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 初學記   》 捲二 天部下      徐堅 Xu Jian

  ○雨第一
  §敘事
  
  《釋名》雲:雨,水從雲下也。雨者,輔也,言輔時生養。《尚書》曰:休徵曰肅,時雨若;(休,美也。肅,敬也。若,順也。孔安國註云:君行敬,則時雨順。)咎徵則狂,恆雨若。(咎,惡也。孔安國註云:君行狂妄,則常雨順。)京房《易候》雲:太平之時,十日一雨,凡歲三十六雨,此休徵時若之應。《爾雅》雲:小雨曰霢霂,(《說文》又曰{雨酸}。又云:小雨纔落曰{雨鮮}。又云:小雨曰微,微雨曰蒙蒙。{雨酸}音酸,{雨鮮}音斯。)雨三日已上曰霖,久雨為霪,(《說文》又云:久雨曰{雨兼}。)暴雨曰凍雨,時雨曰澍雨,雨與雪雜下曰霰。《纂要》雲:疾雨曰驟雨,徐雨曰零雨,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霖;(晉潘尼、宋伍緝之,並作《苦雨賦》。後漢應瑒、魏文帝,晉傅玄、陸雲、鬍濟、袁豹,並作《愁霖賦》。)雨晴曰霽,雨而晝晴曰啓;雨水曰潦,雨雲曰渰,(《詩》曰:有渰凄凄,興雨祁祁。渰音掩,雲陰貌。)亦曰油雲;(《孟子》曰:油然作雲,霈然下雨。)梅熟而雨曰梅雨,(江東呼為黃梅雨。)雨師曰屏翳。(亦曰屏號。《列子傳》:赤鬆子,神農時雨師。《風俗通》雲:玄冥為雨師。)
  
  §事對
  
  【離畢
  化坎】《毛詩》雲:月離於畢,俾滂沲矣。畢,月屬也,月離陰星則雨。鄭玄註曰:將有大雨,徵先見於天。《周易·集林雜占》曰:占天雨否,外卦得陰為雨。得陽不雨,其爻發變;得坎為雨,得離不雨。巽化為坎,先風後雨;坎化為巽,先雨後風。
  
  【鸛鳴
  魚噞】《毛詩》曰:我來自東,零雨其蒙;鸛鳴於垤,婦嘆於室。鄭玄註曰:將陰則穴處者先知之。鸛好雨,將雨,長鳴而喜也。《淮南子》曰:天且雨也,魚已噞。噞音驗。
  
  【土竜 石燕】《淮南子》曰:土竜緻雨。許慎註曰:湯遭旱,作土竜,以象雲從竜也。《湘州記》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即飛,止還為石。
  
  【濯枝 潤葉】周處《風土記》曰:六月有大雨,名濯枝雨。《西京雜記》曰:董仲舒曰:“太平之時,雨不破塊,津莖潤葉而已。”
  
  【荊臺
  灌壇】宋玉《高唐賦》曰:楚襄王與宋玉遊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上獨有雲氣。王問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也。昔者先王,嘗遊於高唐,怠而晝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杜預註《左傳》曰:荊亦楚也。《博物志》雲:太公為灌壇令,文王夢見婦人哭當道,問其故,曰:“吾太山神女,嫁為西海婦。吾行必以暴風雨,灌壇令當吾道,不敢以疾風暴雨過也。”夢覺,召太公語焉。三日,果疾風暴雨過。
  
  【含水
  嗽酒】《楚國先賢傳》曰:樊英隱於壺山,嘗有暴風從西南起。英謂學者:“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嚮嗽之。乃令記其時日。後有從蜀郡來者雲:“是日大火,有雲從東起,須臾大雨。”葛洪《神仙傳》曰:欒巴者,蜀郡人也,徵入為尚書。正朝大會,欒巴得酒不飲,面西南嗽之。有司奏巴大不敬。詔問巴,巴謝曰:“臣本縣都市失火,臣故嗽酒為雨滅火,非敢不敬。”
  
  【蟻封
  竜穴】《東觀漢記》曰:沛獻王輔善京氏易。永平五年,京師少雨,上禦雲臺自為卦,以周易林占之,其繇曰:蟻封穴戶,大雨將至。上以問輔,輔上書曰:“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山出雲為雨。蟻穴居,知雨將至,故以蟻興。”張勃《吳錄》曰:湘東郡新平縣有竜穴,天旱,人共遏水漬此穴,輒雨也。
  
  【積薪
  環艾】謝承《後漢書》曰:戴封,字平仲,遷西華令。其年大旱,禱請不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遠邇嘆服。遷中山令。范晔《後漢書》曰:涼輔仕郡為五官掾,時夏大旱,太守自祈請。輔曰:“若至日中不雨,以身塞無狀。”於是積薪聚艾茅以自環,構火將自焚。未及中時,而天雲晦合,須臾澍雨。
  
  【伐殷
  討邢】《搜神記》曰:武王伐紂,至河上,雨甚疾,當晝暝,揚波於河,衆甚懼。武王曰:“餘在,天下誰敢幹志者!”風波立濟。《左傳》曰:衛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寧莊子曰:“昔周饑,剋殷而年豐;今邢方無道,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禱林
  暴野】《淮南子》曰:湯時,九年旱,以禱於桑林,而四海之雲湊,千裏之雨至。《晏子春秋》:齊景公時旱,欲祀靈山。晏子曰:“山故以石為身,草木為發。天苟不雨,發焦身熱,久旱獨不欲雨乎?君避殿暴露,其當雨。”公出野暴露,天果大雨。
  
  【十夜
  九旬】《說苑》曰:楚莊王伐陳,吳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吳師必夜至,甲裂壘壞,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吳師見楚軍成敗而還。傅鹹《懷雨賦》曰:夫何遠寓之多懷兮,惠霖雨之有經。自流火以迄今兮,歷九旬而無寧。庶太清之垂曜兮,睹日月之光明。
  
  【石牛
  桐魚】顧微《廣州記》曰:鬱林郡山東南有池,池有石牛。歲旱,百姓殺牛祈雨。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祠畢天雨,洪註洗牛背,泥盡即晴。《淮南子》曰:董仲舒請雨,秋用桐木魚。
  
  【商羊舞
  黑唳躍】《傢語》曰:齊有一足鳥,飛公朝下,於殿前舒翅而跳。齊候遣使問孔子,曰:“鳥名商羊。昔童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將為水災。”《淮南子》曰:黑蜧神蛇,潛泉而居,將雨則躍。蜧音麗。
  
  【洗兵潤兵
  流粟流麥】《說苑》曰:武王伐紂,過隧則斬岸,遇水則折舟,示人無反志也。至於有戎之隧,大風折旆,散宜生諫曰:“此其妖歟。”武王曰:“非也,天落兵也。”風霽而乘以大雨,散宜生又諫曰:“此非妖歟!”王曰:“非也,天洗兵也。”《抱樸子》曰:出軍甚雨之象,軍行雨沾衣,是潤兵也,其軍有喜。鄒子曰:朱買臣孜孜修學,不覺雨之流粟。范晔《後漢書》曰:高鳳,字文通,傢貧好學不休。其傢曝麥,令鳳守雞,以竿授其手中。鳳執竿讀書,雨大至,讀書不覺,執竿如故。其妻還,麥流,甚以怒,鳳亦不愧。
  
