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明代詩學書目匯考   》 捲二      佚名 Yi Ming

  35、唐詩品一捲 徐獻忠撰
  徐獻忠(1483-1559),字伯臣,號長𠔌、九靈山長,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嘉靖四年(1525)舉人,授奉化知縣。嘉靖中棄官,徙居吳興。著有《長𠔌集》、《樂府原》、《六朝聲偶集》、《吳興掌故集》等數百捲。傳見王世貞《徐先生墓志銘》(《弇州山人四部稿》捲八九)、《明史》捲二八七。《唐詩品》附於朱警父子所輯《唐百傢詩》刊行。據朱警《唐百傢詩後語》,《唐百傢詩》成書於“嘉靖庚子(1540)之秋”,本書當成於此前。全書分兩部分,前為自序,總論唐詩風格演變,涉及歷代詩歌變遷及其原因。其後正文,具體品評唐代詩人詩風,大致按時間先後排列,以人立目,自太宗、玄宗、虞世南、許敬宗、王、楊、盧、駱初唐四傑,至南唐李建勳、女冠魚玄機、羅虯,共八十人,附二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諸大傢均未論及,不知何故。
  本書有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和明鈔本,均附於《唐百傢詩》,後人或誤以二書為一人所撰。《唐百傢詩》為《萬卷堂書目》、《國史經籍志》總集類著錄,均作“《百傢唐詩》一百捲,徐獻忠”;《千頃堂書目》總集類著錄為“徐獻忠《唐詩品》一捲,又《百傢唐詩》一百捲”,皆誤。
  36、樂府原十五捲 徐獻忠編撰
  本書捲首有作者嘉靖庚申(1560)識語,書蓋成於此時。此書專取漢魏六朝古樂府詩,逐一考證題旨或出處,故以《樂府原》為名。全書按體分類,錄其原詩,闡釋題旨詩意,或亦為詩中詞語典故作註。本書《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於總集類存目,評價不高,謂其“所見殊淺,而又索解太鑿”。
  今存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刊本。
  37、李詩辨疑二捲 朱諫撰
  朱諫(1462-1541),字君佐,號蕩南,樂清(今屬浙江)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官至吉安(今屬江西)知府。有《蕩南集》、《雁山志》、《李詩選註》等。生平見王蕉朱先生行狀》(《國朝獻徵錄》捲八七)。本書為申明《李詩選註》體例、辨析李詩真偽而作,捲首有《辨疑小序》,書末有跋。作者認為選註李詩,當先辨真偽,次辨高下。書中辨詩二百十六首,多經驗之談。
  有民國十八年(1929)黃氏《敬鄉樓叢書》本。
  38、夷白齋詩話一捲 顧元慶撰
  顧元慶(1487—1565),字大有,號大石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布衣終身,所交多吳中名士。藏書萬卷,曾擇其善本梓行。著有《山房清事》、《陽山新錄》、《檐曝偶談》等。編刊《陽山顧氏文房小說》、《顧氏明朝四十傢小說》行世。傳見《顧大有先生墓表》(王稚登《青雀集》下)。《顧氏明朝四十傢小說》輯成於嘉靖二十年(1541),其中收作者自撰書七種,本書即其中之一。“夷白齋”為作者室名。全書四十則,以記事為主,多為作者耳聞目睹吳中詩傢軼事,兼及考釋,旁涉書畫鑒賞。論詩解詩間有疏誤迂闊處,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譏議。
  本書《澹生堂藏書目》著錄“《後四十傢小說》本”,即明嘉靖年間陽山顧氏傢塾所刊《顧氏明朝四十傢小說》本。又有《學海類編》本。通行為中華書局《歷代詩話》校點本。
