騰飛的生長點。
  
    從北京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綫,歷史上,這條長達7.8公裏的城市中軸綫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建築大師梁思成這樣贊美這條中軸綫:“一根長達八公裏,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綫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産生。
  
    這條中軸綫始於元朝對大都城的規劃設計,至明清兩朝形成了現有的規模。明清時的北京城,皇宮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圍,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進入;內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為一般平民居住。整個北京城的佈局體現了以皇室為主體的思想。一條中軸綫從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太和殿、景山到鐘鼓樓,將外城、皇城和內城串聯起來。中軸綫上的主體建築平衡對稱、高低有別、錯落有序,形成一幅獨有的壯美畫捲。
  
    中軸綫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梁,又是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主綫。現代北京建設的“一綫兩翼”發展戰略,又將其定為“新北京、新奧運”的生長點。
  
    在北京的城市中軸綫上,天橋到底有沒有橋?天安門究竟是不是紫禁城的正門?明朝建造景山的目的何在?如今,中軸綫的延伸給我們帶來了什麽?新世紀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創新的思路是什麽?在北京建都850周年之際,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引領我們一同感受北京城市中軸綫的魅力和神韻。
  
    12月12日的《百傢講壇》為您播出《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綫》(下),敬請關註。
  
    《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綫》(下) (全文)
  
    無論是在北京工作,還是大傢來北京旅遊,到了北京這個城市要真正瞭解北京這座城市,我想不瞭解中軸綫那你肯定是不瞭解北京。
  
    當一個外地人進北京從陸路進北京,那麽迎接他的第一個視點就是永定門,我們通過《乾隆京城全圖》看,前門當時沒有箭樓,有城樓,而且很矮。這個矮,一個說因為外城的城是明朝嘉靖年間建的,有人說嘉靖年間大興土木,我們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包括景山旁邊那個大高懸殿,太廟,大修都在嘉靖年間幹的;當時還面臨着跟北方少數民族作戰,被騷擾,所以修城墻,這時候就修了外城。外城當然修得比較簡單點,和內城比就差多了。
  
    但是通過歷史研究,我發覺還不光是這個,就是中國古代建城它有中國古代等級制度,它是貫穿到每一步,不光是人和人的登記,就每一個地方都很講究這個級別講等級,後來到清朝乾隆年間,我們對永定門重新修,修的時候也沒讓它超過,那時候有錢了也沒讓它超過內城。那麽永定門的城樓,也不是明朝的,我們現在恢復的這個城樓是清朝的,清朝當時皇上他有一個感覺,覺得這個永定門很重要。剛纔講它是中軸綫南端的起點,它也是進北京城的標志,所以乾隆皇帝在修這個城樓的時候,特別提出要把這個城樓加高一些,修得要比其他的外城高一些,但是同時也告訴不能跟內城的城樓一樣,要低於內城城樓,所以它薄一點,和咱們前門樓比薄一點矮一點,這就是規製,就要體現這個等級制度。
  
    這是一個規劃圖,能看出一點,近處的這個箭樓,城樓。我們準備規劃的是什麽呢?就是永定門這個南中軸綫的標志,就是兩邊是馬路,在城樓後邊是一個廣場,前面留一個廣場,那條路就是進前門大街。那麽你看這兩邊,進了城樓之後,是一個深的顔色,就是天壇和先農壇,要恢復它大片的林木,就是要恢復原來我們進入中軸綫那種環境、那種氛圍,這是永定門。
  
    這張圖是一張老天橋的圖,是目前我惟一看到的一張天橋的圖,那麽前一段編了個電視劇,說天橋沒有橋,實際上天橋有橋。古代這個天橋是一個漢白玉的,帶欄桿的,是一個拱形的橋。橋下有水,清澈的水,而且這個水還能過船,在早年間這個船還能過去,那麽天橋對的是那兒呢?它往南往北走是前門,那麽皇上祭天從這兒走,一說皇上祭天,天子要走過的叫天橋,這是一種說法。
  
