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習禪錄影   》 第一天      南懷瑾 Na Huaijin

   第一天——元月二十七日(農歷十二月十六日)
  生來死去之疑
  你們要學禪,很好。
  禪,是一切佛法的基本。人傢說我是禪宗,那纔笑話呢!天地良心,當着菩薩的面前講,我一宗都不宗。那我是幹什麽的?我是學佛的人。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幾時給你說過宗派?這都是後人門戶之見,自生煩惱。這是個大問題。
  在這七天當中,你們什麽功夫都不要用,過去學什麽方法也都不要管。現在參個話頭試試看。你心中有一件沒有了的事,“生從哪裏來,死往何處去?”這個話頭也可以。話頭不要念。比如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是念,嘴裏念。參話頭並不是叫你在心中念。就是有一個問題在心中沒有解决,隨時去找“誰是我自己?”“誰是我?”“我是誰?”這樣也可以。這兩個話頭隨便你挑。
  回轉過來在心中看。我這個思想一來,它是怎麽來的?哦!想吃包子。嗨!肚子餓了,找到了。肚子為什麽餓了?體力不能支持。體力為什麽不能支持?打七打纍了。為什麽要來打七呢?哦!上當了。為什麽要上當呢?哎!聽他們說的嘛!為什麽聽人傢說呢?因為要學佛嘛!為什麽要學佛?我想嘛!為什麽要想呢?這樣一路追問下去。所以真正學佛參話頭,是科學的,是懷疑的,以懷疑求實證。並不是叫你盲目迷信。你說我曉得死掉以後有六道輪回,我還說八道輪回呢!或許衹有五道半呢!這是佛那麽說的,不錯啊!那是佛說的,你看到啦?佛也要你成佛呀!你自己也要看到,要去實證。
  你身哪裏去?而且六道輪回中間,你有把握嗎?你說我今天到某人那裏去投胎,找某人當媽媽,你有把握嗎?或是你認為這個媽媽不好,再找另外一個,像住房子一樣,找個合適的,你做得到?所以嘍!自己生命的來去都不知道,這不是問題嗎?這不是話頭嗎?話頭者,問題也。這是個大問題。怎麽去找呢?走!走兩步再說。慢慢找!走!(行香)我在哪裏呀?那個“真我”有沒有?這個是假的啊!這個一定要死的。
  啪!(香板震響聲)怎麽去找呢?簡單得很。先從心念去找。我們現在不是在這裏打坐嗎?打也好打,坐也好坐。兩條腿稍微難受一點,這兩個傢夥也好辦,哄哄它就是了。它麻了,就起來走走。走纍了,就停下來坐坐,那不是很好辦?最難者就是心念無法平定,無法清淨。現在先不要管生與死,先管心念。思想、感覺怎麽起來?腿痛了,我曉得,怎麽曉得?而且念頭像流水一般地過去,過去就過去了,留也留不住。觀察這個心念,不管善念、惡念,它都留不住。你看看它的根源,這個念頭還沒有起來以前,那一段,那一段是什麽樣子?找找看。或者是念頭過了以後那一段,看一看,是什麽樣子?先這樣辦。先念頭的事情了一下,真找到了念頭的來源去處,然後自己也能夠作了念頭的主,不聽它騙了。要不起妄心,就定住了。
  慢慢來,第二步再找“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就方便了。話是這麽講,話是很簡單哦!現在你們試試看,先把自己的心念找出來。這不是叫你們用妄想心唷!這可不是叫你把心守住不動,抓得緊緊的。不要像有些練氣功的,把呼吸在丹田守着,有些人作觀想啊!有些人念咒子,那都好辦。那都在用心嘛!我們生下來一輩子都在那裏妄用心,用心慣了,蠻好辦。現在反其道而行,叫你不要再用心。看看能起用心的“能”在什麽地方?你說“能”在電力公司,錯了。
  先把心念觀照一下。這是上午第一枝香供養諸位的辦法。上座!
  看看“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為什麽佛要說“不生不滅”呢?
  有一年打七,我叫大傢參“釋迦為什麽拈花?迦葉為什麽微笑?”我的孩子也跟着去打七,他打坐就笑起來了。後來他告訴我:“迦葉尊者大概肚子餓了,想吃包子,看到包子來了,就露開牙齒一笑。”這麽說了以後,他又講:“這個問題更難懂了,不參了。幹脆,先來了生死。”生死如何了,了生死並不是像一般學佛修道的以為人生太苦,不來了,以為這樣就是了生死。你有本事來嗎?你說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你做得到嗎?你說自己功夫作得很好,觀想有菩薩現前,有光,任督二脈都打通了,八脈都動了,你動了有屁用!你說你氣脈打通了可以不死,你試試看!你說自己觀想得好可以不死,你試試看!所以“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的確是個大問題。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麽出傢?就是要了這個生死。他看到了人生“生老病死”四大過程,死了以後,又到哪裏去?就是要找這個問題。要找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要打七,所以要你萬緣放下,專門來對付這個問題。