  39、譚苑醍醐九捲 楊慎撰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官至翰林學士。以議大禮謫戍雲南永昌衛,凡三十餘年,死於貶所。有《丹鉛錄》、《譚苑醍醐》、《檀弓叢訓》等一百餘種。後人輯其詩文及重要雜著,為《升庵集》。傳見《明史》捲一九二。本書捲首有嘉靖二十一年(1542)自序,謂此書取名“醍醐”,蓋如“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猶之精義之入神,非一蹴之力也” ;又謂“佛氏藉之以喻性也,吾藉之以名吾譚苑也”……書中多述遺事,兼及考據,考訂辨析,頗多精詣之見。全書除捲一“莊子解”二十五則外,多亦見於其《丹鉛錄》中,蓋從《丹鉛錄》摘錄而成。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小說類著錄。今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光緒間樂道齋刊八捲本等。又有委宛山堂《說郛》一捲本,係刪節而成。
  40、詩話補遺(詩話拾遺)三捲 楊慎撰
  本書為作者謫戍雲南永昌衛之後所作,其門人曹命編次成書。捲首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作者友人張含序、嘉靖三十五年王嘉賓序,捲末附嘉靖三十五年其門生楊達之後敘。據序文,此書成於嘉靖三十一年,四年後梓行。書中多記典故,摘錄詩句,引錄詩評,辨析考證,指錯糾謬。因撰於戍所,無文獻可供稽考,唯憑記憶,故多紕漏,“然其賅博淵通,究在明人諸傢之上,去瑕存瑜,可采者固不少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本書《國史經籍志》詩文評類著錄為“《詩話拾遺》二捲”,《千頃堂書目》文史類、《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皆作“《詩話補遺》三捲”。今存嘉靖三十五年曹命刊本,四川省圖書館、天一閣藏,即《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之本。又有明祁氏澹生堂鈔本一册(國圖藏)、《函海》本等。按,中華書局1983年《歷代詩話續編》校點本《升庵詩話》十四捲,實已囊括本書。
  41、絶句衍義四捲 楊慎編撰
  本書捲首有作者自序,謂於嘉靖丙辰(1556)之夏,采選唐代名傢絶句百首,“箋而衍之,或闡其義意,或解其引用,或正其訛誤,或采其幽隱”,撰成此書。此書集選詩、箋註、品評、議論、校勘、考證、鑒賞為一體,廣徵博引,闡說深入。
  今存明曼山館刊本,與其《絶句辨體》八捲、附錄一捲、《增本》五捲、《捜奇》一捲等合為兩册,國圖藏。
  42、閑書杜律一捲 楊慎撰
  本書九則,不知何人何時所輯。專論杜甫詩歌。作者曾謂“不讀萬卷書,不能解讀杜詩”(《升庵詩話》捲八),本書即闡述其解讀杜詩之法。
  今存明末刊《古今詩話》本、《說郛續》本。
  43、千裏面譚二捲 楊慎撰
  本書上捲捲末有楊慎識語,自稱因多病而作詩不多,喜談詩而無詩友,與禺山張含相距千裏,故“暇日書《千裏面譚》一捲,以代一夕之話”。下捲末有楊慎跋文、張含識語,謂張含欲刊傭千裏面譚》,楊慎又從所集詩訊詩林振秀》中輯出一捲寄去,張含遂合二捲為一書。可見此書為楊慎謫戍雲南時所撰。全書凡五十一則,其中上捲九則,下捲四十二則,以選錄唐詩及唐以前佳篇為主,唯捲末錄有作者詩友張含詩一首。各詩均註明作者和篇名。詩後多加評語、說明,或指出所錄詩為輯佚所得,或強調其歷史地位,或拈取妙語佳聯給予褒賞。
