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八仙得道   》 第二回兩點竜淚灑成望娘灘 一柄仙劍刺破篾竜眼      無垢道人 Mo Goudaoren

  卻說二郎神心血忽潮,已知平和化竜之事,又見一道冤氣,彌漫太空,料道平和吃這官長的虧,必思報仇雪恨,萬一竜身一轉,這灌口地方二千裏內,完全可成大海。忙命黃巾力士護法神兵,速去把孽竜打入深潭,切莫傷他性命。力士神兵奉了法旨,起在空中。正見那竜怒目張眉,尚在平傢屋頂之上連連下望,似乎戀戀不捨的光景。剛想施展法力,早有縹緲真人駕雲而至,嚮力士們笑道:“列位不消費心,小道和此物卻有一段因果,請列位把這事交給我辦。回去復旨吧!”力士們見是真人前來,不敢有違,躬身退去。縹緲真人把那竜帶到水面,念念有詞,喝聲:“水底老竜,你的化身到了,還不出來!更待何時!”言畢,一陣大風,起於海面。深水之中,又飛起一條同樣的竜,卻是有形無體的一個影子。兩竜相遇,宛如舊識,真人揪住竜影,嚮半空的竜頭,連拍三下。一霎時,竜形全消,兩竜合一。真人吩咐道:“從今潛修五十年,可登天庭,受敕封。如有鬍為暴行,我必以飛劍斬汝。”那竜恭受法旨,點頭道謝。剛待下水,心中兀自不捨他娘,禁不住回顧三次,滴下兩點竜淚。淚灑之處,頓時變成海灘。至今灌口地方,還有這灘的遺址。千古相傳,稱為望娘灘。就是這個出典。
  閑言慢提,再說縹緲真人把一樁公案辦了,駕雲而起,想歸他的洞府。雲頭剛起,忽見一朵彩雲冉冉而至,迎面一看,原來是師兄火竜真人。二仙停住雲間相見。火竜問道:“師弟何來?”縹緲笑道:“就為那孽竜之事,纔得了結,想回衡山洞府去等候師兄,辦好竜案,一同繳旨去。如今你的事情怎麽樣了?”火竜笑道:“你辦的是化竜,究竟通達靈性,容易打發,我辦的是繩竜,和你音同字不同,差這一點兒,卻多費許多手腳。如今正要前去東海,幹這公案咧!”縹緲也笑道:“正該快點去辦!不久下界大遭水劫,治水聖人快要出世,將來水陸界劃清楚,就是這兩條孽竜出頭之日了。若再遲延,誤了他們功果,可不是你我之罪?祖師面上,怎麽交代得過!”火竜大笑道:“你這野道,幾時學來這套風涼話兒!你把輕而易為的事情辦好,卻來我面上打這官話,真是豈有此理!”說得縹緲真人也大笑起來。二仙舉手而別。這火竜真人便嚮東南,直至東海岸上,辦他的公事去。
  若說這件公事的起源,卻和上文所說那條孽竜差不多的時候,作者自恨一雙手,寫不得兩邊事,衹好說了一樁再說一樁,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咧。原來火竜真人所說的繩竜,就出在東海之西,錢塘江內。如今的浙江省中部地方,有一處淺淺的水灘橫在錢塘江上下遊之中,今人都稱七裏瀧水。水淺灘急,行船不易。有時逢着大風,駛行便比較容易,所以歷來有兩句傳說,叫做:“有風七裏,無風七十裏”。這話凡是錢塘江船戶和兩岸居民誰不知道,這是後來的話。若在上古時候,卻不叫七裏瀧,稱為伏竜潭。這個取義,不消說,就因本書所說的繩竜,曾在此間潛伏的緣故了。再說繩竜之稱,不過是火竜真人一句戲言。其實這個繩字,還似是而非。按其實,乃是一條絶粗絶大的篾繩纜。彼時伏竜潭的名稱,既不曾發現,作書人也不曾考據到那個最初的潭名。總之這地方是錢塘江最深之處,所以稱為潭。古時器物粗陋,人民所用舟楫之類,也不甚完備,況且遇此深潭,危險可知。他們沒法可想,衹有連絡起許多大船,同進同退。一則增加船身的力量,免被巨風颳去;二則人手既多,照應易周。