  §賦
  
  【晉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蒸,雲膚合而仰浮;雨紛射而下註,潦波涌而橫流;豈信宿以為多,乃逾月而成霖。瞻中塘之浩汗,聽長溜之涔涔;始蒙篾而徐墜,終雱霈以難禁。悲列宿之匿景,悼太陽之幽沉。雲暫被而驟合,雨乍息而亟零。朝漎々以連暮,夜淋淋以達明;黿鼉遊乎門闔,蛙蝦嬉乎中庭。懼一元之並合,畏黔首之為魚;處者含悴於窮巷,行人嘆息於長衢。
  
  【宋傅《喜雨賦》】惟二儀之順動,數有積於時偏;墊襄陵於唐籍,感雲漢於周篇。匪叔葉之或遘,在盛王其固然;伊元嘉之初載,肇休明於此年。懿玉燭之方熙,慍積陽之獨愆;涸源泉於並𠔌,萎嘉穎於中田。嗟我皇之翼翼,悵臨朝而輟娛;踵衝謙於禹湯,協至誠於在餘。迨東作之未晏,庶雨露之夙濡;遵縣子之徙塵,尤魯侯之焚巫。祗桑林之六禱,修季宰之再雩;誠在幽其必貫,感何遠而不孚。聆晨鸛於高垤,候霄畢於天隅;發曾雲於觸石,晦重陽於八區。春霆殷殷以遠響,興雨霈霈於載途;灑豐浸於中疇,覃餘潤於嘉蔬。嗣良頌於多稌,兆嘉夢於惟魚;矧具臣之逢運,又均休以等虞。陶麯成於魯稔,念歸駕於董疏。
  
  【盧照鄰《秋霖賦》】覽萬物兮,切獨悲此秋霖。風橫天而瑟瑟,雲覆海以沉沉。居人對之憂不解,行客見之思已深。若乃千裏埋煙,百塵涵潦,青苔被壁,緑萍生道。藉如尼父去魯,圍陳畏匡,將居不爨,欲濟無梁。長櫛風以沐雨,永棲棲以遑遑。及夫屈平既放,登高一望,湛湛江水,悠悠千裏,泣故國之長楸,見玄雲之四起。嗟乎!子卿北海,伏波南川,金河別雁,銅柱辭鳶。眺窮陰兮斷地,看積水兮連天。別有東國儒生,西都纔客,屋滿鉛槧,傢虛擔石。玉為粒兮桂為薪,堂有琴兮室無人。抗高情而出俗,馳精義以入神。論有能鳴之雁,書成已泣之麟。睹皇天之淫溢,孰能不隅坐而含嚬!若夫綉轂銀鞍,金床玉盤,坐臥珠璧,左右羅紈,流酒為海,積肉為巒,睹襄陵與昏墊,曾不輟乎此歡?豈知夫堯禹之癯瘠,而孔墨之艱難。
  
  §詩
  
  【唐太宗《詠雨詩》】和風吹緑野,梅雨灑芳田。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對此忻登歲,披衿弄五弦。
  
  【齊謝朓《觀朝雨詩》】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既灑百常觀,復集九成臺。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梁孝元帝《詠細雨詩》】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入樓和霧上,拂馬似塵飛。
  
  【梁瀋約《見庭雨應詔詩》】出空寧可圖,入庭倍難賦。非煙復非雲,如絲復如霧。霢霂裁欲垂,霏微不能註。雖無千金質,聊為一辰趨。
  
  【梁劉孝威《望雨詩》】清陰蕩暄濁,飛雨入階廊。瞻空亂無緒,望溜耿成行。交枝含曉潤,雜葉帶新光。浮芥離還聚,沿漚滅復張。浴禽飄落毳,風荇散餘香。寄言楚臺客,雄風詎獨涼。
  
  【梁朱超《對雨詩》】當夏苦炎埃,習靜對花臺。落照依山盡,浮涼帶雨來。重雲出飛電,高棟響行雷。灑樹纍花發,滴沼細萍開。泛泳縈階草,奔流起砌苔。無因假輕蓋,徒然想上纔。
  
  【陳陰鏗《閑居對雨詩》】四冥飛早雨,三徑絶來遊。震位雷聲發,離宮電影浮。山雲遙似帶,庭葉近成舟。茅檐下亂滴,石寶引環流。寄言一高士,如何麥不收?
  
  【陳張正見《賦新題梅林輕雨應教詩》】梅樹耿長虹,芳林散輕雨。蜀郡隨仙去,陽臺帶雲聚。飄花更濯枝,潤石還侵柱。詎得零陵燕,隨風時共舞。
  
  【諸葛潁《賦得微雨東來應教詩》】微雨暗東峰,散漫灑長鬆。澗滿新流濁,山沾積翠濃。風起還吹燕,雲來本送竜。登年隨玉燭,名山定可封。
  
  【虞世南《發營逢雨應詔詩》】豫遊欣勝地,皇澤乃先天。油雲陰禦道,膏雨潤公田。隴麥沾逾翠,山花濕更燃。稼穡良所重,方復悅豐年。
  
  【魏知古《奉和春日途中喜雨詩》】皇遊嚮洛城,時雨應天行。麗日登岩送,陰雲出野迎。濯枝林杏發,潤葉渚蒲生。絲入綸言喜,花依錦字明。微臣忝東觀,載筆伫西成。
  
  ○雪第二
  §敘事
  
  《大戴禮》雲: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春秋元命苞》曰:陰陽凝而為雪。《曾子》曰:陰氣勝,則為雪。)《釋名》雲:雪,綏也,水下遇寒而凝,綏綏然下也。《汜勝之書》雲:雪為五穀之精。《爾雅》雲:雪與雨雜下曰霰。《韓詩外傳》雲: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雪花曰霙,雪雲曰同雲。(《詩》雲:上天同雲,雨雪雰雰,同謂雲陰與天同為一色也。)《西京雜記》雲:太平之世,雪不封條,凌弭毒害而已。《漢武帝內傳》:仙傢上藥有玄霜、絳雪。《詩傳》雲:自上而下曰雨雪。《左傳》:凡平地盈尺為大雪。雪有七尺雪、(《春秋考異郵》曰:庚辰大雪,雪深七尺。)丈餘雪、(《金匱》曰:武王伐紂,都洛邑未成,雨雪十餘日,深丈餘。)千裏雪。(《楚詞》曰:增冰峨峨,飛雪千裏。)
  
  §事對
  
  【玉馬
  銅駝】臧榮緒《晉書》曰:新蔡王騰,發於並州,於常山之真定縣,遇天大雪。平地數丈,雪融不積。騰怪而使掘之,得玉馬,高尺許,上表獻之。崔鴻《北涼錄》曰:先酒泉南有銅駝山,言虜犯者大雨雪。沮渠蒙遜遣工取之,得銅數萬斤。
  
