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君子時代的爭霸——左傳二十講   》 左傳簡介(一)(2)      何晉 He Jin

  《春秋》記載的內容,大多是政治活動,也有少量自然現象。大約徵伐占40%,會盟占20%,朝聘占20%,祭祀、婚喪等占10%,日月食、星變、地震、隕石、雨雪、水旱災等占10%。《左傳》中說“國之大事,惟祀與戎”,就是說,那個時代一個國傢最重要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戰爭,這兩種事,成為了當時各個諸侯國最主要的政治活動。偏重於記載政治活動,這也是中國歷代史書的一個特色。
  《春秋》不僅記載魯國的歷史,也記載周王和其他諸侯國的歷史,所以錢穆先生說它是“一部諸夏的國際史,亦可稱為乃是那時的一部天下史或稱世界史”,“是把天下一傢的大一統觀點來寫的一部世界通史”。
  但是,《春秋》記載歷史十分簡略,還有記載缺漏的地方。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一共242年的歷史,記載文字總共也衹有一萬六、七千字,記載一件事最短的衹用1個字,最長的也僅40多個字,而且措辭也比較隱晦,這種隱晦地通過選擇不同的字詞來表達褒貶含義的書寫方法,被後世稱之為“《春秋》筆法”,有時很不容易讀明白,例如同是記載徵戰,有伐、侵、戰、圍、救、取、執、潰、敗等不同的用詞,於是就出現了專門解釋、闡發《春秋》的書,也就是所謂的“傳”----《春秋》也就被稱為“經”了,如前所述,這樣的書流傳到今天的有3部,即《左傳》、《公羊傳》、《𠔌梁傳》,它們合稱“《春秋》三傳”。
  三傳之中,《公羊傳》可能在戰國末期已成書;《𠔌梁傳》中有大量轉錄或增添《公羊傳》的內容,成書較晚一些,大概這二傳都是到了漢代纔寫定下來的。《公羊傳》和《𠔌梁傳》常常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解釋《春秋》,喜歡從中闡發政治、道德上的微言大義,這是它們的顯著特點。此二傳在漢代由當時通行的隸書寫定,被稱為“今文經”,受到尊崇,被朝廷立於學官,設有博士,成為當時的官方“《春秋》學”,尤其是其中的《公羊傳》,特別受到重視。
  而《左傳》的成書要比《公羊傳》和《𠔌梁傳》都要早,大概在戰國的中前期,有資料表明《左傳》在戰國就已開始流行,許多戰國時代的上層人物都喜愛《左傳》並引用其中的文句。但是在漢代,《左傳》並不流行,衹在民間個別流傳,和《公羊傳》、《𠔌梁傳》是官學不一樣,它是民間的私學。西漢末年有一位學者劉歆,在漢王朝國傢圖書館看到了這部還是用戰國文字寫成的《左傳》,非常喜歡,他極力想讓朝廷也把《左傳》立於學官,設博士,但最終也沒有多大結果。據說,劉歆一傢人都喜歡讀《左傳》,他的父親愛讀,他也愛讀,甚至連他傢裏的子弟、傢眷、僕人,都會哼唧。由於《左傳》是用漢代人已不太能讀懂的戰國東方六國的文字寫成,所以被稱為“古文經”。和《公羊傳》、《𠔌梁傳》相比,《左傳》更註重史事的記載,整部《左傳》大約18萬字左右,是三傳中文字最多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左傳簡介(一)(1)左傳簡介(一)(2)左傳簡介(一)(3)鄭莊小霸(一)(1)
鄭莊小霸(一)(2)鄭莊小霸(一)(3)鄭莊小霸(一)(4)鄭莊小霸(二)(1)
鄭莊小霸(二)(2)鄭莊小霸(二)(3)鄭莊小霸(二)(4)鄭莊小霸(二)(5)
宋襄圖霸(1)宋襄圖霸(2)宋襄圖霸(3)宋襄圖霸(4)
重溫經典的理由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