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刘绪义 Liu Xuyi

  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史官真的是六亲不认,刚正不阿的。这样写出来的《春秋》当然意义非凡啊。可惜后世再也难得看到这样的正史了。
  不过,我们这里要讲的《春秋》是特指的,它既不包括晋国的《春秋》,也不包括齐国的《春秋》,它是鲁国的《春秋》。原因在哪呢?是因为晋国的、齐国的以及其它诸侯国的《春秋》都不见了,到孔子的时候,只留下鲁国的《春秋》了,孔子是鲁国人,他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整理,把它拿来做为教育弟子的教材。因为有了孔子的手迹,所以这本鲁国的《春秋》后世就流传下来了,并成为"经"。
  但是,鲁国的《春秋》,写得很简单,它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时系年"的记事形式,全书只有16000余字,采用分条记录,故后世称之为编年体史书,与《史记》之后的纪传体史书都不一样。我们上面讲到的"赵盾弑其君","崔杼弑其君"也好,都只有寥寥几个字,鲁国的《春秋》也是一样。这就相当我们现在的"大事记"一样,既无因,又无过程,只是一个结果或者说一条事实,让后世的人搞不清白事情的原委。所以便有人在《春秋》的基础上作传。
  什么叫"传"呢?传就是阐释经的意义的文字,后来就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以传来解经,配经,经传就是这么来的。传其实也是一种史,司马迁作《史记》采用的就是这种纪传体。
  为《春秋》配传,也就是阐释《春秋》经的意义的传有三种。一种是叫《春秋左氏传》,是一个叫左丘明的人写的,这个左丘明到底是什么人呢,现在可能搞不清了。历史上又确实有一个叫左丘明的人,至少与孔子同时,因为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还有两部分别称《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公羊传》。这三部"传"影响都很大,大家知道,西汉大儒董仲舒就是治公羊学的,也就是专门研究《春秋公羊传》而闻名天下的。这三部"传"有同有异,但是《朱子语类》中说"公、谷专解经,事则多出揣度"。因而写得最好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还是《春秋左氏传》,后世又称它为《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它的价值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记载有日食36次,其中33次与现代天文学的推断完全相同;发生于公元前687年的"星陨如雨"和公元前613年的"星孛于北斗"这两条记录,还是世界上关于天琴星座流星雨和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因此,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称《春秋》"为不刊之言,着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史通·六家》)正是这部《春秋》(包括《左传》),开创了中国的史学先河。
  因为有了这"传",春秋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它把原来"大事记"里面所记的事件都交代了来龙去脉,而且文笔很生动,后世文学家又把它当做一部散文经典。我们要讲的《春秋》,实际上是指《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正史,称之为"中华第一史"毫不为过。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就大量参考引用了《左传》,有些章节甚至全部照搬《左传》,没有人提起版权或者著作权官司。
  《春秋》的影响太大了。我们知道,关公在军营里读的就是《春秋》,我还敢说,他读的肯定是《左氏春秋》。一个武夫尚且在金戈铁马声中夜读《春秋》,可以想见一般的士人了。钱穆先生在论及孔子与春秋时这样说:"隋唐以前人尊孔子,《春秋》尤重于《论语》。两汉《春秋》列博士,而《春秋》又几乎是五经之冠冕。《论语》则与《尔雅》、《孝经》并列,不专设博士。以近代语说之,《论语》在当时,仅是一种中小学教科书,而《春秋》则是大学特定的讲座。"下及二程和朱子,才始提高《论语》地位超过了《春秋》,于是讲孔学的,更要研究《论语》了。但这一观点,到清代乾嘉以后又变了,似乎他们看《春秋》又复重过了《论语》。"只有最近十年,一般人意见,似乎较接近两宋之程朱,因此研究孔子,都重《论语》,而忽略了《春秋》。"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读到,《春秋》的地位有三变。一变在隋唐之际,从秦汉到隋唐,《春秋》的地位是五经之首,隋唐以后,确切地说是到了两宋,《论语》的地位才超过了《春秋》;二变是在清代乾嘉盛世,《论语》又不那么重要了,《春秋》复地位高涨;三变是在近年,《论语》又超过了《春秋》,故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难以胜数的《论语今读》之类的著作,但真正写得好的,我看还是李泽厚的。虽然李泽厚的《论语今读》,硬伤也不少。
  这样变来变去做什么呢?是为的啥呢?这个问题不难讨论,问题是说起来话长,这里不便深说。但不管怎么变,无非是在《春秋》《论语》之间起沉转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