  南宋有位大慧宗杲禪師,對南宋影響非常大。他和嶽飛也有間接的關係。秦檜想害嶽飛,就想非把這個和尚先弄掉不可。
  唐宋時候的出傢和尚不比現在哦!要考試的唷!一個人精通了一部經典或一部論,通過了考試,考取了,政府發一張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作“度牒”。拿了度牒,再到廟裏去出傢。並不像現在要出傢就出傢。當然,有一度國傢經費不夠,打仗打得太多,軍費用得太多,所以有一度出賣“度牒”。衹要你拿多少錢來,隨便發張度牒給你。然後,你兵役也逃掉了。政府上了正軌的時候,出傢就須要考試。大和尚、叢林的方丈也不例外。那時候的方丈,還是政府懇請來的,像請大學校長一樣的請過來。
  (編者附記:晚唐時,一度敕僧尼試經不通者,勒令還俗。李章武主試僧時,一僧自說專修禪觀多年,不能通經,李就放他自便,准許還山修行,並且贈 說:“南宗尚許通方便,何處心中更念經。好去苾芻雲水畔,何山鬆竹不青青。”)
  大慧杲就是個大和尚。秦檜要害他來打擊嶽飛。你看看禪宗語錄裏的大慧杲語錄中,充分流露了忠貞愛國之情,以及愛國傢、愛民族、愛人類的思想。秦檜就把他加上罪名,貶到廣州充軍。大慧杲就翩然穿上犯人的衣服走了,到廣州去。這一走啊!和尚、尼姑、居士等一萬多人跟着他,送師父到廣州。這一下把秦檜嚇壞了,這個老和尚一走,竟然有一萬多人連傢都不要,跟着他走。誰來供給他們吃呢?嘿!不知道從哪裏來了一個胖和尚,反正吃飯的時候,大傢都有得吃,不管有多少人,到時間就有飯吃。據說這個胖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
  這位精通儒、釋、道三教的大禪師說:“出傢人修道容易,在傢人修道難。”為什麽說出傢人修道容易?出傢人外面沒有魔障,沒有老婆兒子,什麽都不要負擔,一心做功夫,所以容易,在傢人開眼閉眼都是冤傢冤鬼,好不容易啊!所以他說出傢人做功夫是靠裏面打出來的,容易是容易,力量太弱了。在傢人是靠外面打進來的,這個力量就大了,雖然是辛苦,但是打成功了,根基就穩了。這些話可不是我說的哦!是這位大慧杲禪師說的。所以,你們幾位在傢的居士,今天到山上參加打七,一定要萬緣放下。古人有兩句話“田園身後事,妻子眼前冤。”田園身後事,你的功名事業財産,死後的事情,為什麽替別人弄呢?目前的老婆兒女都是冤傢、冤鬼。現在好了,在這七天裏,逃開了這些冤鬼,跑到這裏來,跟在和尚後面享一點清福。田園身後事,妻子眼前冤。有些年輕的,還沒有找到冤傢,還想得很呢!不要慌!哪一天冤傢碰到你,你跑都跑不掉。現在趕緊趁沒有冤傢的時候,好好用點功,將來和冤傢打交道,還有點本事。相反的,以女性來說,那就是“夫子眼前冤”,那不是孔夫子哦!走!放下眼前冤吧!
  啪!(香板)什麽“田園身後事,妻子眼前冤”?說得太遠了。田園身後事,這句話還馬馬虎虎,暫時保留。妻子眼前冤,可要改了。怎麽改呢?情感放不下的人,就是“情感眼前冤”,名利心放不下的人,就是“名利眼前冤”。哼!眼前冤傢多得很呢!滿眼都是,都是纏着你的。管你學什麽宗,就看你能不能把這些冤傢擺下來。你說我出傢了,沒有妻子兒女,也沒有什麽情感。嘿!有一個東西,“煩惱眼前冤”,心裏頭悶悶的,總是不太舒服,這就叫煩惱。煩惱並非衹是痛苦,心裏總是有點事,不曉得為什麽,莫名其妙。或者是悶悶不樂,或者情緒不適,這叫“情緒眼前冤”。要把這些放下,纔叫出傢,纔叫學道。哎!說多了,我一個包子抵不住事的。上座!
  鏗!鏗!鏗!(引磬聲)什麽都不好,唯有這個磬聲最可愛。引磬一敲,就可下座。諸位菩薩啊!這一堂衹坐二十分鐘,多占便宜!不然,我看蓮花一瓣一瓣要掉下來,蓮花寶座要垮下來了,所以,趕緊敲磬。你看!兩條腿都拿它沒辦法。此時最可愛者,其唯引磬之聲乎。(行香)
  “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古人說:“來時歡喜去時悲。”孩子生下來,一傢人高高興興,當然歡喜。到死的時候,統統哭了。“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嚮人間走一回。”沒有悟道以前,沒有參破生死之疑以前,都是“空嚮人間走一回”。我們這一次打七,從臺北像發了瘋似的,鬧了一兩個月,東搞西搞。到了這裏很高興,和尚還放鞭炮歡迎你們。如果七天下來,毫無成就下山,那就“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到此山走一回。”所以,要好好用功,隨時隨地照顧自己的念頭。
  先不了生死了吧!先了心。先把自己的心念瞭瞭,擴而散之,就可以了生死。生死一了,擴而充之,就可以了宇宙的生命。就知道這個宇宙是怎麽開始,就知道這個生命怎樣起來的。那你纔真正認識這是什麽東西。什麽唯心唯物,講它是物,早就錯了。講它是心,不是思維妄想之心。你說我學宗教哲學,這個理論我懂。那有個屁用!你受了自己的騙,你曉得哪個理論靠得住?哪個理論是從你的妄想來,你的妄想本身就是問題,你自己本身都做不了主,所以,佛法、禪宗不和你談理論,要你實證。身心皆空,你空一下看看!兩支腿熬不住的時候,你說四大皆空嘛!嘿!有兩大不空,左腿右腿不空。怎麽“四大皆空”啊!說理容易修證難。不是開玩笑的。所以,現在下命令啦!從這一刻開始,大傢不準說話。吃飯的時候,也不準交談。除了辦事人員不在此限,其他的人不準說話。哪有那麽多的閑話?講了一輩子閑話,這幾天還要講閑話?沒有什麽好交談的,就當作自己已經死去了。不準說話哦!誰犯了這個清規的話,誰也不來管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到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尊前跪着。自己管理自己哦!走!(行香)