    那麽說祭天的時候,皇上走過橋的時候,老百姓遠處圍觀,上面是打着皇幡,前面是儀仗隊,從天橋過去非常壯觀。而且天橋是個羅鍋形的,走過去,然後到天壇的西門。現在天壇門也多了,有北門、東門,北邊原來是沒有門的,剛纔講了北邊在北京這個氣候裏頭,北方這種氣候裏頭,北方一般講高大的墻。西門是正的,皇上祭天西門進去,西門正好走中軸綫,正好從天橋過去。原來他們有一個研究北京祭壇的,他們驚奇的發現天壇的門朝西,先農壇的門朝東,這兩個門對着中軸綫。地壇的大門也是西邊,也對着中軸綫,也對着這個,那麽月壇那個門讓它對東,日壇的門也是對西,這樣的話使所有的壇的門都對着中軸綫。古人這個中心思想,皇帝這個帝王思想非常的濃重,都是對着中間的。
  
    那麽,天橋是這樣一個橋,是基本上我們現在看到的跟後門橋的那種建築裝飾是類似的。如果到後門橋你還能看到古代橋的痕跡,當年是漢白玉,現在已經非常灰非常黑了。但是底下確實是一座橋,到清朝末年的時候,當時北京修了一段叫有軌小電車,正好前門外也有。從前門外大街,這個羅鍋形的橋,拱形的橋它通車就不方便,古代走馬走轎子無所謂,就把橋壓低了,到三十年代擴充大馬路的時候,就把這橋徹底拆除了,欄桿也沒了,所以就留下一個天橋的地名。我們中軸綫上現在可以知道缺了一個天橋,這個還沒見到規劃。
  
    那麽這是前門樓的樓洞子的《京城全圖》,清朝乾隆年間畫的,你看這個甕城比剛纔那個甕城就大多了。就這一圈城,後面那個高的是城樓,前面這是箭樓,前門箭樓,那麽前門為什麽叫前門呢?因為它在皇城前面,是皇城前面的門,所以老百姓俗了叫前門,大前門。實際上它的學名叫正陽門,元朝前,管這個正門叫麗正門,元朝的城門就在今天天安門這個地方。元朝前,這個南城墻在今天長安街這一代,明朝把這城往南移了一裏地,那麽前門的這個箭樓裏邊有兩個小建築,就在城樓前,這個是兩個小寺廟。當時打仗的時候,人們要攻打這個城,你光是一層城墻炮一轟,就很容易打了,進城門了。它為了安全,它修了一圈甕城,這個是為了加強戰爭的防禦而修的。
  
    這點我還要說一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前門,已經不是明代的那個樣式了,前門城樓建樓在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都遭到炮火的轟擊,損失的非常嚴重,據我看史書記載,慈禧太後回北京的時候,已經看不見前門這個建樓了,就底下衹剩光禿禿的墻墩子了,為了讓慈禧太後回來,還臨時搭了個牌樓,就說明當時戰爭對前門破壞很大。後來修前門建樓的時候,都是參考的崇文門和宣武門的城樓這個建製來修的,這是規劃中的前門城樓和箭樓,就是準備把這個前門城樓和箭樓恢復成一體,把這個甕城建立起來。但是中間呢大傢都知道,已經有馬路了,馬路從底下過去,就弄一個深槽,保持甕城的完整性,現在有一個規劃的設想。那麽路就從兩邊繞過來,保留前門的完整。
  
    這個就是剛纔我多次提到的,明朝叫大明門,清朝叫大清門,民國以後叫中華門,因為這個門呢,現在我們基本看不着了。那麽這個城門它有一個什麽特點呢?我們可以看到,它是歇山頂。所謂山就是指建築的側面看它因為我們都是人字形的大屋頂房間,歇山頂的建築一般用到宮殿,比較莊重的場合。那麽當時皇城的正門,是三個圓形的大門洞,那麽兩邊是紅墻,前面這個中間一條道就是那條禦路。如果你進入皇城的那條大道,後邊那個樓子就是天安門。那麽順着進這個門,你就進入皇城了,進了這個門的後邊就是我們今天的天安門廣場,這個是清朝時候拍的一張大清門的照片,因為近處是個人穿着一個清朝的旗袍。這是中華門,就是民國了,民國之後把它變成了中華門。
  
