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墨子城守各篇簡註   》 (醜)備高臨      墨子 Mo Zi    岑仲勉 Cen Zhongmian

  1禽子再拜再拜曰:敢問適人積土為高,以臨吾城,薪、土俱上,以為羊黔,蒙櫓俱前,遂屬之城,兵弩俱上,為之柰何?
  臨為子篇3節十二攻法之第一件。
  羊黔,王作羊坽,當誤;運解為小岑,於以為“岸岑”之訛,亦未的;吳但雲“羊黔猶高臨”,語更含糊。
  餘謂羊黔猶雲基址,言敵人已築成土山基址,與城相連(屬,連也,孫釋,屬、會也,非是)。參下戌篇3。
  櫓,大楯,見子篇29節。
  2子墨子曰:子問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守為臺城,以臨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強弩射之,技機藉之,奇器□之,然則羊黔之攻敗矣。
  此言抵禦羊黔之法。
  臺城即行城。出巨即出距(參子篇32節),謂編連大木,橫出兩旁也。三十尺指行城之高度言(參寅篇5節)。周書三一韋孝寬傳:“乃於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當其山處,城上先有兩高樓,孝寬更縛木接之,命極高峻。”通典一五二:“凡敵攻城,多背旺相起土為臺,我於城內薄築,長高於敵臺一丈已上,即自然製彼,無所施力。”又開禧德安守城錄:“(虜)大呼曰:我用河南捲掃軍築土山,必與城齊。衆憂之,公令張斌亟培對山城面,增加二丈,厚加城之半,外立木以防新築,使山猝未能齊。”皆臺城之遺法。
  技,巧也。藉,孫讀如笮,於讀苴籍,吳讀如斫;餘謂當讀如“擲”,技機之用,在乎遠擲,古今都如是也。
  3備高臨以連弩之車,材大方一尺,長稱城之薄厚。兩軸三輪,輪居筐中,重下上筐。左右旁二植,左右有橫植,橫植左右皆圜內,內徑四寸。左右縛弩皆於植,以弦鈎弦,至於大弦。弩臂前後與筐齊,筐高八尺,弩軸去下筐三尺五寸。連弩機郭用銅一石三十斤。引弦鹿盧收。筐大三圍半,左右有鈎距,方三寸,輪厚尺二寸,鈎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長六尺。橫臂齊筐外,蚤尺五寸,有距,博六寸,厚三寸,長如筐。有儀。有詘勝,可上下。為武,重一石,以材大圍五寸。矢長十尺,以繩□□矢端。如弋射,以磿鹿捲收。矢高弩臂三尺,用弩無數,出入六十枚,用小矢無留。十人主此車。
  此言連弩車之製。淮南子泛論訓高誘註云,連車弩通一弦。漢書張晏註云,連弩三十絭共一臂。又劉熙釋名雲,弩柄曰臂,鈎弦曰牙,牙外曰郭,下曰懸刀,合名之曰機,本篇更着司車須用十人,可見連弩實古代之重兵器。此處所述作法,頗極復雜,非試為還原模型,不易瞭解,以下衹略解其字義,若繪圖說明,應待知者。又通典一六0及太白陰經四均言車弩之製,其說大同小異,惟互有錯字,今合兩本參校如下云:“作軸轉車,車上定十二石弩弓以鐵鈎繩連軸,車行軸轉,引弩持滿,弦挂牙上。
  弩為七衢;中衢大箭一簇,長七寸,圍五寸;箭笴長三尺,圍五寸,以鐵葉為羽。左右各三箭,差小於中箭。其牙一發,諸弦齊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壘,無不摧隕,樓櫓亦顛墜,謂之車弩。”此車弩當即古之連弩車,近年考古亦有弩出土,能參合圖書集成各弩圖,古製不難還原也。
  一發數十矢則反動力甚大,故造連弩車之木材,兩端須一尺見方,惟長度因城垣之厚薄而定之。今世步槍之托,多用密率較大之鬍桃等木為之,亦以抵消其反動也。
  筐,孫疑即車箱,下上筐似合底頂而言。
  植,柱也。圜內即圓枘。
  筐高八尺應指全筐言之,孫謂即上下兩筐之總高度,似屬誤會。
  鹿盧一作轆轤,亦即下文之磿鹿(一作轣轆),今稱滑車。
  筐大三圍半係指筐言之,孫以為筐材圓圍之度,非是。
  魯問篇“作為鈎拒之備”,閑詁好像把它與本篇的等同而為一,說來是不?清楚的;那篇的鐵鈎距是兵器,這裏的鈎距衹是弩機的一部分,似作鈎連之用。博,闊也。蚤,爪也。
  儀,表也,于云:“即弩機牙後之上出者,夢溪筆談所謂望山,以儀為準,可窺弦矢之高下。”此與今世槍枝之瞄準表同。
  詘勝即屈伸,古字通用,通典作屈勝。
  武,孫疑趺之聲誤,運謂是弩床。
  “以繩”下缺兩字,大約是“係於”。漢書司馬相如傳顔師古註云,以繳係矰,仰射高鳥,謂之弋射,蓋弋射要將矢收回,故係以繩,人力收則慢,故用滑車急捲,發矢曰出,收回曰入,所謂出入六十枚也。
  用弩之“弩”殆衍文。小矢不必係繩捲收,故曰無留。
  4遂具寇,為高樓以射適,城上以答羅矢。
  具,孫雲當作見,餘按具、拒音甚相近,即拒寇也。
  孫疑羅為礌石之礌,亦不確,答即笪,見子篇11節,係用草編織之物,可遮障敵矢。羅者網羅也,以答羅矢,與三國志演義諸葛亮用草人收矢之意相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子)備城門(醜)備高臨(寅)備梯(卯)備水(辰)備突(巳)備穴
(午)備蛾傅(未)迎敵祠(申)旗幟(酉)號令(戌)雜守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