  “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你說你懂了,那是你亂想的,自己以為懂了。那是你的妄想。不是的。妄想也放不下,兩條腿也降伏不了。你看!看你有多大本事,連自己都對付不了。當然是有原因的啦!原因慢慢再告訴你。
  不準說話並不難。當年我上峨眉山閉關,我寫封信給我的朋友,我說禁語,準備三年不說話。結果,我那個朋友回我一封信,那纔妙呢!他說恭喜恭喜!希望你能做到“心聲”都不響了。自己內心都不說話了。嘿!這就是禪宗的棒子,他寫這一封信就打我一棒。嘴巴不說話容易,自己心裏還在那裏說話。自己還找兩三個人說話。有時自己還跟自己談起戀愛來呢!自己想着自己,另外還想個對象,兩個人怎麽談,又想到對方怎麽笑。“萬法本閑,唯人自鬧”啊!這是佛經上的話,怎麽樣去體會“萬法本閑,唯人自鬧”呢?我現在把我那個朋友送我的棒子再送給你。若做到“心聲”都寧靜了,那就差不多了,有點希望了。
  結果,兩三年不說話,我閉關出來一開口講話,沒有聲音,啞了。糟了,這下我完蛋了,變成啞巴了,衹嘴巴動,講不出聲音。後來我纔曉得,原來是聲帶不用的關係。也就算了,不理它,慢慢又恢復作用了。現在,聲音還大得很呢!另外有一度,我討厭自己那麽喜歡讀書搞文字,我就把書本丟了,文字也不用,把每個字每句話,以及佛經上的每句話,都忘得幹幹淨淨,硬是把它丟掉。丟了三四年以後,結果,拿起筆來寫信,都是別字。我說完了,這不是又要重新讀書!我纔懶得管。要用就用,要放下就放下。一提起來,什麽都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空便空,能有就有,那纔是本事,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我這些都不是理論!都是經驗中體驗來的。空話白講沒有用。也不是吹給你們聽!這是告訴你們這些經驗哦!
  很多朋友都說我書讀得多,什麽都會搞。我常常告訴年輕同學,我說我是最懶、最不讀書、最調皮的一個人。但是,為什麽我懂得比你們多?我的書不是讀來的。衹要你懂了這個心地法門,那些沒有看過的書,我衹要拿來一翻,唔!我好像看過的,前後一翻,這本書就看過去了。尤其是古書,衹要書名一看,似曾相識,翻兩頁一看,不錯,我曉得啦!所以,這個心地法門,有如此大的妙用。衹要你真能夠放得下,萬法俱在。所以,佛不是吹牛,經云:“佛能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你說他怎麽會的?衹要明白了這個東西就會了。你不要以為讀書就會了,不要說讀一輩子,讀萬輩子,你試試看!“佛能通一切智,徹萬法源。”走哦!(行香)
  啪!(香板)“萬法本閑,唯人自鬧。”上座!
  我替你們祈禱祈禱,阿彌陀佛啊!幫幫忙啊!他們的腿啊!
  殼!——殼!——殼!——(木魚聲,開始上座。)
  鏗!——鏗!——鏗!——(引磬聲,下座行香。)
  啪!(香板)——(靜默許久)
  動也是定。靜也是定。要體會這個道理。你看!阿彌陀佛的塑像,很少是坐着的,都是站着的。站也在定中。在定中,化身百千萬億;在定中,起般若智慧光,普度衆生。阿彌陀佛的像都是站着的,永遠站着。你看!我們對面的這一位老人傢——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他也是站着的。大概也站了好幾年了吧!也沒有人給他敲引磬。所以,站着也在定,衹不過換個姿勢而已。千萬不要下了座一走路,噫!心裏也走起來了,那還玩個屁!那不是空到此山走一回嗎?動也定,靜也定,坐也定,等一下吃過午飯午覺,睡也定!
  這個上午過去了,告訴你——還沒有開始呢!上午衹是逗着大傢玩玩。上午啊!各位剛剛到山上來——心都還沒有收攏來,有些人身一山上來了,心還在山下呢!有些人身在山上,心早就跑到山下去了!所以,心都還沒有撿回來呢!等到午飯給你們吃飽了——覺也睡夠了,下午可有苦頭吃啦!準備哦!等一下飯吃飽哦!覺睡好哦!下午慢慢開始上路了,而且我們的七天很可憐,衹有六天半——那半天就要趕回傢去了,空嚮人間走一回去了。現在已經去了半天,剩下衹有六天,連夜裏都算上去,衹有六天了。好好用功哦!現在離吃飯時間還有二十分鐘,自己自由活動,但是,不準說話。下去休息。
  好個謎語
  上午等於我們這次打七的預備工作。可是,上午玩一下,下午睡過午睡起來一看,還坐得蠻像樣,蒙殿裏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加庇,都坐得不錯,好!有辦法!
