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全上古三代文 》
【捲二】
嚴可均 Yan Kejun
◎周文王
王諱昌,姓姬,後稷之後。商紂以為西伯,以虞芮質成之年受命稱王。或云武王剋商,追尊為王。(詳見《禮記大傳》。在位五十年,年九十七。謚曰文王。)
◇程寤
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夢見商之庭産棘,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於闕間,化為鬆柏或柞。寤驚以告文王,文王曰:「慎勿言。」乃召太子發,占之於明堂。王及太子發並拜吉夢,受商之大命於皇天上帝。(《藝文類聚》七十九,又八十九。《文選。石闕銘》註,《御覽》三百九十七、五百三十三、九百五十八,又《博物志》八。案《御覽》八十四引《帝王世紀》雲:「十年正月,文王自商至程。太姒夢見商庭生棘,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之於闕間,梓化為鬆柏或柞。覺而驚,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發,命祝以幣告於宗廟群神。然後占之於明堂。及發,並拜吉夢,遂作《程寤》。亦據《周書》為說。案《周書》《度訓》至《文傳》十七篇,今見存,不具錄。錄諸篇中所載之詔告令,而以《程寤》佚篇冠周代文之首。)
◇詔牧
不𠔌不德,政事不時。國傢罷病,不能胥匡。二三子尚助不𠔌,官考厥職。鄉問其人,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及某日以告於廟,有不用命,有常不赦。(《周書》。大匡》:「維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詔牧其方。」)
◇詔太子發
汝敬之哉!民物多變,民何響非利。利維生痛,痛維生樂,樂維生禮,禮維生義,義維生仁。嗚呼,敬之哉!民之適敗,上察下遂信。何嚮非私,私維生抗,抗維生奪,奪維生亂,亂維生亡,亡維生死。嗚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詔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響引,汝慎何非遂。遂時不遠,非本非標,非微非輝。壞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嗚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監,不維一葆監。順時維周,於民之適敗,無有時蓋。後戒後戒,謀念勿擇。(《周書。文儆》:「維周王告夢,懼後祀之無保。庚辰詔太子發。」)
◇告四方遊旅
四方遊旅,旁生忻通。津濟道宿,所至如歸。幣租輕,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資貴賤,以均遊旅,使無滯。無粥熟,無室市,權內外以立均。無蚤暮閭次均行,均行衆從,積而勿口。以罰助均,無使之窮。平均無乏,利民不淫。無播蔬,無食種,以數度多少省用,祈而不賓。祭服漱不製。車不雕飾,人不食肉,畜不食𠔌,國不鄉射,樂不墻合。墻屋有補無作,資農不敗務。非公卿不賓,賓不過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獨葬。伍有植,送往迎來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違。(《周書。大匡》:「維周王宅程三年,遭天大荒,於是告四方遊旅。」)
◇令縣鄙商旅
能來三室者,與之一室之祿。(《周書。大聚》:「乃合縣鄙商旅。)
◇代崇令
毋殺人,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說苑。指武》)
◇遺戒
我稱非早一人固,下修我度遵德紀。我終之後,恆稱太子。河雒復告,遵朕稱王。(《詩。文王。序》疏引《尚書中侯》)
◇文王之法
有亡荒閱。(《左傳》昭七年,芋尹無宇引周文王之法。註:「荒,大也。閱,也。有亡人,當大其衆。」)
◎武王
王諱發,文王子。年八十三嗣位,明年觀兵商郊,三年剋商。在位十年,年九十三。謚曰武王。
◇大誓
唯四月,太子發上祭於畢,下至於孟津之上,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慄信哉。予無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受先公功。畢力賞罰,以定厥功。明於先祖之遺。」師行,師尚父左仗黃鉞,右把白旄,以號曰:「蒼兕蒼兕,總爾衆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太子發升於舟,中流,白魚入於王舟。王跪取入,以燎。群公鹹曰:「休哉。」周公曰:「雖休勿休,祗事不怠。」既渡,至於五日,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雕,其色赤,其聲魄。五至以𠔌俱來。武王喜,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之見此,以勸之也。」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書,報誥於王,王動色變。八百諸侯不召自來,不期同時,不謀同辭,皆曰:「紂可伐矣。」王曰:「爾未知天命,未可伐。」乃還師歸。(《尚書大傳》、《史記。周本紀》、《齊太公世傢》,《漢書。董仲舒傳》、《書。太誓序疏》引馬融《書序》,《詩。大明疏》、《思文疏》、《宮疏》、《周禮。太祝疏》、《春秋繁露。同類相動篇》、《白虎通。爵篇》、《楚詞。天問》註,《文選。幽通賦》舊註、《藝文類聚》十六、《御覽》一百四十六。)
唯丙午,王逮師。前師乃鼓,{付鼓}噪,師乃搯,前歌後舞,格於上天下地,鹹曰:「孜孜無怠。天將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尚書大傳》、《詩譜序疏》、《大明疏》又《宮疏》引《漢律歷志》、《周禮。大司馬》註、《說文。手部》、《御覽》五百七十四引《尚書大傳》)