    那我們來看這是這張照片,這是古老的天安門。天安門前面,當時天安門作為皇傢禁地是不許進的,後邊有一些柵欄,中間一個標志,不許你進。當年的天安門和端門是一模一樣的,沒有我們現在的毛主席像和那個標語什麽的。那麽它就是一個歇山頂的,上面是宮殿,下邊是一個高高的城臺。那麽有關天安門的歷史我們可以簡單說一下,那麽剛纔我說了,說那個大明門是皇城的正門,現在你看有些書說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對着地安門,對不對?說這纔是進皇城正門,你剛纔說那個還不是皇城正門,但那是什麽呢?後來就這個問題提出之後,我還專門查了一些書,專門研究了一下,我發現明代寫書的時候,說這個大明門是皇城正門,清朝說天安門是皇城正門,為什麽呢?後來我查了一下天安門的歷史,天安門最早不是這樣城臺式的。是個牌樓式的,是個透風的、建在高高的石臺階上的,九開間,也是黃琉璃瓦,但是一個非常雄偉的大牌樓,當時叫成天門。
  
    明朝有一個著名的工匠蒯祥,大傢都知道,蒯祥、蒯魯班,修北京城的時候,他父親把他帶來了,他是哪兒的人呢?就是蘇州府的,蘇州府那時候叫吳縣香山人,那香山和我們北京的香山兩個字一樣,但是它在蘇州府的香山,那兒的人擅長什麽?擅長木工。修北京城的時候,從江南調了很多木匠,其中木工活,他們這一支香山派最有名。所以說天下木匠多出香山,就指他們這人幹得非常漂亮,手藝特別高,一個最突出的本事就是不用釘子,用木楔子,就是建築咬合的地方全是用楔子來建,這個北京的皇宮很多地方都有他的痕跡。
  
    那麽當年的天安門我說是一個牌樓的,後來一次雷擊着火了,燒了之後怎麽辦呢?再重建的時候,蒯祥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組織修建的這個天安門。為了避免再遭雷擊,建成了一種城樓式的,這時候底下有一個高大的城臺,上面是個宮殿,而且很講究。那麽中國《易經》裏頭有“九五之尊”,代表“九”和“五”組合在一起,易經裏叫“九五飛竜在天,利見大人”,就是一種最高的這麽一種境界。那麽,所以故宮裏頭很多東西都突出九,“九”是陽數最高,門釘是九九八十一個,是不是?那麽據說景山有五座亭子,故宮裏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子,當然故宮人普查了一次說八千多間,不到那麽多。當然它可能歷史上也在變,但是天安門體現九五之尊了。怎麽?底下有五個大門洞,是不是?五個金水橋,分別對着每個門洞。那麽上面這個殿是個歇山頂的。那麽一條正屋脊,第一條是四條屋脊,第二層四條屋脊,兩個四加起來八,加一條正屋脊九,人說是九五之尊。房子九開間,大殿九開間,你查吧,它準是這樣的。那麽體現的是九五之尊。
  
    現在看到的天安門也和原來天安門有點不一樣。解放之後,從近代開始,天安門就成了一個政治風雲的場所,解放之後我們開國大典在這兒舉行的,新中國建立之後它成了我們新中國的一個標志性建築。那麽,我們在講午門的時候,過了端門之後是午門。我們看這個綫圖,那麽你可以看出中間是個大殿,這個殿頂綫條我們能看出是個廡殿頂,四面坡,重檐,就是兩層,那麽加上一條正脊正好是九。那麽兩邊伸出來這個地方是闕。午門是我們中軸綫上最最重要的一個門,也是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一個門。午門它正面是三個門,那麽這背後應該看是五個門洞,這是從故宮裏邊看,這是從太和門看午門,背後看是五個門洞,那麽古代裏講這叫“明三暗五”。那個暗的門在哪兒呢?午門的兩側有兩個門,叫左掖門,右掖門。這是一個漢代的畫像磚,這個磚是表示帝王宮殿的門,它是從這兒演化來的,歷代皇城正門都是這麽講究。
  