  上午所作的,是先糾正你們的外表——坐相、坐姿。外表有什麽重要呢?很重要。“行端表正”這是千字文上的話。外表端端正正,就影響內心,身心內外互相影響。這也是道傢密宗所謂氣脈的關係,氣脈也是外表。不要把氣脈當成佛法,當成道。不要搞錯了。可是,“行端表正”不能說沒有關係,大有關係。所以,上午是做這種事。後來,你們不是要學禪嗎?聽到禪,就想到“參放頭”。這是毫不相幹的事。禪並不完全是參話頭,但是,也不離參話頭。參話頭也不見得就是禪。已經給了各位一個很大的話頭。假如真的參通了,不成個佛菩薩,也成個阿羅漢。恐怕不容易參通。什麽話頭?“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
  什麽叫“參話頭”?大慧杲禪師的語錄,講參話頭講得最清楚,可以參看《指月錄》第四册,他說“不用搏量,不用註解,不用要得分曉,不用嚮開口處承當,不用嚮舉手處作道理,不用墮在空寂處,不用將心等悟,不用嚮宗師說領略處,不用掉在無事甲裏。”不準你用思想,為什麽不準用思想?你用中國哲學西洋哲學的理論來作註解,沒有用的,跟生死不相幹,所以不準思量,不準忖度,就是不能夠猜猜看。不能用古人語句佛經來下註解。哦!生是這個樣子,死是那個樣子,這個哲學是怎麽講的,宗教又是怎麽講的,莊子是怎麽講的。結果,搞了半天都不相幹。也不要在心裏頭念,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生從……這是幹什麽的?這不是參話頭,變成了你心裏在唱歌。生從何處——來?死——嚮何處去?這是唱歌。唱了半天,有屁用!參話頭就是心裏有這麽一件事,一件沒有了的事擺在心上。
  真破了生死的疑團。什麽戒呀!定呀!慧呀!什麽九次第定呀!什麽十地菩薩的功夫,一起都到達了。成了佛,也不過是了生死。談何容易啊!一個凡夫衆生就想達到佛境地,就想了生死!但是,此事非了不可,不了的話,“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嚮人間走一回”。
  現在,話頭已經給了大傢,但是,怎麽上路呢?問題來了,這又是一個話頭。話頭裏鑽出一個話頭。我現在坐在這裏不好,心裏又亂,腿又痛,怎麽辦?你說麽辦?從何說起呢?我想想看!先走吧!走!
  莫名其妙的禪
  啪!——(靜默)
  對,屹然不動。
  ——(靜默)
  這就是禪宗嗎?“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一說了這八個字,已經不是禪。衹有這一香板,其他都不說,蠻好!轉頭一看黑板,更不是禪,那是黑板。
  先跟你們聲明,先訂好契約。不要七天過了,下了山以後:“哎唷!我跟南某人學禪宗唷!”千萬不可以那麽講,我也沒有講禪宗,你們不要以為這就是禪宗。那是糟蹋古人,同時也丟了你們自己的臉。若拿真的禪宗法門來,就沒有辦法打這個七了。所以,唐代招賢景岑說:我接引後生(沒有悟道的人),從來不用禪宗。“我若舉揚宗法,法堂裏草深一丈。”為什麽說門前草深一丈?因為用禪宗的方法來教化人,不要說人不敢來,連鬼都不敢上門。沒有人吃得消,沒有那麽高的般若智慧的人可以上得了門。所以祖師說我這裏都是用方便法門啊!沒有辦法,沒有辦法中間想辦法。同我們這次打七一樣。
  那麽,什麽叫作“打七”呢?為什麽加上一個虛字“打”呢?就是要你把自己的煩惱、妄想、雜念打死。“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這是《楞嚴經》上的話。衹要你把妄心打死了,真心就顯露了。本性的清明自然在前。這不是禪唷!但是跟禪有絶對的關係。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禪?你看那個傅大士,中國文化史上,也是中國禪宗史上的偉大人物之一。他是在傢人,沒有出傢。你說他沒有出傢,他比出傢人還厲害,戒定慧一切奉行。梁武帝時代的人,據說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謂大士,就是菩薩,中文叫做大士。梁武帝請他講《金剛經》,皇帝坐在下面聽,他上去了以後,就把戒尺“啪!”往桌上一拍,下座。一部《金剛經》講完了。梁武帝也是精通佛法的唷!當然,他這個花樣也衹能對梁武帝玩,衹能對行傢玩。所以,什麽是禪?禪宗之禪,以無門為法門。可是,真的很難嗎?不一定。也不能說我們這裏沒有禪味,是有那個味。
  什麽味呢?有一點我告訴你們。我隨時都在改,對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非改不可。但是,大原則不變。過去的禪堂,你坐在那裏幾十年,也沒有一個老和尚像我這樣婆婆媽媽的苦口婆心的,隨時給你講,隨時管着你,隨時給你改正。你坐死了,他都不管你。所以,我看到那些老參們老油條,坐了幾十年,一點屁用都沒有。我看了蠻可憐。如果,真正的叢林禪宗,真正發心求學的人,和真正發心慈悲布施(法布施)的人,配上這種隨時隨地都在提醒的方法,我想一塊石頭都可以磨出發光的智慧。可惜,當年的禪宗,那麽一個偉大的教育場所,那麽一個偉大的教育方法,就是沒有那麽一個人。可見天下事“魔從心造,妖由人興”。都靠一個“人”。所以,像唐代禪宗鼎盛的時候,馬祖的大弟子——黃檗禪師就講“大唐國裏無禪師”,人傢說:“師父啊!很多人都在那裏蓋廟子造禪堂,都有幾千人學,那些不是禪師嗎?”他就笑了:“不道無禪,衹是無師。”豈衹禪宗如此,世間法的一切文化,一切教育都是如此。教育法再好,人不會活用,就變成死東西,死東西就是沒有用的東西。
  這些話為什麽講在前面呢?嘿!你們七天搞下來,半吊子還談不上呢!半吊子還有九分之一。連半吊子都不夠,然後,還說我跟南某人打過七的呢!還學過禪呢!然後去“饞”(諧音)人傢去了。那不是害死人嗎?害死了,你們不要緊,我的罪過可大了,這麽一“誤”就三千裏,那真是“誤”了。所以,先把這些話講在前面。慢慢來一點禪看看,還早,還有五六天。上座!