這等法子,別說他們笨拙,即如現在開明之世,那批鄉人駛行木筏,也還沿用這個規矩咧。不過現時所用聯絡各船的器具,多已改為鐵練。彼時卻統用衊纜。這是今昔不同之點。自從聯船之製發明以來,果然安全了不少。江中行舟,已不見得失事。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危險,就像這成竜的篾纜,即因子條大船,卒遇大風,沉沒潭底,船中人畜,果然一時三刻,死得幹幹淨淨。就是比較堅固的一應竹器具,和木板製成的巨大船身,不上幾年,也因黴而腐,因腐而化,和潭底土泥成一種混合性質。不料百物皆化之後,獨獨留下那條鎖船的篾纜。忽然大大的自由自在起來,有時浮到水面,漂個十裏八裏;有時沉下水底,躲個三年五載,看看過了三百年,不但不見腐化,反而閃閃生光,隱隱見彩起來。這個因篾性本較竹木雜物來得堅韌,而且體質不重,易於浮起,時而受日光之鍛煉,時而受月華之瀋浸,歷年既久,竟成一種轉世的生物,有機之靈體。正是日月無意栽培他,他卻得了天地自然之陶成,居然也成了一種竜體。渾身鱗甲和口鼻須髯,無不完全。衹差沒曾把眼目修煉出來,所以升沉出入,雖然活靈活現是條生竜,卻究竟苦於張不開眼,瞧不見花花世界、蕓蕓衆生,每天瞎動瞎撞摸點水産物類充腹。因他龐然大物,修煉有素,那些普通魚蝦之類,怎能和他一抗。每逢這瞎竜張口之時,少不得大批兒送到他的肚子裏去。一年到頭,經他殘殺的生物,自然數說不盡。可喜他早通靈性,夙種善根,除了飽食魚蝦之外,從沒吞舟傷船和噬食生人之事。不過身子太大,偶一轉側,就免不了作浪興風。有時因瞎眼之故,瞧不見世上人物,碰到舟船過此,略一現形,也夠嚇破人類的魂膽。這是無可如何之事。瞎竜雖無心闖禍,而受害之人也恨不在少數。
  也不曉是哪一時代,什麽年月,這位火竜真人,曾和兩位在朝作宰的正人,舟行過灘,正遇這竜出現,一霎時,天地暗黑,日月失明,那真人的坐船也隨着顛簸起來。真人怒道:“這是什麽孽畜,擅敢在此作祟。當喚兩岸土地的問話。土地們便把實在情形和這竜的來頭性情告訴真人。真人笑道:“一條練繩怎敢如此無禮!”那兩位宰官就問:“可有法子治他?”真人點頭道:“小小畜類,何足當我一劍!衹可惜他修煉多年,又沒做什麽壞事,所以不忍除他!”宰官都道:“此等畜生有什好心,現在他還沒有眼睛,幹不出什麽歹事。等他修成眼目,便如虎生雙翅,凡人安能抵禦。就是法師再要收拾他時,也沒今天那麽容易了。”真人嘆道:“罪狀未形,惡果未顯,怎忍擅開殺戒?”那宰官最有愛民之心,一聞此事,再也放不過他,忙說:“仙師既不肯開殺戒,我二人卻是朝廷大吏,理應為民除害,請藉法師寶劍一用,縱有天愆,某等願共任之,與法師無幹。何如?”真人笑道:“大人們為國為民,有何大愆。既如此說,貧道就將佩劍奉藉。”說時,取出寸許長一柄小劍,迎風一晃,一化為二,指着說道:“這是雌劍,這是雄劍,聞土地說,這竜修成雌體,須用雌劍,方能斬他,大人切勿弄錯。”宰官把雙劍一起接在手中,仔細端詳了一回,見那劍雖衹寸把長短,卻是光焰閃爍,冷氣逼人,近面一照,不禁打個寒噤,笑道:“竜大劍小,可能適用麽?”真人大笑道:“大人莫小覷此劍,貧道從元女學得天遁劍法,此劍又經三千年的鍛煉,能小能大,能隱能現,隨心所欲,無不如志。平時不用,就要小至無可再小,亦無不可。如今既要用他,大人愛他怎長,就得怎樣長,要他如何短,他就如何短。擲去如矢,其疾如風。鋒尖所及,千萬裏不為遠,百步內不為近,是真仙傢奇寶,豈世上所用凡火鍛煉之頑鐵所能比擬麽!”宰官大喜,正想尋覓瞎竜所在,驀地,那竜又是一個轉動,船身一陣大蕩。那真人坐在船尾,神色不變,指指點點,說那竜頭所在。那持劍的宰官,卻早慌得手足無措,把真人囑咐的話,忘記得幹幹淨淨。