    那麽這個點值得我們註意的就是在這個兩個樓的中間有一個鳥式的建築,是鳳,最近看到外國人寫北京城的時候,他叫做鳳凰之城,我說北京咱們叫竜,為什麽叫鳳呢?後來再進一步研究午門的時候,你就發覺,這個午門它原來的名字叫午鳳樓,或者叫古代這個名字還叫朱雀門。那麽講到午門這兒我們就會發覺,故宮的建築它文化內涵非常深,它講的什麽呢?實際上故宮這個門是方位,古代方位講什麽呢?叫前朱雀,後宣武,左青竜,右白虎,那麽前面這個代表的是朱雀,朱雀是南方的神,是一種方位,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各個氏族都有自己信奉的東西。我們信竜,最後說中國是大竜,竜的傳人,那是後來把這竜文化上升了。實際上最早有信鳥的,鳥逐漸演變那就是最後把它給神話成鳳凰。什麽是竜?實際上竜和鳳誰也沒見過,把它豐富了。
  
    然後過了午門之後,過了金水河,過了太和門,那麽是太和殿。太和殿的建築它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我們北京,也是整個中國最神聖、一個建築最高尚的地方。它采取的也是廡殿頂,四邊是重檐,但是它一個特點是建在一個高大的臺階上,這個高大臺階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連成一體。這是中和殿,這是保和殿,從保和殿可以看出一層一層的臺階。三大殿所有的建築不一樣,你要從空中看造型完全不一樣,是各有特色,這是關於三大殿的情況。
  
    這是三大殿最後一個殿,也是在中軸綫上,這就是保和殿的後面,保和殿後面有一個什麽呢?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大石雕,這是北京最大的一塊石雕,雕的是竜和雲海。這都是中軸綫比較著名的一些建築。
  
    這是乾清門,研究北京院門的時候,最大的門是王府大門,其實北京院門最大的門是這個門。過了這個門之後,這是交泰殿,前面還有乾清宮,後邊是坤寧宮,我們統稱後三殿,這個建築也不一樣。
  
    坤寧宮之後,你要是逛故宮,沿着中軸綫走,你就會發現進禦花園還有一個門,而且從門洞那裏你會看到有一個香爐,非常高大一個香爐。在中軸綫上,還有一個合歡樹,就兩個樹交叉在一起,也在中軸綫上。還有一個道教的天一門,最後還有選秀女的順貞門,這要講起來就太細了,後花園還有一係列東西,在中軸綫上。
  
    完了之後,你纔看到是這個這是叫玄武門,玄武我們叫北方之神,龜和蛇的一種造型,也是古代一種信的一種神,它是北方之神。因為這個“玄”和炫燁,清朝一個皇帝的名字有點避諱,後來就改叫神武門,一般指北方的禦林軍,也是保衛紫禁城的意思,城門取這個名字。
  
    過了神武門對面現在有條馬路,古年間它是封死的,它是不通的。那麽就是景山,景山的大門也在中軸綫上。過了景山的大門,裏邊還有一個樓,叫倚望樓,也在中軸綫上,然後順着它上去纔是景山的萬春廳。那麽古年間皇上據說在明朝沒有廳的時候,他也要登在山頂上賞月,那麽清朝它成了一個皇傢園林,更是皇上常去的,那麽明末崇禎皇帝下來吊死在這個煤山所以叫煤山,實際上煤山是我們後來叫的。考古鑽探研究景山,發覺裏邊全是挖河的泥土,那麽明朝修了護城河,還巧妙地把護城河挖的這個泥的土,在後面堆成了山,這就是中國古代一個造園很好的手法,就是挖河造山的手法。
  
    那麽過了景山之後,應該出現地安門,地安門什麽樣呢?我們看一下,這是地安門。地安門是個歇山式建築,它是方形的門口,你會看到這個門仍然保留着皇城和大明門對稱的。天安門是建築在高大城樓上,地安門並不是,這兩個門實際上它形式是不一樣的,但它跟誰一樣?它和我說的進皇城的第一門大明門是一樣的,衹不過大明門是圓門,咱們講了天圓,北方的門是方,地安門的門洞是方的,可以看出早期它們兩個是相互呼應的。現在這個地安門沒有了,但是地安門也有規劃當中的一些設想。
  
