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陳存仁 Chen Cunren
舉例來說:南洋各地至今還有三保太監的許多遺跡,當地華僑深深知道,假使沒有三保太監到過東南亞,他們的祖先就不會移民到這一帶地方,而且中國人比了當地的土人,勤於工作,不閑散,不偷懶,所以當地的財富,十之七八都操縱於中國僑民手中。原來不僅是中醫中藥盛行於南洋的一點小事情,重要的商務情況,也有許多石碑為證。
姑舉一例:在印尼中部爪哇三寶壟地方,三保廟門外有一塊石碑,就是說明沒有鄭和,東南亞就沒有一千多萬華僑,也沒有四百多年以來匯入中國內地難以數計的財富及物資。所謂財富,近時稱作"外匯",也是國傢經濟賴以運行的命根,所以當時鄭和不但揚威海外,而且充裕國傢的經濟。鄭和的功績,真是"光前裕後",我們怎能不將鄭和的史事詳詳細細地考證呢?
鄭和身世 生死年月
《明史》三○四一節上說:"鄭和,雲南人。"現在考得鄭和的原姓為馬,昆陽(即雲南的一個縣)人,是一個回教徒。因為中國傳統的習慣,有些地方大兒子稱老大,二兒子稱老二,第三個兒子稱老三。又有些地方,大兒子往往稱阿大,二兒子稱阿二,三兒子稱阿三。有些地方大兒子稱大寶,二兒子稱二寶,三兒子則稱三寶。鄭和之稱三寶,也是他的小名。而太監的通用名稱,有的用"三保"兩字,於是後來被稱為"三保太監",乃由此而來。
其實漢唐風氣,兒子多數被稱為郎。徐福到日本時,日本人還在石器時代,他們的人民還沒有姓和名,後來便以生於山野的,就稱為山野一郎或二郎,生於田中的,就稱作田中一郎或二郎、三郎,生於池邊的就稱為池邊三郎或五郎,這與鄭和父親的第三個兒子稱三寶是相同的。
鄭和的祖先是誰呢?據徐玉虎所著《鄭和評傳》所載,法國漢學專傢伯希和的考證說:"鄭和之歿在一四三一年(明宣宗宣德六年)確是一種誤會。此歿年在翟理斯(Giles)的人名辭典中(二七二條)雖見著錄,可是後面加了一個疑問符號。古朗(Conrantt)的目錄(四○二四則)曾為之轉錄。近來恆慕義(Hummel)在他所撰一個中國史傢的自傳中(一三七頁),也照樣地轉錄。考據鄭和第七次奉命通使南海之時,在一四三○年六月,以王景弘為副,他們經蘇門答臘(Sumatra)、忽魯謨斯(Hormuz,今霍爾木茲島。--編註)等國。考證費信足本《星槎勝覽》,捲首所載旅行次數,同經歷的國名,說他在宣德宣宗六年,隨鄭和經諸番,直抵忽魯謨斯等國,而在一四三三年回京,這"一四三○"同"一四三一"兩個出發年代之差異,不難解釋。鄭和在一四三一年,全年逗留浙江、福建兩地,並確定他歸京(南京)之時,在一四三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其中毫無使人想到鄭和歿於中途之事。又一方面,一四三四年時,王景弘曾單獨往使蘇門答臘(《明史》捲三百二十五),鄭和此時已死,或者年老不能作第八次之旅行。他死的地方應是南京,其墓尚在。"(馮承鈞譯《鄭和下西洋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 | 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 | 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 | 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 | 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 | 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 | 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 | 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 | 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 | 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 | 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 | 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 | 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 | 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 | 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