  頓漸之道
  我們剛纔說不談禪,那我們是幹什麽呢?學佛。禪宗也不過是學佛。淨土宗、密宗都在學佛。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經教歸納起來,有兩條路,就是“頓悟”與“漸修”。禪宗過去是標榜“頓悟”。頓悟談何容易,所以六祖說:“我此法門,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還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言下頓悟,一句話就頓悟了。另外一條路是“漸修”,慢慢來,一步一步來。有些人問我什麽是頓悟?我說很簡單,你大便急了,找不到厠所,憋得一身冷汗。然後突然找到了厠所,一上去,“咚”一下,呵!好暢快!我不是亂說唷!最土俗的話比擬最高的道理。我不是開玩笑。在萬佛殿裏這樣開玩笑不得了。我也沒有那麽大的膽子。說文雅一點,頓悟就像鋸木頭一樣。這塊木頭拿鋸子來慢慢鋸,鋸到最後,“咔噠”一下,那叫頓悟,但是,你要知道,那塊木頭“咔噠”斷了之前,須要慢慢鋸下來的唷!沒有漸修,哪來的頓悟?有了頓悟,還要漸修。所以,不要妄想,亂說頓悟,那麽簡單!每一個佛,每一個菩薩,每一個祖師,每一個大禪師都吃過苦頭來的。你說六祖呢?六祖也是吃過苦頭來的呀!他在街上聽到人傢念《金剛經》,忽然有所領悟,那時候還沒有徹悟。後來到了黃梅,見到五祖,五祖一看,這個人“好”!好東西!馬上讓他做苦工,折磨他,叫他去做最苦的苦工——舂米。舂了三年米,然後頓悟了。悟了以後,還要跑到獵人隊中漸修,默默無聞度過十二年。然後,再出來弘揚佛法。那麽簡單!不漸修,行嗎?
  大傢學佛,半天功夫也沒有做,就想成佛了。你看!上山來打七,衹搞了半天,就已經我的媽呀!連這一點苦都吃不下來,還想頓悟!但是,這一點已經了不起了。現在,我想的辦法,讓你們這樣搞,等於人傢下了五年六年的功夫了。哦!那不是吹的唷!但是,你們也不要高興,那是我幫你得來的。
  好啦!不多囉嗦!講一點漸修的哦!學佛嘛!跟着佛學沒有錯。根據佛法來哦!我也不懂佛法的,我是那個冒充的叫苦的人,記住哦!我就是那個傢夥。七天以內,故作威風狀,在這裏駡人,兇得不得了的樣子。七天以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你叫什麽名字,我都忘掉了。
  一道痕跡
  佛經上有四句話:“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先走幾圈,看了這四句話,再跟你說。走!
  (啪!)什麽是諸行?行並不是我們在這裏走路,在這裏轉就叫行。心理上的思想,外在的行為,物質世界的一切環境,一切關係,家庭兒女人生,都謂之“行”。行者動也。一切都在動態中。宇宙萬有的現象,包括我們的身心,隨時都在動態之中,都在變動中,沒有不變的事。這一切“行”無常,不能永恆。這不永恆的都是生滅狀態,一起一落,一生一滅。就像我們的思想、念頭,前一個思想過去了,抓不住。“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了,像水上的花紋一樣,再也抓不回來。上午的時間過去了,抓不回來;上午的思想過去了也抓不回來。世界上的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那麽多死死知生,都是生滅。花開花落,太陽下去了,月亮出來了,都在生滅中。所以,先體會內心的生滅,你的思想、念頭一個一個連續不斷地來,也連續不斷地滅。心念不斷地生生滅滅,你做不了它的主。它呢?也做不了你的主。它生起之後,又跑了,它也沒奈你何。觀心,觀察自己的心念。初步要做到,前一個念頭過去了,讓他過去。後一個念頭還沒有來,你不要去想它,它就不來了嘛!它來了,你就讓它過去,前面的念頭過去了,已經過去了,後面的念頭還沒有來,中間這一段,能夠保持幹淨、清淨、安詳、寂滅。說起來容易唷!做起功夫,體會一下看看。幾十年來,你做到了就有點眉目了。寂滅是什麽?寂滅就是涅槃。就是小登科嘍!證到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一段空。《金剛經》不是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把這三個階段的心一切斷,寂滅現前。到這個時候差不多了,寂滅為樂。世界上的快樂、享受、幸福都是相對的,都是生滅法,都是靠不住的。衹有寂滅境界纔是樂。連“樂”都沒有,有個“樂”又是苦。
  你看!在這樣苦難的衆生世界中,我們居然跑到這裏來,兩腿一盤“寂滅為樂”。這個時代,福氣太大啦!尤其我們離開了世俗家庭,跑到這裏來,若找不回來自己這個東西,那真是“空嚮人間走一回”哦!這是初步的漸修。
  知道做不到
  那麽你說道理我懂了,但是做不到“寂滅為樂”呀!所以衹好練習打坐嘍!練習修定了。那麽,怎麽辦呢?先不要緊張,我一直叫你們放鬆啊!放鬆啊!身體放鬆,頭腦放鬆,心理放鬆。沒有事,在這裏休息。放鬆以後,慢慢調整自己的呼吸。不要作氣功哦!身體一放鬆了,呼吸自然就調好了。慢慢地心平氣和了。不管身體,哪裏氣動了!哪裏脹啦!頭昏腦脹呀!都不要管。你曉得是四大皆空嗎!我們身體給我們的纍贅太大了,它總是給你找麻煩,一身都是病,一身都是業,不要理它。你若跟着它,這裏動動,那裏搖搖。你那個心已經跟着動了,跟着生滅了。不去理它,然後,安祥,觀心,觀這個念頭。不是在那裏想,不去製造念頭,也不排除念頭,看着念頭來來去去,不是去理它,也不去掃除,讓它“一任自來還自去”,你仍然看着它,這就是心經上所詳的“觀自在菩薩”。慢慢功夫作深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依照這個觀照的方法去修行,慢慢功夫深了,智慧開發的時候,忽然像天亮一樣,電燈開了一樣,就照到身心內外一片空靈。此中無苦亦無樂,度一切苦厄。這是觀照法門,無論禪宗、淨土、密宗、天台、華嚴,任何宗派,不走此路,永遠不通。走啊!