  《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本書,註曰:“與張含談詩。”今存萬歷初年淮南蔡翰臣琳琅館重刊本,國圖藏。捲首有蔡氏萬歷四年(1576)正月所撰序文,述其崇敬楊慎之情以及重刊此書始末。又有《說郛續》一捲本,實為原書上捲,並刪去序跋。
  44、升庵詩話(楊升庵詩話)十四捲 楊慎撰
  本書集中體現作者“胸中有萬卷書”之豐富學識,書中大量考據以及遺聞軼事之輯錄,足資參考。
  本書《國史經籍志》詩文評類著錄為“《楊升庵詩話》二捲,又《詩話拾遺》二捲”,《澹生堂藏書目》詩話類著錄稍有差異,“拾遺”作“補遺”,並有附註“升庵雜錄本”。《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千頃堂書目》文史類作“《楊升庵詩話》四捲”,後者有吳氏校記,曰“遺書目作《丹鉛詩話補遺》”。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今存嘉靖刊四捲本,南圖、天一閣藏;明刊本,上圖、四川省圖書館藏。丁福保《重編升庵詩話弁言》曰:“《升庵詩話》自明以來無善本。有刻入《升庵文集》者,凡八捲;有刻入《升庵外集》者,凡十二捲;有刻入《丹鉛總錄》者,凡四捲;《函海》又載其十二捲及補遺三捲。此詳彼略,此有彼無,前後異次,捲帙異數。其字句之訛,則各本皆然。”丁氏遂詳加校訂,“據其題中第一字之筆畫數,改編一十四捲”,輯入其《歷代詩話續編》。1983年中華書局《歷代詩話續編》校點本,又從《詩話補遺》及《函海》本《升庵詩話》補入十八條,是為完本。
  45、儼山詩話(陸儼山詩話)一捲 陸深撰
  陸深(1477—1544),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謚文裕。著有《南巡日錄》、《音律類義》、《儼山集》等數百捲。傳見《明史》捲二八六。本編原載《儼山集》捲二五。凡三十二則,多記詩事,兼及考證。作者與“前七子”徐禎卿、李夢陽、何景明等友善,其論詩亦受影響。
  本書《澹生堂藏書目》詩話類著錄為“《陸儼山詩話》一捲,《陸文裕公集》本”。今存嘉靖刊《儼山集》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等。
  46、冰川詩式十捲 梁橋撰
  梁橋,字公濟,號冰川子,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嘉靖年間在世。生平不詳。本書成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張渙《序》及顧憲成《題辭》皆謂作者積三十餘年學詩之功而萃於此書。本書援引《木天禁語》、《詩法源流》等宋元詩法類著作,重新編排引申,論述詩體、詩韻、詩格,後世影響較大,或與《談藝錄》、《解頤新語》、《藝苑卮言》、《詩藪》等相提並論(參見梅鼎祚《刻冰川詩式序》)。
  《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曰“《冰川詩式》四捲”,盧校改“四”為“十”,並雲:“初印以文、行、忠、信編號,故誤作‘四捲’耳。”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今存明刊本皆為十捲,其中隆慶四年(1570)刊本,國圖、山東省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藏;萬歷壽槐堂刊本,國圖、上圖、天津市圖書館藏,後者有清人高鳳翰批點;明刻本,施夢竜校,浙江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藏。嘉靖二十八年刊本,藏於臺灣中央圖書館,臺灣廣文書局據以影櫻
  47、逸老堂詩話二捲 俞弁撰