王乃作《大誓》,告於衆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絶於天。毀壞其三正,離其王父母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宗,是長、是信、是使,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音,以說婦人。故今予發,唯其行天罰。勖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史記。周本紀》、《漢。禮樂志》、《𠔌永傳》)
周公曰:「都,懋哉。予聞古先哲王之格言。」(《周禮。太祝疏》)
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傳於亡窮,丕天之大律。(《漢書。郊祀志》、《刑法志》、《平當傳》)
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逐。(《說苑。臣術》、《容齋續筆》一)
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墨子。尚同下》)
太子發拜手稽首。(《周禮。太祝疏》)
於去發(疑作太子發)曰:「惡乎君子,天有顯道,其行甚章。為鑒不遠,在彼殷王。謂人有命,謂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順,祝降其喪。惟我有周,受之大帝。(《墨子。非命下》)
紂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鬼神祝厥先,神礻是不祀,乃曰吾有民有命,無﹃亻鼻務。天亦縱之,棄而弗葆。(《墨子。非命上》、《非命中》、《天志中》)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孟子。萬章》)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詩民》《箋》《疏》雲《大誓》文)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左傳》襄三十一年,昭元年。又《周語》單襄公引,《鄭語》史伯引。)
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於四方,於西土。(《墨子。兼愛下》)
獨夫紂。(《荀子。議兵》)
予剋紂,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禮記。緇衣》)
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餘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左傳》昭二十四年,又略見成二年,又《管子。法禁》)
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剋。(《周語》單襄公引。)
我武惟揚,侵於之疆。取彼兇殘,我伐用張,於湯有光。(《泰誓序疏》馬融《書序》引《孟子》。案《詩。大明疏》引《泰誓》「司馬」在前,謂他篇皆先司徒,後司馬。《大誓》獨雲司馬、司徒司空,是在前也。本非成語,不錄。)
◇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於徵伐紂。(《漢書。律歷志》)
粵若來三月,既死霸,粵五日甲子。鹹劉商王紂。(同上)
惟四月,既旁生霸,粵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翌日辛亥,祀於天位。粵五日乙卯,乃以庶國祀馘於周廟。(同上)
血流浮杵。(《論衡。語增》案《漢志》引上三條與《周書。世俘》同。今此一語,《世俘》無之,知《武成》非即《世俘》也。案《周書。柔武》至《五權》十九篇,皆武王書。今見存,不錄。)
◇立重泉戍令
民自有百鼓之粟不行。(《管子。地數》)
◇役靡令
豹豹裘,方得入朝。(《御覽》六百九十四引《管子》)
◇矢栝銘
肅慎氏之貢矢。(《魯語下》:「昔武王剋商,肅慎氏貢苦矢石。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銘其栝。」)
◇席四端銘
席前左端
案樂必敬。
前右端
無行可悔。
」後左端
一反一側,亦不可以忘。
後右端
」所監不遠,視邇所代。
◇機銘
皇皇惟敬,口生後,口戕口。
◇鑒銘
見爾前,慮爾後。
◇盥盤銘
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緩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楹銘
毋曰鬍殘,其禍將然。毋曰鬍害,其禍將大。毋曰鬍傷,其禍將長。
◇杖銘
惡乎危?於忿惠。惡乎失道?於嗜欲。惡乎相忘?於富貴。
◇帶銘
火滅修容,慎戒必恭。恭則壽。
◇履屨銘
慎之勞,勞則富。
◇觴豆銘
食自杖,食自杖。戒之╂,╂則逃。
◇戶銘
夫名,難得而易失。無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無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聖人,不能為謀也。
◇牖銘
隨天之時,以地之財,敬祀皇天,敬以先時。
◇劍銘
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
◇弓銘
屈伸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
◇矛銘
造矛造矛,少間弗忍,終身之羞。(自《席四端銘》止此,凡十七銘,並《大戴禮。武王踐阼》)
◇衣銘
桑蠶苦,女工難。得新捐故後必寒。
◇鏡銘
以鏡自照者見形容,以人自照者見吉兇。(案《御覽》五百九十引作。書鏡曰:「以鏡自照,則知吉兇。」即此銘。傳寫有脫落耳。)
◇觴銘
樂極則悲,瀋湎緻非,社稷為危。(己上三銘,並《後漢。朱穆傳》註引《太公陰謀》)
◇冠銘
寵以著首,將身不正,遺為德咎。(《御覽》四百三引《太公金匱》)
◇書履
行必慮正,無懷僥幸。(同上)
◇書劍
常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則福,廢則覆。(《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二引《太公金匱》。又《御覽》四百三,「廢」上有「德字」)
◇書車
自緻者急,載人者緩。取欲無度,自緻而反。(《御覽》五百九十引《太公金匱》)
◇書鋒
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書刀
刀利皚皚,無為汝開。
◇書井
源泉滑滑,連旱則絶。取事有常,賦斂有節。(已上並《意林》一引《太公金匱》)