    這是後門橋,就是現在的這個橋,這個橋現在大傢也能見到,原來也是殘破不堪了,現在我們把底下給通了,通了河水,而且把一些石獸也都挖出來了,擺在上頭。這個橋和天橋是對着的,在中軸綫上,南有天橋,北有地橋,地橋就是地安門這個橋,當然它的學名叫萬寧橋。
  
    這是鼓樓,迎面看到鼓樓高大的建築,那麽鼓樓、鐘樓這兩個樓是幹什麽呢?是古代報時的,那麽在元大都的時候,鼓樓和鐘樓正好聚在全城的中央。那麽明朝這個嚮南移之後,實際上這個鼓樓鐘樓偏城北,但是恰恰城北是我們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就是大片的鬍同和四合院。在這個地方,那麽鼓樓和鐘樓它的作用是什麽呢?它主要起到一個報時的作用。那麽我們走進鼓樓裏頭,你可以看到,這是鼓樓的側面,它高度僅次於前門。這是一個鼓樓裏的比較殘破的鼓,這個也是記載着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的歷史,我們鼓樓裏有一個大鼓,二十四面小鼓,二十四個小鼓代表二十四個節氣,那麽這個大鼓主要是報時的,那麽這個日本人拿刀把這個鼓給捅了,現在還可以到鼓樓看到這個。鼓樓在民國之後叫過一段明恥樓,老百姓也叫恥辱樓,就它辦過一次八國聯軍罪行展。
  
    那麽鼓樓再嚮北走就是鐘樓。鐘樓裏頭有一口大鐘,這是鐵的那個鐘,我小時候到鐘樓底下還能看到這個鐘,這個鐵鐘是明朝初年建鐘樓的時候修的,後來感覺聲音不是特別好,馬上又換了一個銅的鐘,現在這個銅的鐘還在那裏頭,這個鐵鐘據說挪到大鐘寺裏去了,這個鐘據說敲的時候,方圓傳出四十裏,起碼京城九門都能聽見。
  
    那麽現在我們提一個口號,大傢都知道,叫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際上這也是我們近百年來的一種願望,近百年來我們一種追求。那麽作為北京城市的變化,實際上是從鴉片戰爭開始,這座古城,這座古都它的風貌遭到一些破壞,比如城墻出豁口,我查了,北京第一個豁口是在永定門邊上。是誰幹的?是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當時總部設在天壇,它把北京掠來的東西,在天壇這兒拍賣,拍賣之後他得運走,當時火車在永定門外纔是車站,在那兒拉一個鐵路,拉到天壇西門,就開始把豁口,就已經有豁口了。
  
    那麽在民國期間,民國以後到解放北京的城樓,好多寺廟建築基本都沒得到維修,沒有得到維修。那麽因為已經民國了,對封建的東西那時候好東西不是作為文物保護,所以它已經都破落了。
  
    那麽解放後北京城市發展有一個什麽特點呢?那就是以舊城為中心不斷地嚮外擴展,那麽我們把這種發展叫做“攤大餅式”的。就是說二環路以內,是北京舊城,然後三環路,然後四環路,然後五環路,一圈一圈地城市不斷地嚮外擴展。
  
    那麽到進入新世紀之後,北京城市發展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路,那就是市裏提出叫做“一綫帶兩翼”。一綫就是中軸綫,就是中軸綫從永定門還要嚮南延伸,要結合南城開發,現在也有一些規劃了;中軸綫北要嚮北延伸,就從北二環路,現在我們這條路叫中軸路,一直到北四環,然後緊跟着奧運申辦成功之後,我們從北四環嚮北正在建設國傢奧林匹剋公園,這個奧林匹剋公園就建在嚮北延伸的中軸綫上,這就叫一綫的發展。兩翼,我們西邊有一個中關村科技園區,東邊有個CBD商務區大發展,這個發展使北京城市出現一個什麽呢?北邊加重了,對不對?形成四不像,剛纔我們看到午門的那種造型,面北朝南這麽一個發展的勢頭。
  