  江水悠悠
  (啪!)——不要低頭,跟在打坐的時候一樣。所謂下座,衹是變更一個姿態而已。心境要一模一樣。
  剛纔告訴大傢,都從漸修而到頓悟。“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那麽,你說:你這個老傢夥!我問你:我生滅滅不了,怎麽辦?內心生生滅滅的念頭死不了,怎麽辦?你看!禪宗的臨濟祖師要走的時候,徒弟們說:“師父啊!你總要留點話給我們呀!”他拿起筆就寫了: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
  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你說他說些什麽?頓悟漸修都告訴你了。“沿流不止問如何?”我們的思想念頭妄想,生生滅滅,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浪花滾滾,像流水一樣,永遠斷不了。沿流不止,沿的什麽流?沿的三界人欲之流,衆生欲望之流,業力之流。沿流不止,停不了,不能切斷,不能得定。問如何?怎麽辦呀!註意第二句唷:“真照無邊說似他”,哪個“真照”?什麽“真照”?註意啊!不要註意我哦!註意你們自己的心裏。其實啊!我昨天都講了,都告訴你們了,什麽是“真照”?你們體會哦!我們的妄念來來往往,生生滅滅。但是,你知道哇!知道有個生滅心,知道有妄念往來。那個“能”知道它生滅,“能”知道它煩惱的,他本身並不煩惱,對不對?他也不在生滅中,這個念頭來了他也知道,那個念頭去了他也知道,“那個東西”!註意!那個東西是會照的。譬如你是學密宗的人,起了很多妄念去觀想,觀想者,藉用妄念也。那個能知道自己在觀想,那個能知道自己觀想不成功的“那個東西”是什麽?譬如你是念阿彌陀佛的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儘管在念阿彌陀佛。同時又曉得自己在念阿彌陀佛,那個能曉得自己在念的是什麽?那個就是淨土,不垢不淨,那個就是“真照”。嘿!都告訴你了,我學了這幾十年佛,就是這點本事,都露給你了。真露給你啦!露給你就沒有了,就打不下七了。這個真照的境界是無量無邊無際的呀!但是,你不要以為那個就是“道”。不過,也差不多了,所以叫“真照無邊說似他”。你認清楚了那個東西,也就差不多了,勉強說有點像他了。“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
  那麽,真如本體究竟是怎麽樣呢?“離相離名人不稟”啊!他是沒有境界,沒有形相的。你若有了什麽境界,什麽樣子,錯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境界都不是,離相。離名,什麽名?你叫他是道,叫他是聖,叫他是真如,叫他是心,叫他是菠菜,哦!般(音撥)若,講錯了,叫他是般若,都不對。這些都是假名。“離名離相人不稟”,一般人本來都有如來本性,自己認識不到。不稟者,自己搞不清楚。
  “吹毛用了急須磨”,告訴你用功的方法。什麽是吹毛?又不是吹風機,吹什麽毛?古代的寶劍,最鋒利的叫作“吹毛之劍”,那寶劍拿起來不要動,拔了一根頭髮毫毛下來,放在刀口上,“噓”這麽一吹,就斷了,鋒利到這個程度,所以叫“吹毛之劍”。如此鋒利的寶劍,用了之後,還須趕緊磨利擦淨。不怕你能幹,不怕你會用功,不要認為自己很高明,隨便跟着妄心亂轉。不可以呀!即使如吹毛之劍一樣,每次用了之後,不要以為自己是利劍,還是趕緊磨銳利啊!“吹毛用了急須磨”。換句話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隨時隨地都要註意。
  他把佛法的“”“相”“用”都說完了。然後,把筆一丟,走了,涅槃去了。這就叫生死來去自由。上午提到大慧杲禪師。大慧杲禪師要涅槃的時候,兩腿一盤,告訴弟子說:“我要走啦!”徒弟們跪下來哭:“師父啊!你留個偈子給我們,古來的大師們要走的時候,都留了偈子,你沒有寫偈子。”他已經死了,弟子們一哭一叫,這下子把他從死中又氣活了。把眼睛瞪開:“沒有偈子就不能死啊!拿筆來。”他就寫了首偈子,把筆一丟,又走了。你看他生死操之在我。清朝人入關的時候,好幾個學禪的知識分子不肯投降。結果,關在牢裏。清朝人勸他們投降,他們不投降。有一位他曉得明天要砍頭了,今天晚上在牢裏,兩腿一盤,對不起!我先走一步了,涅槃去了。這些例子多得很。所以,能夠生死一如者,可以為聖賢,可以為仙佛,可以為忠臣,可以為孝子,可以為大丈夫。可以出世,可以入世。能夠這樣,纔不會“空嚮人間走一回”唷!
  現在,天氣轉涼,你們趕快去加衣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鏗!鏗!鏗!(行香)
  走不動的出來,在旁邊站着,沒有什麽好充英雄好漢的。走快!大步地走快!兩手甩開!將來不打七,你們自己用功,就是這樣。快!快!跑步!跑不動的出來,跑快!快!
  (啪!)——
  看看!還有沒有什麽東西?打掉了吧!
  不要去找一個空,不要去找一個清淨。
  ——。
  走!
