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北京地理之名傢宅院   》 彈劾嚴嵩的陣地      佚名 Yi Ming

  公元1555年,楊椒山被害,楊夫人也自縊殉夫。這座達智橋鬍同裏的楊府被改建成了供奉城隍老爺的寺廟,改名鬆筠庵。
  如今記者看到的就是清代重修後的鬆筠庵山門,石額上的題刻已經被磨平了,門裏盆盆罐罐羅列,開起了日雜用品店。據說,山門後第一進院子的正房就是當年楊府的正堂。到了清代,正堂被改建為景賢堂,裏面供奉過楊椒山的衣冠彩塑一尊。堂外還有乾隆年間劉墉書寫的一塊石碑。打開後門,院子堆滿了木料等雜物,店主解釋:之前這間門臉房一直住人,鬆筠庵的前一進院子不剩什麽了,說到老房子,後花園倒還有幾間。
  繞道校場三條鬍同,鬆筠庵的西南門就開在鬍同中間。一個八角攢尖的灰瓦頂探出墻頭,門前兩位居民在陽光下襬出一副棋盤,交戰正酣。清朝年間的鬆筠庵,北起達智橋鬍同,南到這西南門為止了。

    新京报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平淡裏涌出了波瀾壯闊之美彈劾嚴嵩的陣地鬆筠畫社的搖籃公車上書的開山之地
感悟北京思想的審美遠勝視覺的衝擊人頭攢動的"明星"老宅曾經文人薈萃
如今遊客如織感悟北京從"隱於朝"到"隱於潮"晚清文人理想曾在這裏激蕩
老屋墻上不見青磚也曾俯瞰萬日風雷會館裏的鄉土情誼感悟北京
宣南會館裏散發的文化味道屋寒瓦陋難掩盛門氣質宅院兩次目睹歷史開的"玩笑"老宅院裏也曾天翻地覆
梁啓超書齋感悟北京走近文化名門的幽深底藴在滿院墨香裏回首文豪走過的路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