  俞弁(1488—?),字子客,一作子容,號守約居士、戊申老人,昆山(今屬江蘇)人,或曰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布衣終身。有《山樵暇語》等。生平略見本書捲首自序、捲尾求古居主人、盧文弨、丁福保跋。據自序,本書當成於嘉靖二十六年(1547),“逸老堂”為作者齋名。全書一百五十二則,記事、考證為主,兼及論評。書中於前人詩作、詩話與詩論多所稱引,時有辨析論證。論及詩話多種,或已佚失,如《瀋石田詩話》。作者與祝允明、唐寅等交好,故書中亦頗涉書畫及有關軼事。
  本書《堯圃藏書題識再續錄》、《藏園群書題記》均著錄“舊鈔本”。此書明、清兩代僅有鈔本流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盧文弨於鐘山書院抄錄,跋曰:“其書雖無大過人處,而敘述亦班駁可喜。其論《麓堂詩話》載同官獻諛之詞,未免起後人之議,尤確論也。”此書現藏於國圖,書後附黃丕烈、盧文弨、繆朝荃、趙詒琛和丁福保等人跋文。民國年間丁福保將本書收入《歷代詩話續編》印行。
  48、山樵暇語十捲 俞弁撰
  本書捲首有作者自序,自稱喜讀百傢書,開捲即似與聖賢明公遊歷山川,“吊古感今,或有一得之愚,隨手筆記,以備遺忘。積久盈帙,不忍棄去,釐為十捲,名曰《山樵暇語》”;捲尾又有嘉靖戊子(1528)後序,蓋書即成於此時。全書三百六十餘則,以記載文人詩事、詞章典故為主,兼及論評考據。多記當代詩人軼事佳句,引錄本朝詩話、筆記、雜著頗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斥此書“編次皆無倫序,亦多疏舛”,似過於苛刻。
  本書《四庫全書總目》據天一閣藏本著錄於子部雜傢類存目。有華亭朱象玄鈔本,《涵芬樓秘籍》本據以影櫻
  49、蓉塘詩話二十捲 薑南撰
  薑南,字明叔,號蓉塘、半村野人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正德、嘉靖間在世。有《蓉塘雜著》數十種。生平略見本書序跋。本書捲首有陸深《題引》,捲末附張秉壺、洪楩跋文。陸深《題引》謂作者“方工進士業,餘力及此書”,其實作者並非有意撰寫詩話,本書乃從其筆記雜著中選輯而成。書中各捲題目,即其雜著原名,如捲一《半村野人閑談》,捲二《洗硯新錄》,捲三《輟築記》,捲四《鶴亭筆乘》等。故書中所記並不限於詩人詩事,內容較為駁雜。多記文史典故、詩文軼事,間附其心得或考證。
  本書《澹生堂藏書目》詩話類、《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今存嘉靖二十六年(1547)洪楩刊本,北京大學圖書館、天一閣藏。又有抄本多種,國圖、中科院、清華、復旦圖書館藏,國圖藏本有清人王士禛批語。又有明抄六捲本、鈕氏世學樓抄一捲本(上圖藏)、《說郛續》一捲本,均為刪節本。
  50、杜工部詩通十六捲 張綖撰
  張綖,字世文,號南湖,高郵(今屬江蘇)人。正德八年(1513)舉人,八試進士不第,謁選為武昌通判,官至光州知州。有《南湖詩集》、《詩餘圖譜》等。生平見顧璁《南湖墓志銘》(《南湖先生詩集》附錄)。據書中作者之子張守中題識,本書於嘉靖三十年(1551)為臨海舉人鬍子正藉錄,十年後張守中巡視浙東學校,秀纔鬍承忠獻之,張守中乃托進士張鳴鸞、侯一麟校正,於隆慶六年(1572)刊行。書前有江西左布政使侯一元序,書後有張鳴鸞跋。本書旨在闡釋杜詩,作者以元人範梈批點杜詩三百十一篇(以合《詩經》之數)為基礎,為之“證事釋文,悉加考究,以會杜子本意”。
  《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張綖有“《杜律本意》二捲”,或與本書有淵源關係。本書今存明隆慶初刊本,國圖、山東省圖書館藏。
  51、詩談一捲 徐泰撰
