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正說魯迅   》 第2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2)      孔慶東 Kong Qingdong

  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講"正統"、"道統",同化力極強的文化結構與傳統來說,這樣的"好的懷疑主義者",這樣的體製外的,邊緣的批判者,是十分難得而重要的。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幸虧有了魯迅,也許還有其他的另類,纔形成某種張力,纔留下了未被規範、收編的別一種發展可能性。
  我們這裏所說的"收編",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衹是指體製的收編,也指文化,例如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收編。這就說到了魯迅的另一個特別之處:他的思想與文學是無以歸類的。魯迅因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談蝙蝠》,文章特意提到一則寓言:"鳥獸各開大會,蝙蝠到獸類去,因為他有翅子,獸類不收,到鳥類去,又因為它是四足,鳥類不納,弄得他毫無立場"。魯迅顯然將他自己看作是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蝙蝠"。這是很能顯示魯迅的本質的:他和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存在着既"在"又"不在"的關係;他和古今中外一切思想文化體係,也同樣存在着既"是"又"不是"的關係。他真正深入到了人類文明與中華民族文明的根柢,因此,他既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拿來",又時時投以懷疑的眼光,保持清醒,既"進得去"(而我們許多人都衹得其表,不得入門),又"跳得出"(而我們一旦入門,就拜倒在地,被其收編),始終堅守了思想的獨立自主性、主體性。他的既"在"又"不在",既"是"又"不是"的"毫無立場",正是從根本上跳出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和"站隊"意識,而對一切問題,都采取了更為復雜的分析態度,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表達的纏繞性。這也就使他最易遭到誤解與各方攻擊,在現實生活中,他就不得不時時處在"橫站"狀態中。但這同時就使他的思想與文學具有了許多超越時代的未來因素,是同代人,甚至後幾代人(他們常常拘於二元對立不能自拔)所不能理解,或衹能片面理解,而要在歷史的復雜性逐漸顯露之後,才能為後來人所醒悟。或者說,當後來人面對更為復雜的現實時,魯迅思想與文學的啓示性纔真正得以顯示,並獲得新的現實性。我們今天讀魯迅著作,總能感到他仍然生活在我們的現實中,其原因即在於此。
  我們在這裏已經討論到了,魯迅這樣的中國現代思想文化中的少數,異數,這樣的無以歸類的"蝙蝠",對今天的中國思想文化界,今天的中國讀者的意義。
  首先,它是一個檢驗:能否容忍魯迅,這是對當代,以及未來中國文化發展的寬容度、健康度的一個檢驗。而我們這裏所發生的,卻是人們爭先恐後地以各種旗號(其中居然有"寬容"的旗號)給魯迅橫加各種罪名。儘管明知道這種不相容是魯迅這樣的另類的宿命,今天的新罪名不過是魯迅早已預見的"老譜襲用",但我仍然感到悲哀與憂慮,不是為魯迅,而是為我們自己。
  當然,任何時候,真正關註,以至接受魯迅的,始終是少數:一個大傢都接受的魯迅,就不是魯迅了。我曾在《與魯迅相遇》裏說過:"人在春風得意,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大概是很難接近魯迅的,人倒黴了,陷入了生命的睏境,充滿了睏惑,甚至感到絶望,這時就接近魯迅了"。換一個角度說,當你對既成觀念、思維,語言表達方式,深信不疑,或者成了習慣,即使讀魯迅作品,也會覺得彆扭,本能地要批判他,拒絶他;但當你對自己聽慣了的話,習慣了的常規,常態,定論,産生不滿,有了懷疑,有了打破既定秩序,衝出幾乎命定的環境,突破自己的內心欲求,那麽,你對魯迅那些特別的思想、表達,就會感到親切,就能夠從他那裏得到啓發。這就是魯迅對我們的意義:他是另一種存在,另一種聲音,另一種思維,因而也就是另一種可能性。
  而魯迅同時又質疑他自己,也就是說,他的懷疑精神最終是指嚮自身的,這是他思想的徹底之處,特別之處,是其他知識分子很難達到的一個境界。因此,他不要求我們處處認同他,他的思想也處在流動、開放的過程中,這樣,他自己就成為一個最好的辯駁對象。也就是說,魯迅著作是要一邊讀,一邊辯駁的:既和自己原有的固定的思維、觀念辯駁,也和魯迅辯駁,辯駁的過程,就是思考逐漸深入的過程。在魯迅面前,你必須思考,而且是獨立地思考。正是魯迅,能夠促使我們獨立思考,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不接受任何收編,他也從不試圖收編我們;相反,他期待,並幫助我們成長為一個有自由思想的,獨立創造的人--這就是魯迅對我們的主要意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1)第2節:我們為什麽需要魯迅(2)第3節:愛恨情仇(1)
第4節:愛恨情仇(2)第5節:母親娶媳婦"(1)第6節:母親娶媳婦"(2)
第7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第8節: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第9節:棄醫從文(1)
第10節:棄醫從文(2)第11節:鐵屋中的吶喊(1)第12節:鐵屋中的吶喊(2)
第13節:吟罷低眉無寫處第14節:陣營內的矛盾第15節:改造民族魂(1)
第16節:改造民族魂(2)第17節:改造民族魂(3)第18節:革命與金錢(1)
第19節:革命與金錢(2)第20節:戰士"鬥智不鬥力"(1)第21節:戰士"鬥智不鬥力"(2)
第22節:懂得休閑,懂得放鬆第23節:人生觀與生存哲學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