  伸手一擲,把雄劍丟了出去。但見一道青光,嚮竜頭馳去。真人慌叫:“錯了錯了!怎麽用了雄劍!”一語未了,那劍已回至宰官手中。一霎時,風浪越大,水面上探出一個碩大的竜頭,在那雲霧迷離中,嚮真人等連連點了十幾個頭,方纔輕輕回身,嚮遠處漸隱入水,不可復見。
  這一來,把兩位宰官嚇得驚惶失措,神智不清。半晌說不出話來。衹見那真人嘆息了一聲道:“數之所定,人力真不可回。想此畜潛身水底,修煉多年,以一纜繩修到如此地步,卻又生成善根,不敢肆惡,這都是很難得的事,宜受天心眷註。雖有小小口腹之過,究竟情有可原。方纔貧道不肯除他,也就是體好生之德,憐嚮道之忱,絶非世人煦煦孑孑的小仁小義可比。怎奈二公不依,必欲為民除害。誰知倉卒之中,顛倒雌雄,錯用吾劍,害之適以愛之,殺之正以全之。本來此物百骸都備,獨少眼目,若要修成兩眼,至少還要五百年功行。今得此劍一刺,戳破兩個窟窿,正好成為一對眼睛。倒不是大人玉成了他五百年苦功麽?”二宰官聽說,呆呆相嚮,不知所云。那真人把劍收回,入手就並合為一。此時浪靜風平,日色當午,真是光頭最足,熱力頂盛的時候。真人把劍嚮着日光一照,笑道:“此畜也着實可惡,我成全了他,他卻污了我的寶貝!”說罷,嚮陽一吹,那劍發出萬丈金光,耀得人眼花繚亂。再一凝視,真人衹剩一雙空手,不曉把寶劍藏在什麽地方去了。宰官定了定神,方問:“法師怎知此劍替他刺成雙目?況且一擊而中,自然衹有一眼,怎又說是兩個窟窿?”真人笑道:“陰陽相感,而生萬物。若兩陰兩陽,同性相遇,往往反以致害。此物既修成雌體,大人反用陽劍去刺,他陽氣所至,凡有所接,即相感而生。大人之劍,剛剛擲在他的頭額,豈非替他造成修煉未成的雙目嗎?再則以劍刺物,往往洞穿身體,一邊進去,卻從那一面出來,一出一進,豈非兩個窟窿?此皆數有前定,故能機緣巧合。想是此物命不該絶,坐享後福,所以得此巧遇。就連貧道與二位大人今日之遊,也似專為他刺眼而來,豈不奇怪呢!”兩宰官都道:“如此說來,將來他要害世禍人,反成你我之罪了!法師設法再施神術,趁早剪除了他,免得流毒人間,自增罪狀。”
  真人笑道:“這更不必,兩位大人不見那竜入水之時,嚮你我連連點頭麽,這就是十分感謝,虔誠施禮之意。你我既受了他的頂禮,怎能無端相仇?況且此物出身極賤,偏能具此烈性,有此福緣,可見不是作惡之輩,將來之事,倒也不必過慮。再說一句狂妄的話,假如此物修成全體,反肆暴行,你我自然免不得處分。事已至此,也叫做命中所定,要逃也逃不去的。衹有到了那時,再作道理。斷不能在他一心修道之時,忽而成全於他,忽又加害於他。似此反復顛倒之事,斷非仙傢所宜。要知違天不祥,背理不順。不順不祥,災必及身,倒不是懼那區區孽畜,不敢和他計較也。”兩宰相聽說,默默不語。真人又道:“話雖如此,貧道為防他作惡,勸他上進之故,可施點小法力,令他知儆知感,於他本人,也非無益呢!”說時,伸手嚮水底一招,那條巨竜又慢慢地騰身而上,饒是十分謹慎,十分矜持,兀自把水面晃得和波濤上下一般。看他昂起頭,朝真人點頭為禮。