  (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剛纔給你們好好體會這一香板。打七,這是我的打法。現在老啦!心腸軟啦!我二十六七歲時就代替老師執行,老師坐在那裏不動,都是我的事。那時候,心狠手辣,嘿!什麽妄念,什麽命根,都給你打斷。那些方法都想絶了。現在不能這樣做啦!時代也不同啦!這裏地方小,也跑不動。不然,跑得你兩條腿都擡不動,一香板拍下去,人都倒下去。這種事我都幹,出了人命怎麽辦?那個時候,看你還有妄想沒有?所以啊,妄念煩惱多了,太舒服啦!“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福報太好,就是善的業報大了。
  白衣觀音的磨刀石
  剛纔講了臨濟祖師的偈子,“吹毛用了急須磨”。你說怎麽磨呢?要交個磨刀石給你們呀!不然到哪裏去磨呢?找磨刀石啊?我也沒有。有一位老闆有,嚮他藉一下,誰呀?站在上面的穿白衣服的觀世音菩薩,他有磨刀石,嚮他藉。
  《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嚮釋迦牟尼佛報告,報告修行的方法和經過。觀世音菩薩講了,他說我是用觀音法門。怎麽叫觀音?就是觀一切聲音。怎麽觀呢?現在我給你指出來哦!你看!你站在這裏,心裏不動,動與不動都不管。外面掃地的聲音、飛機的聲音、汽車的聲音、一切聲音、我講話的聲音,你都聽到了,都瞭解。但是,和你毫不相幹,聽過去就算了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觀世音,觀世間一切音。這是外觀。慢慢觀。你看!更清淨吧!所以,古人修道要在水邊林下,那流水下來,溪流之聲“潺——”“潺——”。流水變成了幫助修道的工具。不必註意去聽,聲音自然就進來了。心境“寂然不動”。在竹林裏,松樹下,風一吹過,“颯——”。好幽靜,使你心中什麽都沒有了。觀海潮音,觀鬆風水月之音,一切音聲都幫助你修道。這是外觀。慢慢!慢慢!慢慢!你也不要去理它,自然聽着等於不聽,見山不是山,聽聲不是聲。聲聲入耳,聲聲不相幹。然後,慢慢感覺到這個念頭就是聲。聽!聽!聽!聽!呼吸也是聲,身體上的不舒服也是聲。舒服與不舒服都是聲,感覺也是聲,聲是動,動相。慢慢!慢慢聽,聽!《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一個妙訣訣:“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聽到聲音,聲音是動相。沒有聲音的進修,你說你聽到沒有?聽到了,聽到了靜相。靜也是相。動相不生,靜相也不生,纔達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法門,纔可以進到這個殿裏來。
  心外雨聲中
  好哇!菩薩慈悲,瓶子裏倒出水來了。外面在下雨,你聽聽看!不要註意去聽,多清淨啊!一點一滴都在你的心頭流過了。你看!菩薩多慈悲,講到他,他就幫忙了。聽到的聲音,是動相。聽不見的,你也聽到了,聽到了靜相。“動靜二相,瞭然不生。”怎麽叫“瞭然”?動相來了,聽到了,知道是聲音。靜相來了,知道是靜。多“瞭然”!不“瞭然”,你就是死人了,就變成木頭了。還學什麽佛?“瞭然不生”,不生什麽?不起妄念。動相來了,讓它來;去了,讓它去。靜相來了,知是靜相,去了,讓它去。不着靜相,也不着動相。動靜二相都是相對的兩邊。那個能知道動相,能知道靜相的東西,從生到死,從來沒有動過,明明瞭瞭。動靜二相,瞭然不生。你聽聽看,觀世音菩薩跟你說法,下大悲水。——寂然不動。瞭然不生。趕緊上座,菩薩在幫忙。
  雲散天晴
  你看!菩薩慈悲已盡,你們體會不到,他也不下了。雨停了。
  哪裏去找清淨呢?清淨就在你那裏,當下即是。
  剛纔跟各位講過觀音入道之門。若是禪宗啊!纔不跟你那麽講!這樣講太囉嗦!禪宗怎麽講?不講。
  百丈禪師——中國佛教史上的大革命傢。今天之所以有佛教,佛法能夠流傳,就靠馬祖百丈師徒二人建立了叢林制度,建立了禪堂,設立了百丈清規。百丈會下有四五百人。有四五百人跟着他修道。那規矩嚴得很。他老人傢自己領頭做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你看看叢林制度,百丈清規,那真是了不起。個個都是自動自發,共有共享,同甘苦,共患難。任何事情,都是百丈自己帶頭。弟子們看不下去,勸他老人傢不要做,我們來做。他不。後來,徒弟們把他的工具藏起來了,不讓他做工,不讓他種田。他就一天不吃飯。不要我做,我就不吃。徒弟們嚇死了,趕緊把工具拿出來。他老人傢又跟大傢一起工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我們在社會上活了一輩子,貢獻了什麽給社會?光在那裏享受。然後,還有怨言。你看看百丈禪師的精神!
  有一天,百丈禪師下令:“出坡!”就是共同上山勞作,砍木頭或者是種地。老和尚帶着大傢一起到山坡種田。到了吃飯的時候,廟子裏便打鼓。鼓聲一響,大傢收坡,回傢吃飯。結果,鼓一響的時候,有一們和尚(當然這個和尚跟着百丈,不知在禪堂用功多少年了),這個和尚不等百丈“收坡”的命令,就扛起鋤頭大笑地走回去了。那是犯戒的,不得了。老和尚看到了,他曉得了。這個傢夥悟道了。他就告訴大傢:“此是觀音入理之門。”這個傢夥做工,做悟了。妙不妙?這就是禪宗。悟?悟個什麽東西?結果,老和尚回來啦!到了齋堂,一聲不響。飯吃完了,老和尚下命令:“上堂!”很嚴重哦!大和尚上堂等於皇帝上朝,擺起威儀來,幾百人一站,莊嚴肅穆。老和尚說話了:“中午不守規矩,大笑跑回來的那個人出來!說說看,到底怎麽回事,這麽不規矩?”這個小和尚說:“剛剛肚子餓,聽到鼓聲就回來吃飯。”“好!”這就叫禪宗!到底搞些什麽名堂?誰不知道敲了吃飯鼓,就要吃飯了呢?怎麽會說他是悟了呢?還說他是觀音入理之門。這是什麽道理?所以,你們要學禪,怎麽學啊?
