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林語堂先生說得好,他說,每一個中國人從社會意義上來講,幾乎都是一個儒傢,而從自然意義上來講都是一個道傢。因為從社會意義上講,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的實現;而從自然意義上講,卻是反之,因為你們有遠方的目標。而一個衹能在天空上翺翔的人,沒有土地衹能變成為一個空想傢。它是兩種信念相生相伴,所以莊子提倡的人格叫“外化而內不化”。外化就是順應社會規則,在你的崗位上做到你的職業化。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謂成長的目標,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自尊的自我。當你真正地尊重內心,並在外表樹立起來,這個坐標就樹立起來了。我們每個人分成兩個方面:一層是社會的內在生命,一個是外在的生存。而我們的生命層面衹有內不化,在內心瞭解你這一生的做法才能夠由心態約束生活態度,並决定你一生的價值。這需要什麽?這需要覺悟。何謂覺悟?我們常說的覺悟是對於社會的體味,而實際上覺悟的本意是指內心的一種禪悟性。當你覺得醍醐灌頂豁然有所覺時,這種覺悟就是自己的一種感受,覺和悟結合起來貫穿一生。
  “覺”是“覺子頭”是加一個看見的“見”,悟是一個“心”加上一個“吾”,覺悟就是看到自己的心。我們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外界無比廣大的世界,我們同樣需要一種發現的眼光去反觀無比深刻的內心。人心真的能夠看得懂嗎?我們一生有多少次想看清心靈的願望而且勇敢地去面對啊,這樣的願望要孔子說到70歲才能看到。孔子說,我“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這樣一個歷程真的能夠做到嗎?這樣的一個境界我們可以提前嗎?比如人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嗎?今天是一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時代,我們的傢長總是和他的孩子講,現在競爭太激烈了,我們得在有限的時間裏面多學點有用的東西,這就造成孩子在窗口看一下蝴蝶,玩一天的泥土都會被說成是無用的,衹有當彈一下鋼琴或做一些題時纔會被傢長說是有用的。我們的“有用”和“無用”其實從孩子最初蒙昧的階段已經給了他一種限製,那就是限製了他發現的眼光。我們的孩子頭腦中承載了過多的知識,但這並不意味着他獲得了學習的能力。真正的學習在今天的社會中不是一種傳承而是一種創造,我們不應把人腦變成電腦的硬盤,而是要把人腦變成這個世界上的一種原創力,一種激情和一種夢想,我們的孩子在他們學習的時候還有這種能力嗎?
  我曾經在美國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在一個下大雨的天裏,穿着新衣服在雨地裏跑着笑着,當他的媽媽叫他吃晚飯時,這個小男孩卻說:“媽媽,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如果是我們中國的家庭,這孩子肯定免不了一頓暴打,但是這位美國媽媽卻沒有駡她的孩子,卻說:“你快從月球上回來吃飯吧!”這個孩子就是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當他在月球上邁出左腳的時候,他在月球上給自己照了一張照片,說:“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小步,但是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大步。”他從太空回來的時候,所有的媒體問他想講什麽話,他淡淡地說:“我要給媽媽說:‘從月球上回來了,我要吃晚飯。’”現在很多的傢長問我,孩子從多大開始背《論語》?我從來不提倡用一種硬性的方式讓孩子來背東西。受尊重的東西纔有自尊,有自尊的人才能對世界有所貢獻。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這樣的反省能力要從內心喚醒,這種獲得一定不是外在強製加上的,所以孩子的成長有心志於學,也就是說,讓他於山川外物學習一種外在的能力。唐代有一個大畫師張兆說得很好,我們的學習是外事造化為人,但是你的內心要有一眼活水泉。所以真正的意嚮在於人心,這就是所謂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什麽是志於學呢?就是在有限的時光裏去儲備這樣的東西,讓我們自己知道這樣的東西是存在的。用道傢的話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實這些不言不說的東西不是不存在,而是在於我們怎麽去做。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我們一直在看卻始終沒有看見的東西,所以這些不言,不意,不說,天地大美,靠什麽?靠我們自己在志於學的時候把它歸納於心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