  【逾丈 盈尺】謝莊《瑞雪詩》曰:審伊宮之逾丈,信銅阿之盈尺。洞秋方之玉園,果仙京之珠澤。謝惠連賦曰: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珍於陰德。
  
  【焦寢
  袁門】《高士傳》曰:人莫知焦先所出,野火燒其廬。遭鼕雪大至,先襢臥不移,人以為死,熟視之如故。李顒《雪賦》曰:焦寢處而不傷,蘇餐服以延命。《錄異傳》曰:漢時大雪,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傢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以賢,舉孝廉。
  
  【周闕
  齊宮】《太公伏符·陰謀》曰:武王伐紂,都洛邑,天大陰寒,雨雪十餘日。甲子朝,五車騎止王門之外,欲謁武王。師尚父使人出北門而道之曰:“天子未有出時。”武王曰:“諸神各有名乎?”師尚父曰:“南海神名祝融,北海神名玄冥,東海神名勾芒,西海神名蓐收,河伯名馮修。”使謁者各以名召之,神皆警而見武王。王曰:“何以教之?”神曰:“天伐殷立周,謹來受命,各奉其使。”武王曰:“予歲時亦無廢禮焉。”《孟子》曰: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曰:“為人上而不與人同樂者非也。”
  
  【周雅
  衛風】《毛詩》曰:上天同雲,雨雪雰雰。案,此詩,周《小雅·信南山篇》也。又曰: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案,此《國風·衛詩》也。
  
  【黃竹
  幽蘭】《穆天子傳》曰:丙辰,天子遊黃臺之丘,獵於蘋澤,有降雨,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黃竹詩》三章以哀之,曰:“我徂黃竹負閟寒。”郭璞註曰:閟,閉也。宋玉諷曰:臣嘗行,僕饑馬疲,正遇主人翁出,母又到市。主人女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大卑,乃更為蘭房奧室,止臣其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作幽蘭、白雪之麯。
  
  【曹衣
  班扇】《毛詩》曰:蜉蝣掘閱,麻衣如雪。鄭玄註曰:喻曹昭公之君臣,朝夕變易衣服。麻衣,深衣也。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麻衣
  柳絮】麻衣見曹衣註。劉義慶《世說》曰:謝太傅安,寒雪日集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朗兒曰:“撒????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映書
  乘興】《宋齊語》曰:孫康傢貧,常映雪讀書,清淡交遊不雜。《語林》曰:王子猷居山陰,大雪,夜開室命酌,四望皎然,因詠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在剡,乘興棹舟,經宿方至,既造門而返。或問之,對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周詠
  郢歌】《毛詩》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將帥歌《采薇》以遣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宋玉對問曰:“客有歌於郢中,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麯彌高而和彌寡。”
  
  【北闕車 東郭履】事見上。《史記》曰:東郭先生,久待公車,貧寒,衣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
  
  【姑射神人
  洛渚宓妃】《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容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曹子建《洛神賦》雲:餘朝京師,言歸東藩,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餘告之曰:“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賦
  
  【謝惠連《雪賦》】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梁王不悅,遊於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岐昌發詠於來思,周滿申歌於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麯,盈尺則呈瑞於豐年,逾丈則表沴於陰德,其為狀也。散漫夾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奕奕,連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盼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岩俱白。於是臺如重璧,逵如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鷳失素。亂曰:白羽雖白,質已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而不昧其潔,太陽曜而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雲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頒形;素因遇立,污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後周劉璠《雪賦》】天地否閉,凝而成雪;應乎玄鼕之辰,在於沍寒之節。蒼雲暮同,嚴風曉烈,散亂徘徊,雰霏皎潔。違朝陽之暄煦,就凝陰之慘洌。混二儀而並色,覆萬有而皆空;既奪朱而成素,實矯異而為同。始飄飄而稍落,遂紛紛而無窮;曉連光而映淨,夜合影而通朧。似北荒之明月,若西昆之閬風。
  
  §詩
  
  【太宗皇帝《望雪詩》】秋雲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宋鮑昭《斅劉公幹詩》】朔風吹朔雪,千裏度竜山。集君瑤臺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豔陽年。豔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梁瀋約《詠雪應令詩》】思鳥聚寒蘆,蒼雲軫暮色。夜雪合且離,曉風驚復息。嬋娟入綺窗,徘徊騖情極。弱挂不勝枝,輕飛屢低翼。玉山聊可望,瑤池豈難即。
  
  【梁裴子野《詠雪詩》】飄飄千裏雪,倏忽度竜沙。從雲合且散,因風捲復斜。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若贈離居者,折以代瑤花。
  
  【梁何遜《詠雪詩》】凝階夜似月,拂樹曉疑春。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梁吳均《詠雪詩》】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不見楊柳春,徒看桂枝白。
  
  【梁劉孝綽《對雪詩》】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鹹池麯,飄飄千裏飛。恥均班女扇,羞儷曹人衣。浮光亂粉壁,積照朗彤闈。
  
  【陳張正見《玄圃觀春雪詩》】同雲遙映嶺,瑞雪近浮空。拂鶴伊川上,飄花桂苑中。影麗重輪月,飛隨團扇風。還取長歌處,帶麯舞春風。
  
  【又《應衡陽王教詠雪詩》】九鼕飄遠雪,六出表豐年。睢陽生玉樹,雲夢起瓊田。入窗輕落粉,拂柳駛飛綿。欲動淮南賦,亂下桂花前。
  
  【隋王衡《玩雪詩》】寒庭浮暮雪,疑從千裏來。皎潔隨處滿,流亂逐風回。璧臺如始搆,瓊樹似新栽。不待陽春節,誰持競落梅。
  
  【陳子良《詠春雪詩》】光映妝樓月,花承歌扇風。欲妒梅將柳,故落早春中。
  
  【上官儀《詠雪詩》】禁園凝朔氣,瑞雪掩晨曦。花明棲鳳閣,珠散影娥池。飄素迎歌上,翻光嚮舞移。幸因千裏映,還繞萬年枝。
  
  【董思恭《詠雪詩》】天山飛雪度,言是落花朝。惜哉不我與,蕭索從風飄。鮮潔凌紈素,紛糅下枝條。良書竟何在?坐見容華銷。
  
  ○霜第三
  §敘事
  
  《大戴禮》雲:霜,陰陽之氣也,陰氣勝則凝而為霜。《易》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釋名》:霜者,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春秋感精符》雲:霜,殺伐之表。季秋霜始降,鷹隼擊。王者順天行誅,以成肅殺之威。若政令苛,則夏下霜;誅伐不行,則鼕霜不殺草。京房《易傳》雲:誅不原情,其霜附木不下地;不教而誅,其霜反在草下。《淮南子》雲:霜神名青女。(《淮南子》曰:青女出以降霜。高誘註:青女,天神,主霜雪。)《說文》:{雨埶},早霜也;皚,霜之白者也。霜有玄霜、(《漢武帝內傳》曰:仙傢上藥有玄霜、絳雪。)紺碧霜、(王子年《拾遺記》曰:廣延國,霜色紺碧。)甘霜。(王子年《拾遺記》曰:嵰州霜,甘也。)
  
