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面臨選擇時的有力幫手:人生參考書 》
第2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2)
安相憲 Ahn Sang-Constitution
2.見到想要對你說教的人時
事實上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大部分是兩個人性格差異引起的矛盾。
一天,獅子叫住路過的一隻羊,問道:"我的嘴有什麽異味嗎?"
那衹羊聞了聞後,說道:"真是好臭啊!"
獅子聽完後很生氣,把羊吃掉了。
不久之後,獅子又叫住一隻狼,問了同樣的問題。
狼看了看獅子的眼色,說道:"異味?我聞不到什麽啊!"
"你這個馬屁精!"生氣的獅子把狼也吃掉了。
最後獅子叫來了一隻狐狸,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狐狸說道:"對不起,我現在感冒了,什麽味也聞不到。"
我們總是像故事裏的狐狸一樣,小心翼翼地接近對方,不把心裏話都說出來。在用謊話試探後,講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因為我們都明白,輕率而不加揣測的言辭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最終會傷害到自己。
但是有些人卻希望別人對自己的缺點直言相諫。對這樣的人,甜言蜜語和謊言如果被拆穿就會惹出大事。甚至包括為他着想的善意謊言都可能導致决裂。總之,關心別人的行為若得不到認可,那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事實上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大部分是兩個人性格差異引起的矛盾。有些人想聽別人對自己說實話,有些人則不喜歡那些實話。有些人習慣於說話直來直去,也有些人不願傷害別人,說話喜歡繞圈子。所以人們之間的矛盾一般不是某個人的性格問題,而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上班族經常會對自己不喜歡的同事或上司感到厭煩,甚至非議他們,原因通常是覺得責任在於對方。可是,在他們發泄不滿的同時,卻發現對方和其他同事相處得十分融洽,這時候把不滿殃及所有人,恐怕不是明智之舉。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他們就會發現隔閡不能歸咎於一人,也許缺乏瞭解和溝通纔是問題的關鍵。
《道德經》裏對於關係有這樣的論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就是說不要沉迷於找尋所謂的"美"和"善",這種行為本身就不美,也不是善事。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低,這些都是相對而言。把自己局限在某個圈子裏去審視,得出的結論往往和事實大相徑庭。原因在於我們下結論以前就已經懷有某種態度,而這種態度使我們無法客觀和公正地去作出評判。過於執着地追求或者刻意去肯定和否定都會陷入誤區,不能自拔。這時候,退一步反而會海闊天空,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盡相同。性格相近的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很容易,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之間相處則非常睏難。剛開始覺得這個人挺不錯,等過一段時間彼此瞭解以後,時常會覺得他的性格原來和你不太相像。問題的關鍵不是某個人,而在於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不可忽視的是,確實存在這樣一些人,他們不顧彼此性格差異而一直關心和忍讓着對方。
所以,我們要承認這樣的事實:討厭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對方的性格怎麽不好,而是你和對方的性格不和。如果我們討厭一個人,真正受到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心。隨着厭煩別人情感的逐漸積纍,我們會越來越否定自我,內心充滿矛盾和睏惑,原本對生活的美好渴望將被報復和仇視完全替代。
深鼕的夜晚,兩衹疲憊不堪的刺蝟靠在一起取暖。靠得近了,身上的刺會傷害到彼此;靠得遠了,卻抵擋不住那凜冽刺骨的寒風。於是,它們不停地靠近、傷害、離開。反反復復幾次以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種距離,既不會被對方傷到,又可以相互取暖。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許多啓示。雙方緊緊抱在一起會很溫暖,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那樣彼此會受到傷害。生活中,實話實說不是一件壞事,可是也會有傷害到對方的時候。像刺蝟一樣保持一定距離,維持一定關係,又不會被對方傷害,這種情況不是最好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言實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 | 第2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2) | 第3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3) | 第4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4) | 第5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5) | 第6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6) | 第7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7) | 第8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8) | 第9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9) | 第10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0) | 第11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1) | 第12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2) | 第13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3) | 第14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4) | 第15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1) | 第16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2) | 第17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3) | 第18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4) | 第19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5) | 第20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6) | 第21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7) | 第22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8) | 第23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9) | 第24節:第二部分 面對工作(10)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