  再說個故事給你們聽,可別當故事聽唷!從前五臺山有位禪宗大師——智通,他的老師是歸宗。智通還在做學僧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在睡覺,睡着睡着,忽然大叫:“我大悟了!我大悟了!”同學們看到他瘋瘋癲癲的樣子,都替他擔心。第二天歸宗一上堂,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就叫:“昨天晚上大悟的那個傢夥在哪裏?”智通往外一站。老師就問他:“你到底懂得了什麽?嚷着說悟了!悟了!”嘿!嘿!你們猜,智通怎麽說?他說啊:“尼姑是女人做的。”“尼姑是女人做的”,你們也知道呀,你們怎麽不悟?
  還有一個禪師悟了,師父說:“你悟了?”“悟了。”悟個什麽道理?悟到“鼻子本來是嚮下的”。誰不知道鼻子是嚮下的?還倒轉過來長嗎?他說悟了。這些話你們我們都會講。怎麽悟了?近年來很多人搞禪,公案拿出來講講,尼姑是女人做的,這就是禪啊!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你的鬼啊!還有外國人寫的禪,青蛙“噗咚”一聲跳下水,天地一沙鷗,這是禪?見鬼呢!
  你不要忘了,那個和尚在百丈會下,不知打坐坐了多少年(漸修來的),忽然聽到鼓聲“咚”一響,悟了。你們以為他們挖地作工,都在說笑話!哼!一面挖地,一面做功夫,觀自己心地,或是參禪。他們是這樣子的。悟了以後回來,以輕鬆幽默的道理答復師父,師父知道,他也知道。什麽是“肚子餓了吃飯”?“尼姑是女人做的”?“鼻孔本來是嚮下的”?——本來如此。不是很明白嗎?“萬法本閑,唯人自鬧。”拿佛經上這兩句話一註解,你就懂了。他就說明了“萬法本閑,唯人自鬧”。我也講完了,你們也“誤”了!
  禪?現在哪裏有禪?連腿都不會盤。坐着就哎唷!那麽簡單?嘴巴上玩弄,玩弄,就是禪?一般人老是來問我禪,膩透了!什麽禪啊禪的。有些人一問什麽是禪?上館子去,就是“饞”。禪是要下過一番苦功來的。“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是祖師們的話,這是禪。
  有個比丘尼出傢幾十年,後來悟了道,作了一首有名的偈子,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名作。她悟了,作了一首偈子,她纔不說“和尚是男人做的”呢!她說:
  竟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手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禪宗不立文字,但是,後來禪宗祖師們所留下的文字,在中國文學史上,真是崇高偉大!中國的哲學思想都在這些文學境界裏,不像西洋的哲學是單獨獨立的。中國的大哲學家就是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政治傢。尤其是學禪的,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你看那些大禪師,出言吐語,順口成章。你以為他是故意的呀。悟了道的人,自然就是那麽優美。文字般若,原來如此。
  我們青年想弘揚佛法,那麽容易啊!哦!讀了一點現代的書,搞一點思想,亂七八糟的,古文都沒有弄通,所以古書也看不懂。中國文化的寶藏都在古書裏,古書都是古文寫的。你連古文都看不懂,衹覺得古人說的是狗屁。譬如有些人看了外國人翻譯的東西,一看蠻懂,外國人衹是懂得一點皮毛,不要以為一經過他們翻譯,人就懂了,那是你不懂古文。
  你看這四句話,是哲學嗎?是文學嗎?是禪嗎?是什麽東西?什麽都是。“竟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你以為她還在一個字一個字用思想慢慢把它修正好,那是詩匠,她纔不管你這樣好不好,衹是說出心中的話,自然就成了那麽美的韻文。“歸來手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不是跟那句話一樣?本來就是道,你自己找不到。
  入流忘所
  今天告訴了各位觀音入道法門。觀音入道之門,好好體會。
  學密宗的人,一天到晚“嗡隆”、“嗡隆”,嗡隆了半天,不知道在忙些什麽玩意兒?要你內觀其聲啊!心聲瑜伽,內觀其聲。把一切妄念念走之後,使念咒之聲,也歸於靜相。在靜相中間,體會“圓滿次第”。你們在座的,學密宗的少,就少講兩句。
  學淨土的多吧!淨土念佛也是這個道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這是動相。不出聲地念,在心中念,也要“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念佛,要反觀心聲。一句有聲佛號,心之動相也。念到無念清淨,這一句佛號不念,妄念也不起,此乃靜相也。能知道動靜二相者,那個有沒有相?有沒有聲音?要你“反聞聞自性”。你懂了“那個”東西,“性成無上道”。這不是我說的唷!是站在上面穿白衣服的那位老闆(觀世音菩薩)說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反照內心,反觀內心。能知動靜二相的,並不屬於動相或靜相,也不為動相靜相所轉,那麽,這樣慢慢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觀世音菩薩說的。入流,入什麽流?進入法性之流。亡所,心中所起的妄念,所起的作用,動靜二相都空了,所有的成佛修持方法,所有的佛經,所有的佛法都交代完了。其奈自己不懂何!衹曉得拼命印佛經,東分西分,分了半天,自己都搞不清楚。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一九七五年: 事前講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第四天拾遺記要片段殘記一九六零年: 第一天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第六天第七天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第二天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第七天一九六二年: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