  §事對
  
  【鐘鳴 駟見】《山海經》曰:豐山有九鐘,是知霜鳴。郭璞註曰: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國語》曰:駟見而實霜,實霜而鼕裘具。賈逵曰:駟,房星也。
  
  【陰凝 地升】陰凝見敘事。《五經通義》曰:寒氣凝以為霜,從地升也。
  
  【挫物 休工】《孝經援神契》曰:霜以挫物。《禮記》曰: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
  
  【封條 殺木】張衡《七命》曰: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飈。零雪寫其根,霏霜封其條。《春秋元命苞》曰:霜以殺木,露以潤草。
  
  【仙藥 神爐】《漢武內傳》曰:西王母雲:仙傢上藥有玄霜、絳雪。《抱樸子》雲:凝霜雪於神爐,采靈芝於嵩嶽。
  
  【鷹擊 豺祭】鷹擊見敘事。《周書》曰:霜降之日,豺乃祭獸。
  
  【白露為
  堅冰至】《毛詩》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毛萇註曰:蒹葭,蘆也;蒼蒼,盛也。白露降,凝而為霜。《易》曰:履霜堅冰至。王弼註曰:始於履霜,至於堅冰。
  
  【君子履
  婦功成】《禮記》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鄭註云:以感時念親也。《傢語》曰:霜降而婦功成,嫁娶行焉。王肅註曰:季秋霜降,嫁娶者始此也。
  
  【鷓鴣畏 鴻雁飛】崔豹《古今註》曰:鷓鴣常嚮日而飛,畏霜露,夜飛則以樹葉覆其背上。《五經鈎沉》曰:天霜樹落葉,而鴻雁南飛。
  
  【魏葛屨
  齊紈扇】《毛詩》曰: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毛萇註曰:夏葛屨,鼕皮屨。葛屨,履霜也。鄭玄雲:魏俗,至鼕,猶謂葛屨可用履霜,利其賤也。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踐馬蹄
  覆蠶繭】《莊子》曰:馬蹄可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王子年《拾遺記》曰:員嶠之山名環丘,有冰蠶,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其色五采,織為文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唐堯之代,海人獻以為黼黻。
  
  【尹逐伯奇
  燕係鄒衍】琴操,履霜操者,伯奇之所作也。伯奇,尹吉甫之子也。甫聽其後妻之言,疑其孝子伯奇,遂逐之。伯奇編水荷而衣之,采蘋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而自傷無罪見放逐,乃援琴而鼓之。《淮南子》曰: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贊之;王係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為之下霜。
  
  §詩
  
  【梁張率《詠霜詩》】駟見視乾度,鐘鳴測地機。秋鼕交代序,朝霜白綏綏。原野生暮靄,階墀散夕霏。徘徊總嚴氣,悵望淪清輝。平臺寒月色,池水愴風威。凝陰同徂夜,遞雁獨歸飛。縈叢亂蕪絶,繁林紛已稀。貞鬆非受冷,芳草徒具腓。
  
  【蘇味道 《詠霜詩》】金祗暮律盡,玉女暝氣歸。孕冷隨鐘徹,飄華逐劍飛。淵日浮寒景,乘風進曉威。自有貞筠質,寧將庶草腓。
  
  ○雹第四
  §敘事
  
  《說文》雲:雹,雨冰也。從雨包聲。《左傳》雲:凡雹,皆鼕之愆陽,夏之伏陰。(愆陽,鼕沮也;伏陰,夏寒也。)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洪範《五行傳》雲:陰陽相脅而雹霰,盛陰雨雪凝滯而冰寒;陽氣薄之不相入,則散而為霰;盛陽雨水溫暖而湯熱,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雹。霰者,陽脅陰也;雹者,陰脅陽也。《白虎通》曰:自上而下曰雨雹。
  
  §事對
  
  【凝氣
  雨冰】《春秋漢含孳》曰:專一精並,氣凝為雹。宋均註曰:謂若魯僖公脅於齊,以妾為妻,尊重齊媵,無回麯之心,感陰水氣,乃使結而不解散。許慎《說文》曰:雹,雨冰也。從雨包聲。
  
  【祠井 都泉】陳留《風俗傳》曰:雍丘縣夏後公祠有神井,能興霧雹。伏琛《齊地記》曰:安丘城南三十裏雹都泉,其雹或出或否,亦不為災異。
  
  【流銅
  銷石】《涼州異物志》曰:有大人生於北邊,偃臥於野。其高如山,頓腳成𠔌,橫身塞川。近之有尖銅雹擊旃。註曰:旃,之也。唯可遙看,不可到下,到下則雷霆流銅鐵之丸以擊人。《歷代紀》曰:石遵襲位,鄴中暴風雨,震雷雹如鬥,金石皆銷,月餘乃滅。
  
  【馬頭 雞子】《漢書》曰:武帝元封三年十二月,雨雹大如馬頭;宣帝地節四年五月,山陽濟陰雨雹如雞子,深二尺五寸,殺二十人,蜚鳥皆死。
  
  【五寸 九澤】《史記》:漢景帝二年秋雨雹,大者五寸,深二尺。《淮南子》曰:北極之極有九澤,有積冰雪雹。
  
  【陽愆 陰伏】並見上。
  
  【折木
  傷稼】《孔叢子》曰:永初三年夏,河西縣大雨雹,皆如杯棬,大者或如鬥,殺畜生雉兔,折樹木。《東觀漢記》曰:韓縆,字伯師,除為下邳令,視事未周,吏人愛慕。時鄰縣皆雹傷稼,縆縣界獨無雹。
  
  【如斧 如礪】《漢書》曰: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國雨雹大如斧,飛鳥皆死。《紀年》雲:夷王七年鼕,雨雹大如礪。
  
  【陰脅陽 徵動羽】《西京雜記》曰:鮑敝問董仲舒曰:“雹,何物也?”仲舒曰:“陰氣脅陽也。”風角占曰:“徵動羽,有雹霜。”
  
  【如桃李
  似杯棬】《風俗通》曰:成帝問劉嚮曰:“俗說文帝時,天下斷獄二人,米一鬥一錢,有此事否?”對曰:“皆不然。”後元年雨雹如桃李,深二尺,尋太宗之代,不可為升平。下見上《孔叢子》。
  
  §詩
  
  【陳陸瓊《和張湖熟雹詩》】惟徵動羽,惟陰脅陽。雨冰作沴,凝氣為祥。
  
  ○露第五
  §敘事
  
  《大戴禮》雲:露,陰陽之氣也。夫陰氣勝,則凝為霜雪;陽氣勝,則散為雨露。《說文》雲:露,潤澤也。《白虎通》曰:露者,霜之始,寒則變為霜。《瑞應圖》雲:露色濃為甘露。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其草木。《晉中興書》曰:甘露降,耆老得敬,則鬆柏受之;尊賢容衆,則竹葦受之。甘露者,仁澤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飴。甘露一名天酒。(東方朔《神異經》曰: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裏,兩腳中間相去千裏,腹圍一千餘裏,但日飲天酒五鬥。張華註曰:天酒,甘露也。)露之異者,有朱露、丹露、玄露、青露、黃露。(《洞冥記》曰: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語國。飲丹露為漿。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朱也。又曰:東方朔遊吉雲之地,漢武帝問朔曰:“何名吉雲?”曰:“其國俗,常以雲氣占吉兇。若吉樂之事,則滿室雲起五色。照著於草樹,皆成五色露,露味甘。”帝曰:“若雲五色露,可以得否?”朔乃東走,至夕而還,得玄、黃、青露,盛之璃器以援帝。帝遍賜群臣。得露嘗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
  