  徐泰,字子元,號豐厓,海????(今屬浙江)人。弘治十七年(1504)舉人,官至福建光澤知縣。有《玉池稿》,又輯有《皇明風雅》四十捲。生平略見《明詩紀事》丁簽。據作者捲首引言及捲末識語,本書係效仿鐘嶸《詩品》及劉會孟《詩評》,晚年閑居時所撰,書成不早於嘉靖十九年(1540)(參見陳正宏《明代詩文研究史》)。全書四十一則,大致依時代先後論列,始於劉基、高啓,終至黃省曾。末三則論及婦人、道士及衲子。所論均為作者熟知之明代詩人,“未及知,知未悉者,弗談也”(《識語》)。書中頗稱李東陽、李夢陽、何景明振興詩壇之功,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詩論“大抵宗旨不出七子門庭”。
  本書《千頃堂書目》文史類、《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存目著錄。初刊為明嘉靖三十三年鄭梓輯《明世學山》本,後相繼收入萬歷刊《百陵學山》、天啓刊《????邑志林》、清鹹豐間刊《遜敏堂詩話三種》等叢書。通行為《學海類編》本。
  52、王右丞詩畫評(唐宋諸傢評王右丞詩畫鈔)一捲 顧起經輯
  顧起經(1515—1569),字長濟,一字玄緯,號羅浮外史,無錫(今屬江蘇)人。以國子生授廣東????課副提舉。有《王右丞年譜》、《類箋唐王右丞詩集》等十餘種。生平略見《錫山書目考》捲二。本書九十二則,為王維詩畫之評語,輯自唐、宋諸傢文集、選集、雜著、詩話、畫譜、畫史、傢譜、序跋、史傳、類書等。所輯評語,多註重品格之褒貶。
  今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無錫顧氏奇字齋刻本,浙江省圖書館藏。
  53、過庭詩話二捲 劉世偉撰
  劉世偉,字宗周,信陽(今屬河南)人。嘉靖中任寧州州同。有《厭次瑣談》等。生平略見本書序文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本書捲首有嘉靖三十六年(1557)作者同郡友人閻新恩序,稱作者之父寧國君冷庵翁學養頗深,此書取名“過庭”,蓋標榜其傢學淵源。全書一百十四則,論古今各體詩歌,兼及本朝詩人詩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皆拾七子之緒餘,實於漢、魏、盛唐了無所解,於宋詩亦無所解也”,並指出書中若幹謬誤。
  本書《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誤題作者為“劉世湋”。《四庫全書總目》據天一閣所藏嘉靖刊本著錄於詩文評類存目。此嘉靖刊本今藏於國圖,題下署:“齊人劉世偉著,進士呂蔭校正。”
  54、香宇詩談一捲 田藝蘅撰
  田藝蘅,字子藝,號香宇,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學憲汝成之子。十歲隨父過采石,賦詩為人所稱。隆慶間以歲貢為徽州教授,罷歸。善製南麯小令。有《田藝蘅集》、《留青日札》等。生平參見《明史》捲二八七、《列朝詩集小傳》丁集、《徐氏傢藏書目》捲七。本書三十四則,以論唐詩為主,兼及前代作傢作品。
  本書未見明清書目文獻著錄。《澹生堂藏書目》詩評類著錄田藝蘅“《日札詩談》二捲”,今亦未見。《四庫全書總目》於雜傢類存目著錄田藝蘅《留青日札》,謂其中《詩談初編》、《二編》等原為“別行之書”。今按其《留青日札》,捲五、捲六分別為《詩談初編》、《詩談二編》,或即《澹生堂藏書目》所謂《日札詩談》二捲。然《留青日札》捲首總目於“詩談初編”之下,有小字註曰“自為十捲”,疑其《詩談》原為十捲。《留青日札》有萬歷三十七年(1609)徐懋升重刊本,浙江省圖書館藏。本書實自《詩談初編》、《詩談二編》摘選而成,今存《說郛續》本。
  55、陽關三疊圖譜一捲 田藝蘅撰