    我想重點介紹的就是我們國傢奧林匹剋公園這個建設它和中軸綫的關係。那麽國傢奧林匹剋公園最早建設,我們最早的建設規劃想法,是在北邊建設體現21世紀風貌的建築,就搞一現代化的建築。原來想在中軸綫北端起兩座摩天大廈,那麽後來這個方案在討論當中大傢發覺它不適合北京城市文化特點。怎麽不適合?據說在景山上人們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在景山上往後邊看,發現鼓樓後邊多兩個“大耳朵”,一邊一個,影響中軸綫的景觀。後來北京市去年明確規定,不再建這兩座摩天大廈。那麽奧林匹剋公園的建設采取什麽辦法呢?公開招標,讓中外建築規劃大師來設計,這一設計非常有趣。
  
    那麽我到亞運村看了評比的結果,奧運規劃設計評比的結果,其中有一項獲奬的。為什麽這個獲奬?能獲奬它的靈感就是吸收了我們古代城市的中軸綫設計的精華。就把我們傳統的中軸綫做了一個緊密的結合,就是北中軸綫,從北二環路,沿着北四環路之後,他們設了第一個景觀,就是現在往中軸綫走有一個地方叫熊貓環島,我不知道大傢註意沒註意,這個熊貓環島正好是元大都的都城,兩邊你看最近土城建設非常好,海澱段,東邊是朝陽段,建了很多景觀,這裏作為進入國傢奧林匹剋公園的第一道大門,然後路一直修到北四環路之後,這個路到頭了,再往前我們要延伸這條路,叫做一條千年大道,他設計是一條大道,步行的,不通車了,車從兩邊走。就是咱們中軸路有一個特點,有路但是有時候有建築,有時候讓你從兩邊過去,那麽這條路叫做千年大道,這條大道走到頭之後,這條路之後他設計師讓你慢慢慢慢進入到哪兒?進入到一片湖水,湖水後邊是山,那這個湖水現在沒有怎麽來呢?就是我剛纔說的叫做挖湖堆山,體現人文奧運的緑色。這個山是要種滿蒼鬆,種滿樹木,體現人和自然的環境,正好後邊又有一座山,這個山要遠遠大於景山,在城市北部,而且遠方它和我們燕山山脈連接在一起,近處它是一條湖,那麽這條道一直通嚮這個,在這個道兩側它要展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做一些文化性的標志和建築。
  
    第二個,它規劃設計巧妙地把奧體中心,亞運村運動場地,那裏頭有水,那裏的水用一條運河引嚮這個湖,驚奇地發現整個造型像一條水竜,頭在上頭,尾在下,盤旋在新延伸的中軸綫的東側。
  
    那麽北京城來也有這種水竜盤中軸綫的現象,這片有白的地方就是三海水浴,就是我們說的,這是南海,北海,那麽再拐過去那邊,還有水,什剎海,後海,積水潭,這一片水域。那麽我們細看,這是這個水域的嚴格按地圖畫的,航空遙感發現的時候,覺得像一條水竜,盤旋在中軸綫的西側。那麽新設計這個,中軸綫延伸之後在東側,像不像一條軸綫兩條水竜在舞動,整個城市被激活了。
  
    這種設計靈感那兒來的?現在好多人談現代,老覺得傳統工藝沒用了,實際上現代的東西從那兒來呀?你不從歷史文化上吸取營養,加以創新,你光講全是現代,全是新的東西,全是現代的東西,那是不行的。我覺得歷史是不能隔斷的,這個規劃我覺得它就很好的規劃了。
  
    我們再看這是我們講過的中軸綫,最近處,頂底下這是大明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然後到神武門,一直到景山,到地安門,景點上這一條綫,都是黃色的建築,金光閃閃,四面有四個爪那是故宮的角樓,人傢說這是一條金竜。實際上北京城,古都北京作為帝都,從空中俯視就是一條水竜,就是我們說的西海那些水,一條金竜,二竜相臥的這麽一種景觀,不是帝都是什麽!那兒比得了!全世界哪座城市比得了它的造型!那麽這種文化我覺得對我們今天的城市創新確確實實起到了一種帶來一種靈感,起了一種激發。所以後來奧林匹剋公園設計完了之後,很多人就說,說這個設計是人類文明的軸綫的延伸,它激活了北京城市發展的建設。所以我想,我們今天講這個中軸綫,對我們這個城市的發展創新是非常有好處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百傢講壇
《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綫》(上)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綫(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