  §事對
  
  【玉杯
  瓊爵】《漢武帝故事》曰:上作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以取雲表之露。曹植《魏德論》曰:玄德洞幽,飛化上承。甘露以降,蜜淳冰凝。觀陽弗晞,瓊爵是承。獻之帝朝,以明聖徵。
  
  【晨降 宵零】《楚詞》曰:鑿山楹而為室兮,下披衣於水渚。霧露其晨降兮,雲依霏而承宇。班固《典引》曰:甘露宵零於豐草,三危軒翥於茂樹。
  
  【潤草 垂木】《春秋元命苞》曰:霜以殺木,露以潤草。《續晉陽秋》曰:隋郡上甘露,降攝陽縣,垂木露凝十餘裏。
  
  【在棘 被蘭】《毛詩》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阮藉《詠懷詩》曰:清露被蘭臯,凝霜沾野草;朝為美少年,夕暮成醜老。
  
  【三危 五色】《呂氏春秋》曰:伊尹《說湯》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下見上。
  
  【脂凝 蜜淳】何法盛《晉中興書》曰:甘露者,仁澤也;其凝如脂。下見上曹植《魏德論》。
  
  【蛇遊
  龜飲】劉嚮《說苑》曰:騰蛇遊於霧露,乘於風行,非千裏不止。《洞冥記》曰:元封二年,數遏國獻能言龜一,頸長尺二寸,東方朔曰:唯承桂露以飲之。
  
  【鶴警
  蟬鳴】周處《風土記》曰:白鶴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葉上,滴滴有聲,則鳴。劉嚮《說苑》曰: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捨人有少孺子者欲諫,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三朝。吳王曰:“子來,何露沾其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居高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螳螂麯跗取蟬,不知黃雀延頸欲啄;黃雀又不知彈丸在其下也;臣欲彈雀,又不知傍有坑而墜也。”
  
  【金掌
  銅盤】上見《漢武帝故事》。班固《西都賦》曰:撫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曹植《承露盤銘》曰:大形見者莫如高,物不朽者莫如金,氣之清者莫如露,盛之安者莫如盤。乃詔有司,鑄銅建承露盤於芳林園。
  
  【漢宮
  魏殿】《漢書》:宣帝詔曰:“乃者鳳皇集太山陳留,甘露降未央宮,其赦天下。”魏明帝與東阿王詔曰:“昔先帝時,甘露屢降於仁壽殿前,靈芝生芳林園中;自吾建承露盤已來,甘露復降芳林園仁壽殿前。”
  
  【助海 瀎江】張衡《奏事》曰:飛塵增山,霧露助海,傅鹹詩曰:零露瀎江海,飛塵崇山嶽;過謬佐臺輔,安能飪鼎餗。
  
  【托桐
  晞薤】《蘇子》曰:夫人生一代,若朝露之托桐葉耳,其與幾何?《古今註》曰:薤露,哀歌也,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色紫色丹
  降陵降郡】《呂氏春秋》:伊尹說湯曰:“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和之美者,揭雩之露,其色紫。”《拾遺記》曰:昆侖山有甘露,望之色如丹,着木石則皎然如霜雪,寶器承之如飴,人君聖德則下。范晔《後漢書》曰:明帝水平十七年,甘露降於原陵。又曰:桓帝永康元年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霜降。
  
  §詩
  
  【梁劉憺驚《早露詩》】九畹凝芳葉,百草瑩新珠;盈荷雖不潤,拂竹竟難枯。
  
  【梁顧煊《賦得露詩》】飛空猶藴狀,集物始呈華;萎黃病秋筍,厭浥長春芽。非唯溥蔓草,頗亦變蒹葭;仍增江海浪,聊點木蘭花。
  
  【隋江總《詠采甘露應詔詩》】祥露曉氛氳,上林朝晃朗;千行珠樹出,萬葉瓊枝長。徐輪動仙駕,清晏留神賞;丹水波濤汛,黃山煙霧上。風亭翠旆開,雲殿朱弦響;徒知恩禮洽,自憐名實爽。
  
  【庾抱《賦得胥臺露詩》】胥臺既落構,荊棘稍侵扉;棟折連雲影,梁摧照日暉。翔鶤逐不及,巢燕反無歸;唯有團階露,承睫共沾衣。
  
  【駱賓王《秋露詩》】玉關寒氣早,金塘秋色歸;泛掌光逾淨,添河滴尚微。變霜凝曉液,承月委圓輝;別有吳臺上,應濕楚臣衣。
  
  【董思恭《詠露詩》】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覺九秋至,遠嚮三危零。蘆渚花雖白,葵園葉尚青;晞陽一灑惠,方願益滄溟。
  
  §頌
  
  【梁神洊《芳林園甘露頌》】福以德彰,慶沿業皎;矧茲嘉露,因祥特表。翻潤星夕,流甘月曉;奇越雕氛,珍逾素鳥。至道伊融,大化期肇。惟此大化,實感天眷;降液丹墀,飛津綺殿。九服依風,八荒改面;敢述朦詞,式旌舞忭。
  
  §
  
  【隋盧思道《在齊為百官賀甘露表》】竊以河榮洛變,授祉於勳華;玄玉素鱗,降靈於湯武。其間微禽弱草,改狀移形,夜宿朝雲,星光動色,皆以照臨下土,發揮帝載,千祀一至,隔代同符。伏惟陛下,上總天維,傍握河紀,持欽翼之小心,纂升平之大業。萬靈翹首,應三臺以西巡;兩儀貞觀,乘六氣而東指。卿雲既出,還聞百闢之歌;河清可俟,實得萬人之嘆。而上玄乃顧,神物薦委,飛甘灑潤,玉散珠連。昔魏明仙掌,竟無靈液;漢武金盤,空望雲表,豈若神漿可挹,流珠九戶之前。天酒自零,凝照三階之下,斯實曠代祥符。前王罕遇,休矣美矣,皇哉唐哉。臣等並邀昌運,俱沐玄造,驟聞秘祉,亟睹冥貺。振鱗撫翼,空馳魚鳥之心;瘞玉編金,方待雲亭之後。
  
  §啓
  
  【瀋約《謝賜甘露啓》】約言,左右,徐儼宣敕:垂賜法音寺鬆葉上甘露,臣往年經見,不過沾條而已。時或凝結,纔若輕霧,未有玉聚珠聯。光粲若是,實由積仁上通,冥德下降,故能委華宵極。雰被後雕,慈旨麯洽,頒此祥賚,不任欣荷。謹以啓事謝以聞。
  