  本書考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之傳唱發展過程。捲末有蔣子久《題陽關圖譜詩》,嘉賞本書考辨探源之功。本書與《留青日札》捲三九內容完全一致,蓋原先單行,田藝蘅編刊《留青日札》時輯入。
  有《說郛》本、《廣百川學海》本。
  56、詩女史十四捲 田藝蘅編撰
  本書捲首有嘉靖三十六年(1557)三月作者自序、《凡例》,謂本書旨在采詩記事,以表彰歷代工詩女子。書中以記詩人詩事為主,錄詩為輔。上自五帝西陵嫘祖,下至明代吳中詩女。其中先秦二十八人,漢十六人,魏三人,晉二十三人,南北朝至隋三十人,唐、五代九十七人,宋六十九人,明二十六人。共計三百十八人。歷代正史於女子事跡記載極少,或語焉不詳,故本書所載多采自野史傳聞。
  本書《萬卷堂書目》女史類著錄為“十二捲”。清《欽定續文獻通考》捲一九七《經籍考》總集類著錄為“十四捲、拾遺二捲”。據《臺灣公藏書目》,今存嘉靖三十六年刊十四捲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南圖藏有縮微膠捲。
  57、清江詩法三捲 熊逵編
  熊逵,名或作“奎”,清江(今屬江西樟樹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曾官左布政使。編刊《清江二傢詩》、《傅與礪詩法》等。生平略見《隆慶臨江府志》捲一〇。本書捲首有嘉靖四十一年編者自序,謂其鄉賢前輩範德機以工詩著稱,所著《木天禁語》、《詩學禁臠》,曾被收入《詩法》一書,刊行於揚州,然天長日久,書板已亡;又有《說文要指》一書,乃范氏門人輯錄,鈔本流傳,原書三捲,當時前兩捲(捲一說文,捲二說字)已佚,惟存捲三《說詩要指》,乃其友人楊翬得之手抄。《說詩要指》分兩部分:其一題為《吟法玄微》,內容與《詩法正論》大致相同;其二題作《總論》,多為有關詩學詩法之答問。熊氏遂取上述《木天禁語》、《詩學禁臠》、《說詩要指》三種,“合而壽之梓,題曰《清江詩法》”。
  今存舊鈔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
  58、詩說解頤四捲 蘇濂輯撰
  蘇濂,字子川,號鴻石,濮州(今山東濮縣)人,尚書蘇祐之子。以蔭授鴻臚寺丞,官至鞏昌通判。科場失意,歸而著述,凡十餘種。工詩,有《伯子集》。生平略見本書蘇曙跋語及《明詩紀事》己簽捲七。本書成於嘉靖癸亥(1563),有作者是年自序;崇禎戊寅(1638)刊板梓行,有作者仲孫蘇曙是年跋語。全書分元、亨、利、貞四捲,係“掇拾舊聞,並附己意”(自序)而成。廣涉詩評、辨體、詩法、考辯、逸聞、掌故、詩句源流等,自劉勰《文心雕竜》、鐘嶸《詩品》、皎然《詩式》以下,至宋人詩話、詩論,采擷甚多。皆不註出處,排列亦隨意。
  今存明紅格鈔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59、藝苑玄幾一捲 邵經邦撰
  邵經邦(1491—1565),字仲德,號弘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因上疏指斥權臣,謫戍鎮海衛,卒於戍所。有《弘藝錄》、《律詩指南》、《儷語指迷》等。傳見《明史》捲二〇六。本書七十三則,專論作詩撰文之法,論及詩教、詩體、詩才、詩思、詩格、詩並詩意、詩情、詩景、詩識、詩義、詩詞、詩趣、詩品、詩註等等,亦論及文教、文體,乃至賦頌史傳。篇幅雖短,涉及面較廣。
  本書《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刊本(附於《弘藝錄》前)。又有《武林往哲遺著》本。
  60、蘭莊詩話一捲 閔文振撰
