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 大学今注今译(1)      王云五 Wang Yunwu    宋天正 Song Tianzheng

  子程子①曰:“大学②,孔氏③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④、孟⑤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朱子编订大学一书,是依据程子所定的原本,所以朱子在本书的前面,先引述程子的一段话。朱子名熹,晚号晦翁,宋朝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绍兴进士,历仕高、孝、光、宁四朝,累官宝文阁侍制。其治学大抵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宋代理学至朱熹而集其大成。其讲学之所曰考亭,宗之者称考亭学派。又朱熹之父朱松尝读书于安徽省歙县之紫阳山,故熹居福建省祟安县仍榜其厅事曰紫阳书室。因此后人亦称熹为紫阳学派。世称朱子,又称朱文公。
  [今注]
  ①程子名颐,字正叔,洛阳人,宋朝大儒,世称伊川先生。其学本于诚,主于穷理,从学者甚众。
  ②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宋以前并不单行,北宋仁宗天圣八年,以《大学》赐给进士王拱宸等,这或许就是《大学》单行的开始。后二程子有《大学》两定本,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把它和《中庸》从《礼记》中取出,与《论语》、《孟子》合而为四书,复为之厘定章句与集注。《大学》凡有三本:一为古本《大学》;其间节次稍有不相承者,盖古人文法疏简,辞或不属,而意实可通,要于立言之旨无害。二为石经《大学》;节次不及古本,且中间窜入颜渊问仁至非礼勿动句,疑好事者为之。三为程明道先生与其弟伊川先生《大学》两定本,节次均不同。今本章句,为伊川所序次;而汇为经一章,传十章,则为朱子所定。
  ③孔氏,即孔夫子。
  ④论,指《论语》一书。
  ⑤孟,指《孟子》一书。
  [今译]
  程子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为初学的人进修德行的门径。到现在还能看得出古人做学问的次序,全靠这本书的存在;至于《论语》、《孟子》还在其次。求学问的人必须从这本书去学,那就差不多不致有错了。”
  大学①之道,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
  知止⑤而后⑥有定⑦,定而后能静⑧,静而后能安⑨,安而后能虑⑩,虑而后能得{11}。物有本末{12},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13}者,先治其国{1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5};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18};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9};致知在格物{20}。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21},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22}以至于庶人{23},一是{24}皆以修身为本。其本{25}乱而末{26}治者否矣;其所厚{27}者薄,而其所薄{28}者厚,未之有也。
  [今注]
  ①大学,《礼记》篇名。《礼·大学》疏引郑目录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意为始。”朱子注:“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按大学,我国相沿为大人之学,取其有别于幼学及小学。为讲究立身治世基本学问的一本书,其中包括自修身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理。
  ②明“明德”:上一个“明”字是动词,下一个“明”字是形容词。朱子注:“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这里朱子所言天赋灵明的德行,即王阳明所谓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凡例大学今注今译(1)大学今注今译(2)大学今注今译(3)
大学今注今译(4)中庸今注今译(1)中庸今注今译(2)中庸今注今译(3)
中庸今注今译(4)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