  【後梁蕭欣《謝賜甘露啓》】臣欣啓:某奉宣敕旨,垂賚便殿,桃葉甘露,拜受雀躍,載懷鳥抃。伏以聖德至大,和氣茂遠;是以神液甘流,靈滋膏被。求之前代,鏡諸中古,或降邑都,尚君臣動色;遐邇趨慶,未有發瑞殿庭;呈祥玩矚,視聽罕聞,祥行絶代,臣與奉休明。麯蒙茲錫,獨深<石肙>舞,實有常品,不任下情。謹以啓事以聞。
  
  ○霧第六
  §敘事
  
  《春秋元命苞》曰:霧,陰陽之氣。陰陽怒而為風,亂而為霧。《莊子》曰:騰水上溢故為霧。《釋名》:霧,冒也,氣蒙冒覆地物也。《呂氏春秋》雲:鼕行夏令,則氛霧冥冥。《西京記》雲:太平之代,霧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帝王世紀》曰:凡重霧,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霧不可冒行也。(《博物志》曰:王肅、張衡、馬均,俱冒重霧行,一人無恙,一人病,一人死。問其故,無恙者雲:我飲酒,病者飽食,死者空腹。)霧有亦霧、青霧、白霧、黃霧之異。(《望氣經》曰:十月癸巳霧,赤為兵,青為殃。《抱樸子》曰:白霧四面圍城,不出百日,大兵必至。漢成帝五舅同日封侯,其夏黃霧四塞。)
  
  §事對
  
  【三日
  五裏】《帝王世紀》曰: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餘歲,大霧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禮,祀以大牢,親自臨喪三年,以報大德焉。謝承《後漢書》曰:張楷,字公超,性好道術,能作五裏霧。時關西人裴優亦作三裏霧。
  
  【蛇遊
  豹隱】《韓子》曰:飛竜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散,與螾蟻同矣。劉嚮《列女傳》曰:陶荅子妻者,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化陶三年,名譽不興,傢富三倍。其妻數諫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傢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化,傢貧而國富,福結於子孫,名垂於後代;今夫子貧富務大,不顧後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遠害。今君若此,皆不免後患。”按:藏,隱也。故謝朓詩云:“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圍城 繞軍】上見上。《抱樸子》又曰:大霧繞軍,霧之所在者,其下有塞將軍之令。
  
  【煙回 水溢】《宜都山川記》曰:郡西北,陸行三十裏,有丹口。天晴出嶺,忽有霧起,回轉如煙;不過再朝,雨必降。下見上《莊子》
  
  【嗽水
  吹沙】瀋約《宋書》曰:後漢正月朝,天子臨德陽殿受朝賀。捨利從南方來,戲於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嗽水,作霧翳日。《拾遺記》曰:平沙千裏,色如金,細如粉;風沙起如霧,亦曰金霧。
  
  【涿野 夢澤】《古今註》曰: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王粲《英雄記》曰:曹公亦壁敗,行雲夢大澤中,遇大霧,迷失道路。
  
  【夏井 漢墳】上見圈稱陳留《風俗通》。《漢武帝故事》曰:武帝葬茂陵,芳香之氣異常,積於墳埏之間,如大霧。
  
  【銀山 丹嶺】《湘州記》曰:麯江縣有銀山,常多素霧。下見上《宜都山川記》。
  
  【乘龜
  騎鹿】王烈之《安成記》曰:縣人有謝廩者,行田歸路中,忽遇雲霧。霧中有一人,乘龜而行。廩知神人,拜請求隨去。父曰:“汝無仙骨,不得去也。”《楚詞》曰:使梟陽先道兮,白虎為之前後。浮雲霧而入冥兮,騎白鹿而容與。
  
  【鄧公呼吸
  猛獸吐嗽】《蘇子》曰:蜀鄧公呼吸成霧。東方朔《十洲記》曰:漢武帝天漢中,回鬍國獻猛獸。使者曰:“猛獸之出,生昆侖,或出玄圃,食氣飲霧,解人語,當其神也。立起風雲,吐嗽霧露,百邪迸走,因名猛獸。”
  
  【青山青天
  四塞四起】徐幹《中論》曰:文王遇姜公於渭陽,執竿而釣。文王得之,灼若披雲而見白日,霍若開霧而觀青山。王隱《晉書》曰:樂廣為尚書令,衛瓘見而奇之,令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也,每見,瑩然若開霧睹青天。”《漢書》曰:王氏五侯俱封,其日黃霧四塞終日。京房妖占曰:“大霧,君迷惑,雲霧四起,則時多隱士。”
  
  §詩
  
  【太宗皇帝《賦得花庭霧詩》】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還當雜行雨,仿佛隱遙空。
  
  【又《遠山澄碧霧詩》】殘雲收翠嶺,夕霧結長空;帶岫凝全碧,障霞隱半紅。仿佛分初月,飄搖度曉風;還因三裏處,冠蓋遠相通。
  
  【梁孝元帝《詠霧詩》】三辰生遠霧,五裏暗城闉;從風疑細雨,映日似遊塵。乍若輕煙散,時如佳氣新;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
  
  【又】曉霧晦階前,垂珠帶葉邊。五裏浮長隰,三辰晦遠天。傍通似佳氣,卻望若飛煙。疏簾還復密,新棟更疑連。還思逢樂廣,能令露霧褰。
  
  【梁伏挺《行舟遇早霧詩》】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日中氣靄盡,空水共澄鮮。
  
  【梁瀋趨《賦得霧詩》】窈鬱蔽園林,依霏被軒牖;睇霧始疑空,瞻空復如有。遊蛇隱遙漢,文豹棲南阜;既殊三五輝,遠望徒回首。
  
  【董思恭《詠霧詩》】蒼山夜已暮,翠觀黯將沉;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天寒氣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訪公超巿,將予赴華陰。
  
  【蘇味道《詠霧詩》】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乍似含竜劍,還疑映蜃樓。拂林隨雨密,度迥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遊。
  
  ○虹霓第七
  §敘事
  
  《春秋元命苞》曰:虹霓者,陰陽之精。雄曰虹,雌曰霓。《釋名》雲:虹,陽氣之動也。虹,攻也,純陽攻陰之氣。《月令章句》雲:夫陰陽不和,婚姻失序,即生此氣。虹見有青赤之色,常依陰雲而晝見,於日衝無雲不見,太陰亦不見。見輒與日相互,率以日西,見於東方。故《詩》曰:“螮蝀在東。”螮蝀,虹也。(《爾雅》雲。)霓,雌虹也。一名挈貳。(《爾雅》雲。)凡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暗者為雌,雌曰霓。(京房《易傳》曰:霓,旁氣也。其占雲:妻乘夫則見之,陰勝陽之表也。四時有之,唯雄虹見藏有月。有此二說。)
  
  §事對
  
  【吐金
  化玉】劉敬叔《異苑》曰:晉陵薛願,義熙初,有虹飲其釜,須臾翕響便竭。願輦酒灌之,隨涸,吐金滿器。於是災弊日祛,而豐富歲臻。幹寶《搜神記》曰:孔子作《春秋》製《孝經》既成,齋戒嚮北辰而拜,告備於天。乃泱鬱起白霧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讀之。
  