  閔文振,字道充,浮梁(今江西景德鎮)人。另撰有《異物匯苑》、《遊文小史》等。本書引錄李東陽、吳訥、鬍纘宗、丘瀎詩語,又《遊文小史》所錄迄於嘉靖,知作者大約於明中葉在世。全書四十六則,皆錄本朝詩人詩事,所謂“意趣有涉,隨得輒錄”,以供笑談而已。其論詩主復古,亦有針對當時詩壇詩歌之評議。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今存明鈔本,國圖藏。按:宛委山堂本《說郛》亦有署名“閔文振”之《蘭莊詩話》,與本書無關。
  61、作詩體要一捲 楊良弼撰
  楊良弼,字夢徵,號古嵓主人。生平事跡不詳。本書集詩體八十種,各體均附以例詩,並作評析說明。其論詩宗盛唐,主張“以老杜為祖”。其論唐詩,分盛、中、晚三唐,以為初唐詩“未脫陳、隋間氣習”,不成體,故將初唐陳子昂、杜審言、瀋佺期、宋之問諸人列入盛唐。
  有嘉靖間古嵓書屋清稿本,臺灣廣文書局《古今詩話續編》本據以影櫻
  62、五色筆二捲 佚名撰
  本書分乾、坤兩册,論文為主,兼及詩事。書中稱“明代”為“國朝”,且《寶鏡》條引楊慎詩,《賽濤》條言及正德末年事,知作者為明人,書成於嘉靖以後。
  有日本抄本,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
  63、存餘堂詩話(存餘齋詩話)一捲 朱承爵撰
  朱承爵,字子儋,號舜城漫士、左庵等,江陰(今屬江蘇)人。明正德、嘉靖年間在世。終身未仕。工文能畫,尤嗜藏書、校刻。有《灼薪劇談》、《鯉退稿》等。校刊有《庾開府詩集》、《樊川詩集》、《浣花集》、《放翁律詩抄》、《黃太史精華錄》等。生平見唐寅《嘯旨後序》(《唐伯虎先生集》捲下)。本書二十九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二十六條),兼涉詩評、詩事、考證等。其考證頗具藏書傢特點,多校讎之發現。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著錄。《澹生堂藏書目》詩話類著錄作“《存餘齋詩話》”,謂有《藏說小萃》本、《後四十傢小說》(即嘉靖顧元慶輯刊《顧氏明朝四十傢小說》)本。今存另有明末《古今詩話》本、《學海類編》本。國圖藏清抄本,曾為繆荃蓀(孫)收藏。通行為中華書局《歷代詩話》本,1980年排印出版時曾以《學海類編》本校勘。
  64、客齋詩話六捲 陳基虞撰
  陳基虞,字志華,溫陵人。生平不詳。按書中言及“本朝正統間土木之變”,錄有嘉靖間人王九思樂府、楊慎詩論,且本書為明季多種書目著錄,知作者為明人,嘉靖以後在世。本書捲首題:“溫陵陳基虞志華甫輯,會稽門人來斯行可捲甫校。” 無序跋。按《欽定續文獻通考》捲一七八,著錄來斯行《經史典奧》六十七捲,小註謂來斯行為蕭山人,萬歷進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本書凡一百九十九則,每則均有標題。雜記歷代詩人軼事,多為唐、宋、元人,唐代宋之問、駱賓王、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韓愈,宋代蘇軾、黃庭堅、瀋思、政禪師、僧如璧,元代趙孟頫、馮子振、薩都剌、張雨、趙雍、中峰禪師等均有所涉及。追索詩語出處,考辨名物典故,大多輯自歷代詩話或雜著,然多不註明出處。書中所記,或與詩歌無關;或引用歷代詩歌,卻是為了證明某些風俗、俚語之歷史,蓋以輯錄軼事、考辨詞語為主,專論詩法詩律者不多。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著錄。《澹生堂藏書目》、《千頃堂書目》亦著錄,誤作“客窗詩話”。今存明刊本,藏國圖。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有舊鈔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捲二捲三捲四
捲五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