◇幾書
安無忘危,存無忘亡。熟惟二者,必後無兇。
◇杖書
輔人無苟,扶人無咎。(己上並《後漢。崔る傳》註引《太公金匱》)
◇門書
敬遇賓客,貴賤無二。(《御覽》一百八十三引《太公金匱》)
◇戶書
出畏之,入懼之。
◇鑰書
昏慎守,深察訛。(已上並《御覽》一百八十四引《太公金匱》)
◇牖書
窺望審,且念所得,可思所忘。(《御覽》一百八十八引《太公金匱》)
◇硯書
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讒言,無得污白。(《藝文類聚》五十八,《初學記》二十一,《御覽》六百五,《事類賦》註十五,《睏學紀聞》五並引《太公金匱》)
◇筆書
毫毛茂茂,陷水可脫,陷文不活。(《睏學紀聞》五引《太公陰謀》)
◇書
馬不可極,民不可劇。馬極則躓,民劇則敗。(《御覽》三百五十九引《太公陰謀》)
◎成王
王諱誦,武王子。在位三十七年,謚曰成王。
◇卜居成周命龜
予一人兼有天下,闢就百姓,敢無中土乎。使予有罪,則四方伐之。無難得也。(《說苑。至公》。案《漢書。婁敬傳》,「成王營成周,都雒。以為此天下中,諸侯四方納貢職,道裏鈞矣。有德則易以興,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務以德致人,不欲險阻,令後世驕奢以虐民也。」)
◇定成周
惟餘一人,營居於成周。惟餘一人。有善,易得而見也。有不善,易得而誅也。(《呂氏春秋。長利》:「南宮括曰:「成王之定成周」其辭雲雲。」)
◇齊魯之命
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魯語上》:「展禽使乙喜犒師曰:「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引末二語。)
◇伯禽告
成王封伯禽為魯公,召而告之曰:「爾知為人上之道乎。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撙節安靜以籍之。諫者勿振以威,勿格其言。博採其辭,乃擇可觀。夫有文無武,無以威下;有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諫者得進,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辭。(《說苑。君道》)
◎平王
王諱宜臼,幽王太子。避褒姒之難奔申,申伯及鄶與西戎攻周而立之。東遷於雒。在位五十一年,謚曰平王。
◇命晉文侯
與鄭夾輔周室,母廢王命。(《左傳》宣十二年)
◇も旄之盟
世世無失職。(《左傳》襄十年)
◎惠王
王諱閬。一云諱毋涼,平王六世孫,在位二十五年。謚曰惠王。
◇賜楚成王胙
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史記。楚世傢》)
◎襄王
王諱鄭,惠王子。在位三十二年。謚曰襄王。
◇告難
不𠔌不德,得罪於母弟之寵子帶。鄙在鄭地汜,敢告叔父。(《左傳》僖二十四年)
◇策命晉文公
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左傳》僖二十八年。案《史記。晉世傢》載此命,作「王若曰,父義和」雲雲,蓋誤以文侯當文公也。時代懸隔,司馬貞已正辨之。)
◎靈王
王諱泄心,襄王六世孫。在位二十七年,謚曰靈王。
◇賜齊靈公命
昔伯舅太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太師,以表東海。王室之不壞,翳伯舅是賴。今予命汝環,茲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替乃舊。敬之哉。無廢朕命。(《左傳》襄十四年)
◎景王
王諱貴,靈王子。在位二十五年,謚曰景王。
◇追命衛襄公
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餘敢忘高圉亞圉。(《左傳》昭七年)
◇以閻田辭於晉
我自夏以後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隧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杌於四裔,以禦螭魅。故允姓之姦,居於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逼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後稷封殖天下,今戎製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左傳》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晉梁丙、張率陰戎伐潁。王使詹桓伯辭於晉。」)
◎王子朝
子朝,景王庶長子。與王子猛爭國。子猛卒而敬王即位,是為東王。尹氏立子朝,是為西王。立五年而敗奔楚。
◇使告於諸侯
昔武王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無專享文,武之功,且為後人之迷敗傾覆而溺入於難,則振救之」。至於夷王,王愆於厥身,諸侯莫不並走其望,以祈王身。至於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於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宣王有志,而後效官。至於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攜王姦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辱阝則是兄弟之能用力於王室也。至於惠王,天不靖周,生頽禍心,施於叔帶。惠、襄闢難,越去王都,則有晉、鄭鹹黜不端,以綏定王傢。則是兄弟之能率先王之命也。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周其有髭王,亦剋能修其職,諸侯服享,二世共職。王室其有間王位,諸侯不圖,而受其亂災。至於靈王,生而有髭。王甚神聖,無惡於諸侯。靈王、景王,剋終其世。今王室亂,單旗、劉狄,剝亂天下,壹行不若,謂「先王何常之有,唯餘心所命,其誰敢討之」!帥群不吊之人,以行亂於王室。侵欲無厭,規求無度,貫瀆鬼神,慢棄刑法,倍姦齊盟,傲很威儀,矯誣先王。晉為不道,是攝是贊,思肆其罔極。茲不𠔌震蕩播越,竄在荊蠻,未有攸底。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奬順天法,無助狡猾,以從先王之命,毋速天罰,赦圖不𠔌,則所願也。敢盡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經,而諸侯實深圖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後無適,則擇立長。年鈞以德,德鈞以卜。」王不立愛,公卿無私,古之製也。穆後及太子壽早夭即世,單、劉贊私立少,以間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圖之!(《左傳》昭二十六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囂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王子朝使告於諸侯。)