  【美人
  丈夫】郭註《爾雅》曰:俗名美人。《續搜神記》曰:廬陵巴丘人陳濟者,作州吏。其妻獨在傢,常有一丈夫,長大儀貌端正,著絳碧袍,彩色炫耀,相期於一山澗間。至於寢處,不覺有人道相感接。比鄰人觀其所至,輒有虹見。
  
  【拖軒
  回館】司馬相如《上林賦》曰:輓香沙而無見,仰攀摖而捫天。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拖於楯軒。左思《吳都賦》:憲紫宮以營室,廓廟庭之漫漫。寒暑隔閣於邃宇,虹霓回帶于云館。
  
  【二氣
  五色】《文子》曰: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春秋潛潭巴》曰:虹出,後妃陰脅主。又曰:五色迭至,照於宮殿,有兵革之事。
  
  【貫日
  出暈】《史記》曰: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應劭曰:“燕太子養荊軻,令刺秦王,精誠感天,白虹貫日。”《雜兵書》曰:日暈有白虹貫內,在外者,從所止戰勝。
  
  【屬宮
  貫城】《漢書》曰:上宮桀謀廢昭帝,迎立燕王,令群臣皆裝。是時天雨,虹下屬宮中飲井,井水竭。瀋約《宋書》曰:劉義慶在廣陵,夜而白虹貫城,野麇入府,心甚惡之,因自陳求還。
  
  【晝見 夜出】薛瑩《後漢書》曰:靈帝光和元年,虹晝見禦所,居崇德後殿前庭中,色青赤。王韶之《晉安紀》曰:羲熙二年七月夜,彩虹出西方,蔽月。
  
  【太子畏
  小人祥】上見《史記》應劭註云。如淳註曰:虹臣氣,日為君。《列士傳》曰:荊軻發後,太子見虹貫日,不徹,曰:“吾事不成矣!”張璠《漢紀》曰:靈帝時,虹晝見庭中,引議郎蔡邕詣金商門問。對曰:“虹霓,小人女子之祥。”
  
  【陰陽交 樞鎮散】《春秋元命苞》曰:陰陽交為虹霓。《春秋運鬥樞》曰:樞星散為虹霓。《河圖稽耀鈎》曰:鎮星散為虹霓。
  
  【若鳥飛
  似竜降】《漢書》曰:武帝東遊東萊,臨大海。是歲如虹氣,蒼黃若飛鳥,集城陽宮上。漢名臣蔡邕奏曰:“奉詔雲,五月二十九日有黑氣墮溫殿東庭中,黑如車蓋,騰起奮迅,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宛似竜。占者以虹霓對,虹著於天而降於庭。以臣之聞,則天所投虹也。”
  
  【貫月生頊
  升天姤雄】《詩含神霧》曰:瑤光如霓貫月,正白,感女樞,生顓頊。常璩《華陽國志》曰:李特長子蕩,字仲平;少子雄,字仲雋。初特妻羅妊雄,夢雙虹自地升天,一虹中斷。羅曰:“吾二兒,若有先亡者,必有貴者。”後雄遂王蜀。
  
  §賦
  
  【梁江淹《赤虹賦》】東南嶠外,爰有九石之山,乃紅壁千裏,青萼百仞,苔滑臨水,石險帶溪,自非巫鹹採藥,群帝上下者,皆斂意焉。於時夏蓮始舒,春蓀未歇,肅舲投渚,緩拽江潭。正逢岩崖相照,雨雲爛色,俄而雄虹赫然,暈光曜水,偃蹇山頂,舄弈江湄。迫而察之,實曰陰陽之氣,信可觀也。又憶昔登爐峰上,手接白雲。今行九石下,親弄絳霓,二奇難並,感而賦曰:迤邐<山羲>兮,不極之連山。鰅鱅虎豹兮,玉虺騰軒。孟夏氤氳兮,荷葉涵蓮。悵何意兮容與,冀暫緩此憂年。失世上之異人,遲山中之虛跡,掇仙草於危峰,鎸神丹於崩石。視鱣岫之吐噏,養黿梁之交積。於是紫霧上河,絳氛下漢;白日無際,碧雲捲半;行雨蕭索,光煙豔斕;水學金波,石似瓊岸。鎮龜鱗之峻峻,繞蛟色之漫漫。俄而赤霓電出,蚴虯神驤;曖昧以變,依稀不常;非虛非實,乍滅乍光;赩赫山頂,照燎水陽。雖圖緯之有載,曠代彌識而未逢。既咨嗟而躑躅,聊周流而從容。相番禺之廣澤,憶丹山之喬峰。騎傅說之一星,乘夏後之兩竜。彼靈物其詎幾,寂火滅於山紅。餘形可覽,殘色未去。曜葳蕤而在草,映青蔥而結樹;昏青苔於丹渚,暖朱草於石路。霞晃朗而下飛,日通曨而上度;俯形命之窘獨,哀時俗之不固。定赤舄之易遺,乃鼎湖之可慕。既以為騂鬐四毳之駕,方瞳一角之人。帝臺北荒之際,弇山西海之濱,流沙之野,析木之津,雲或怪彩,煙或異鱗,必雜虹霓之氣,陰陽之神。
  
  §詩
  
  【董思恭《詠虹詩》】春暮萍生早,日落雨飛餘;橫彩分長漢,倒色媚清渠。梁前朝影出,橋上晚光舒;願逐旌旗轉,飄飄侍直廬。
  
  【蘇味道《詠虹詩》】紆餘帶星渚,窈窕戾天潯;空因壯士見,還共美從沉。逸勢含良玉,神光藻瑞金;獨留長劍彩,終負昔賢心。
  
  ○霽晴第八
  §敘事
  
  《說文》雲:霽,雨止也;霋,雨霽也。雨止雲罷貌也。書稱乂時暘若,(暘以幹物。霽,景也。乂,治也。若,順也。孔安國註云:君政治則時暘順。)此休徵之應也。僣恆暘若,(恆,常也。註云:君行僣差,則常暘逆。)此咎徵之應也。《白虎通》曰:太平之時,時雨時霽,不以恆暘,而以時暘,天地之氣宣也。後漢應瑒、魏文帝、繆襲,晉傅玄、陸雲,並有《喜霽賦》;晉湛方生有《天晴詩》,嵇含有《悅晴詩》;近代詞人,作者甚衆,以苦陰霖而喜悅晴霽也。
  
  §事對
  
  【雨止 雲罷】見上《說文》也。
  
  【禜門
  齊社】《禮記》曰:雩禜,祭水旱也。《三社義宗》雲:雩,祈雨之祭;禜,止雨之祭,每禜於城門。《長沙耆舊傳》雲:文虔,字仲儒,為郡功曹吏。時霖雨廢人業,太守憂悒,召虔補戶曹。虔奉教齋戒,在社三日,夜夢白頭翁謂曰:“爾來何遲?”虔具白所夢。太守曰:“昔禹夢青綉衣男子,稱蒼水使者,禹知水脈當通。若掾此夢,將可比也。”明日果大霽。
  