  真人正色吩咐道:“你是一條篾纜,修成竜身,又得貧道一劍成眼,省去很多功行,你的福緣可算不淺。從今以後,你該加倍精進,勿怠勿懈,更不得多害生靈,禍及行旅。現今雙目已成,衹須三月功夫,便可完全發光,且係我仙劍所開,光耀比衆不同。近觀能察秋毫,遠望可及千裏。那真是千載難逢,可遇難求的機會。你若自甘滿足,不知上進,豈不可惜!不但正果無期,尤恐獲罪上天,負你多年功行。再若白恃些小技能,為非行歹,那麽,性命既難保全,死後當打人九幽地獄,不得超升!我如今為勉你上進,助你成道起見,離此百裏之內,設下一重刀閘,不僅是你,以後在此江內,凡以生物修道者,都要鑽過此閘,方可脫離塵俗,上登仙界,如不能鑽過,休想輕試。因此閘底蓋中間衹留一縫,其細如繩。非把法身化得細逾絲綫,决難過去,而且一觸此閘,底蓋猝合,立刻身首異處。這是最危險可怕的關隘。並非貧道有意和你等為難。一則見成道之難,而後顯出功成之可貴;二則有此一關,凡修持未至者,不敢自己滿足,卻可常以自敬;三則有此法力,便與神仙無殊,將來正果之後,不致被人輕侮。你看此法如何?”那竜連連頓首,現出萬分心服的樣子。真人喝一聲:“去吧!”那竜又把頭點上幾點,拂然而逝。真人做了此事,別了兩宰官,自回洞府。
  仙傢日月,比衆不同。轉眼之間,又過了七八十年,卻纔是縹緲真人在灌口點化平和,成全老竜之時。縹緲真人和火竜真人,同出老君祖師門下。他倆成全兩竜之時,原出無意,卻早被老君知道,算準東、西兩竜,該在兩位真人手下成道。成道之後,大有一番際遇。因此吩咐他們,各人把自己種下的因緣,速去收成結果。凡是物類成仙,必須先轉人身。縹緲既用兩魂合一之法,成全了灌口老竜。火竜也要設法,着那條篾竜,也去凡人肚子裏一轉。因此別了縹緲真人,急急忙忙駕雲前來,直至七裏瀧。知道篾竜開眼後,整整苦修了七八十年。先時還不免吃些生物果腹,後來習得道氣闢食之功,每天衹覓些水中葦草之類吞入肚中,便可不覺饑餓,而且把個身子修煉得能大能小,可粗可細,端的成為一條得道通玄的神竜。火竜真人如何不喜!施個召竜訣,把他喚上水面。那竜一見真人,也似悲喜交集的樣子,將自己身子繞成了絶大圈兒,周圍抱住真人,卻把個竜頭,對準真人面上點頭不已。真人少不得有一番嘉奬,帶着他渡過那個竜閘。那竜果然化成細如發短如蚓的身子,戰戰兢兢,嚮竜閘中間一鑽。那閘是仙人設立的機關,若有生物過去,上下兩鋒猛可地切合攏來。但聽水中一陣竜鳴,兩岸山𠔌一齊震動。未知此竜性命如何,卻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藉竜丹仙人助孝子 起貪念惡吏索神珠第二回兩點竜淚灑成望娘灘 一柄仙劍刺破篾竜眼
第三回試道心特設迎竜閘 解凡體投入孝女懷第四回受謗言不夫而孕 明心跡烈女投河
第五回錢塘江竜遊傳古跡 東海岸徒弟覓師尊第六回爭意氣二竜搶珠 鬧上界玉帝求賢
第七回說份上名師救高徒 提往事老鼠化蝙蝠第八回老蛟登岸毀福德 月老下海作竜媒
第九回邀天眷實授竜王 博庭歡假製蠃肉第十回鰥夫驚豔 田蠃報恩
第十一回遷怒迷人蛟竜泄恨 法師收妖當場出醜第十二回文美化身驅妖孽 仙賜被攝入禦園
第十三回試心田少年立志 全孝道三姐善言第十四回夫妻雙修道 骨肉生異心
第十五回千載老狐說明因果 少年公子斬斷俗緣第十六回孝子下海訪蠃母 狐仙入宮謁竜王
第十七回孫仙賜海中見母 張果老轉世成丹第十八回金山成古跡報德在來生
第十九回為修仙不辭險阻 因求道反遇妖魔第二十回老祖下凡救世 李玄脫險成仙
第二十一回日觀峰收妖為僕 紫霞洞女怪劫經第二十二回成功參老祖 得道省雙親
第二十三回投清流孝子殉慈母 施大法仙人拯危難第二十四回李仙人施術儆淫暴 楊孝子感德入玄門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