◎敬王
王諱丐,景王子。在位四十三年,或云四十二年。謚曰敬王。
◇請城成周
天子曰:「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為伯父憂。我一二親昵甥舅,不遑啓處,於今十年。勤戍五年,餘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馳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寧,蝥賊遠屏,晉之力也。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左傳》昭三十二年,「王使大夫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
◎辛甲
辛甲初事紂,七十五諫而不聽,去之周。召公與語,賢之,以告文王。事文王、武王為太史,封於長子。
◇虞箴
茫茫禹跡,畫為九州,經啓九道,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於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傢。獸臣司原,敢告僕夫。(《左傳》襄四年,「昔周辛甲之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雲雲。「《虞箴》如是,可不懲乎?」)
◎尹逸
逸一作佚,亦稱衹佚,周初太史。事武王、成王、康王。(案《漢志》墨傢有《尹逸》二篇。本註:「周臣,在成康時也。」)
◇武王即位策
殷未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祗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顯聞於昊天上帝。(《周書》。剋殷解》:「王入,即位於社,太卒之左,尹逸)策。(《史記。周本紀》作)「尹佚莢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衊神祗不祀,昏暴南邑百姓,其章顯聞於天皇上帝。」」《齊世傢》作「史佚策祝。」
◇對成王問
成王問政於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親其上?」對曰:「使之以時,而敬順之,忠而愛之。有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在?」對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王曰:「懼哉。」對曰:「天地之間,四海之內,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讎也。夏、殷之臣,反讎桀紂而臣湯、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歸神農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無懼也?」(《說苑。政理》)
◇史佚之志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四年)
◇遺言
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左傳》僖十五年)
兄弟緻美,救乏,賀善,吊災,祭敬喪哀。(《左傳》文十五年)
因重而撫之。(《左傳》襄十四年)
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周語》下)
◎祝雍
雍,周初太祝。
◇成王冠祝
使王近於民,遠於年,嗇於時,惠於財,親賢使能。(《大戴禮。公冠》。又見《說苑。修文》。《傢語。冠頌》小異)
◇成王冠頌
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服袞職。欽若昊天,六合是式。率爾祖考,永永無極。(《傢語。冠頌》又《說苑。修文》作「令月吉日,加子元服。去爾幼志,慎爾成德。」)
◎王滿生
滿生,齊人。
◇藉筆牘書教周公
社稷且危,傳之於膺。(《說苑。指武》:「齊人王滿生見周公,周公曰:「先生何以教之?」王滿生藉筆牘書之曰雲雲。周公仰視見書曰:「唯唯,謹聞命矣。」明日誅管蔡。」)
◎王子虎
虎,襄王卿士。一稱王叔。謚曰文公,其後為王叔氏。
◇盟諸侯於王庭要言
皆奬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左傳》僖二十八年)
◎馮旦
旦,仕西周。
◇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他
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來亡來。事久且泄,自令身死。」(《戰國策》一:「昌他亡西周之東周,盡輸西周之情於東周。西周大怒。馮旦曰:「臣能殺之,君予金三十斤。」馮旦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他,侯得而獻東周,東周立殺昌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
|
【捲一】 | 【捲二】 | 【捲三】 | 【捲四】 | 【捲五】 | 【捲六】 | 【捲七】 | 【捲八】 | 【捲九】 | 【捲十】 | 【捲十一】 | 【捲十二】 | 【捲十三】 | 【捲十四】 | 【捲十五】 | 【捲十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