  【收霓
  恆陽】上見《月令章句》。又《潘尼賦》曰:收絳虹於漢陰。盧諶《朝華賦》曰:當於重陰始祛,微雨新晴,抑以泥液,恆以陽精。《玉篇》雲:日氣也。
  
  【嵇詩
  陸賦】嵇含《悅晴詩》曰:勁風歸巽林,玄雲起重基;朝霞炙瓊樹,夕影映玉芝。鳴鳳晞輕翮,應竜曝纖鬐;百𠔌偃而立,大木顛復持。陸雲《喜霽賦·序》曰:永寧二年,鄴都大霖,作《秋霖賦》。賦成,天雨已霽,故又作《喜霽賦》。
  
  【縱陽門
  鞭陰石】《漢書》曰:董仲舒為江都相,理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音義》雲:祈雨閉南門,止雨閉北門。宋《永初山川記》雲:宜都郡有二大石,一為陽,一為陰。鞭陰石則雨,鞭陽石則晴。
  
  【牛泥盡 燕石止】見雨門,顧微《廣州記》。下見《湘州記》。
  
  【魏國興
  蘇峻滅】魏略《五行志》曰:延康元年,大霖雨五十餘日。魏有天下乃霽,將受大禪之應也。晉中興《徵祥記》曰:鹹和四年,陰霖五十餘日,峻滅乃霽。
  
  【作賦成 受祚應】並見上。
  
  【夢白頭翁 見香爐岫】事見上。盛弘之《荊州記》曰:參山周回數百裏,聳狀若香爐。至于云霽,天明景徹,在襄陽北望見此山。
  
  §賦
  
  【魏繆襲《喜霽賦》】嗟四時之平分兮,何陰陽之不均?當夏至之勾萌兮,或旱幹以歷旬。既大麥之方登兮,汨註潦以成川。忍下民之昏墊兮,棄嘉𠔌於中田。悼彼昊天兮,旁魄後土。育我黎苗兮,降之伊祜。既垂曜於辰角兮,申勸之以九鳸;何災沴之無常兮,曾粢盛之弗顧。覽唐氏之洪流兮,悵侘傺以長懷。日黃昏而不寐,思達曙以獨哀。白日時其潛旭兮,雲滃勃而交回。雷隱隱而震其響兮,雨霖霖而又隤。察長溜之潺湲兮,若竜門之未開。賴我後之明聖兮,獨剋躬而罪己。發一言而感靈兮,人靡食其何恃?咨天鑒之遄速兮,猶影響之未彰。屯玄雲以東徂兮,扇凱風以南翔。穹蒼皎其呈色兮,羲和粲以揚光。農夫欣以斂川,田畯耕於封疆。
  
  【傅玄《喜霽賦》】喜陰霖之既霽,嘉良辰之肇晴,悅氛電之潛匿兮,樂天鑒之孔明。行潦歸於百川兮,七氣徹于云庭。東風穆而扇路,重陽升其舒靈。去湮沒之憂患,即通途之敞平。釋昏墊之蒙昧,睹日月之光榮。若幽竜之出泉兮,超飛躍乎太清。昔唐帝之欽明兮,遘洪水之巨害。在殷湯之盛時兮,亢炎旱以歷歲。伊我後之神聖兮,敷皇道以居帝。雖風雨之失度兮,且嘉𠔌之無敗。鹹調暢以茲茂兮,天人穆其交泰。命怡樂之吐和兮,播仁風乎無外。
  
  【晉陸雲《喜霽賦》】毒霖雨之淹時兮,情懷憤而無懌。肅有禱於人謀兮,反極陰於天作。清屏翳之洪隧兮,俄太山之觸石。改望舒之離畢兮,躍六竜於紫閣。於是朱明日皓,凱風來南。復火正之舊司兮,黜後土於重陰。夷中原之多潦兮,反高岸於嵩岑。委禾竦而振穎兮,偃木竪而為林。敬大田之未墜兮,幸神祗之有歆。爾乃俯順習坎,仰熾重離。兼明暢而天地爽兮,群生悅而萬物齊。戢流波於桂水兮,起芳塵於沉泥。災未及害,和斯有祥,翼翼黍稷,油油稻粱。望有年於自古兮,希詩人之萬箱。
  
  §詩
  
  【太宗皇帝《初晴落景詩》】晚霞聊自洽,初睛彌可喜;日光百花色,風勁千林翠。池魚躍不同,園鳥聲還異;寄言博通者,知餘物外志。
  
  【晉湛方生《天晴詩》】屏翳寢神轡,非廉收靈扇;青天瑩如鏡,凝津弈如研。落帆修江湄,悠悠極長眄;清氣朗山壑,千裏遙相見。
  
  【梁簡文帝《開霽詩》】景落商飈盡,煙開四郊謐;偃蹇暮山虹,遊揚下峰日。水文城上動,城樓水中出;竟微共理功,空臥淮陽秩。
  
  【又】散絲與山氣,忽洽復依晴;雷音稍入嶺,電影尚連城。雨余云稍薄,風收熱復生。
  
  【梁王筠《望夕霽詩》】連山捲亂雲,長林息衆籟;密樹含緑滋,遙峰凝翠靄。石溜正淙潺,山泉始澄汰;物華方人賞,跂予心期會。
  
  【周庾信《喜晴詩》】比日思光景,今朝始暫逢;雨住便生熱,雲晴即作峰。水白澄還淺,花紅曝更濃;已歡無石燕,彌欲棄泥竜。
  
  【又《初晴詩》】濕花飛未遠,陰雲斂尚低;燕燥還為石,竜殘更是泥。
  
  【隋王胄《雨晴詩》】初晴物候涼,夕景照山莊。殘虹低飲澗,新溜上侵塘。風度蟬聲遠,雲開雁路長。
  
  【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後應令詩》】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排虛翔戲鳥,跨水落長虹。日下林全暗,雲收峰半空。山泉鳴石澗,地籟響生風。
  
  【初晴應教詩】初日明燕館,新溜滿梁地。歸雲半入嶺,殘滴尚懸枝。
  
  【李百藥《雨後詩》】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薄雲嚮空盡,輕虹逐望斜。後窗臨岸竹,前階枕浦沙。寂寥無與語,樽酒對風花。
  
  §文
  
  【宋孝武帝《祈晴文》】幽明失序,就陰則滯,連雨霖霪,註而不替,潤既違時,澤而非惠。幸輟霖而吐景,權停雲而斂翳,照鸞輅於大郊,光竜旗於田際,耒耜得施,黍稷獲藝。增高廩於嘉年,登十千於茲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天部上捲二 天部下捲三 歲時部上捲四 歲時部下
捲五 地理上捲六 地部中捲七 地部下捲八 州郡部
捲九 帝王部捲十 中宮部捲十一 職官部上捲十二 職官部下
捲十三 禮部上捲十四 禮部下捲十五 樂部上捲十六 樂部下
捲十七 人部上捲十八 人部中捲十九 人部下捲二十 政理部
捲二十一 文部捲二十二 武部捲二十三 道釋部捲二十四 居處部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