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      Song Haohao

  水风空落眼前花
  当温庭筠决定参加长安的科举考试时,他已快四十岁了。在这之前,他在家乡一直过着读书漫游的悠闲生活。我们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这是可以让历代中国文人谈得眉飞色舞的少数几个话题之一,也许这个话题本身就遥指着那久远而特殊的历史背景,才有了无限的韵味,因而值得一代代后人慢慢地去品咂回味。这种味道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品尽的时候,它恒久而绵远,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正是乱世的魅力所在。世道之乱,往往是文人之幸。魏晋人物我们不去提他,这里我还是说一说晚唐文人。我们知道晚唐有两位最杰出的诗人,一位是李商隐,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已写过他,一位则是开头提到的温庭筠。
  唐代到了末期,朝政腐败,朋党之争激烈,李商隐这样的人觉得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所以一生郁郁,将苦闷深埋在心里,用泣血的诗歌吐露他绝望的哀伤。与他齐名的温庭筠则不然,他并不认同李商隐那种内燃的方式,他的性格外向,不羁而狂放。正是这种性格,让他的人生经历与大多数同时代的文人不同。他必须为狷介不羁付出一生的代价,就仕途和人生来说温庭筠是不幸的,可他又是幸运的,文学史留下了他不朽而绚烂的才情。
  一
  温庭筠的家乡在山西并州,也就是现在的太原祁县,他是初唐中书侍郎温彦博的后裔。温彦博是初唐的功臣,官位也不低,可是到了温庭筠这一辈,家道中落,社会地位也已不高,生活更是异常的拮据。不过温庭筠年少时即显出特别的天资,聪明颖悟,尤其擅长诗赋,而且精通音乐,抚琴弄笛无所不精。他的非凡才华随着来到京城而传开了,人们听说古代有人七步成一诗,据说这位温庭筠还要厉害,根本不要走七步,只要八叉手的那一段工夫,诗词就从秀口吐出,前无古人,时无二者。可就是这个名动公卿的温庭筠,在开成四年的这次考试中却未能得中,他只在京兆府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得了。而其中又有着特别的原因,当时宫中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文宗所处的晚唐,面临着藩镇割据、党派倾轧,宦官专权三大弊端,有心图治而无力回天,这几大弊端中,尤以宦官仇士良专权为最甚。大和九年宰相李训、王涯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实在看不下去仇士良的飞扬跋扈,密谋内外结合,要诛灭宦官集团。他们以宫中一院墙内石榴树会夜降甘露为名,邀请仇士良等人一起去看,乘机诛杀。可仇士良是怎样的人物,这点计谋一下子就被看破了,结果谋杀没成文宗反被他劫持回宫,然后宦官仇士良就对宰相李训王涯等人疯狂倒算反扑,史称"甘露之变",宰相王涯最后也被宦官所杀,温庭筠对宦官集团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慨,为此他还写了好几首诗哀悼被诛的朝廷忠臣。这几首诗传播甚广,最后传到了宦官集团的耳朵里,温庭筠也就颇为他们记恨。到了文宗开成二年的六月,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当时庄恪太子左右的数十人不是被杀就是被逐,温庭筠不知什么原因也受到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牵连,也许温庭筠曾与庄恪太子有过交往。开成二年九月,年轻力壮的太子突然暴卒,估计也是杨贤妃他们所陷害。此后,温庭筠作了一首传扬甚广的《庄恪太子挽诗》,诗中对朝廷阴暗的政治斗争进行了嘲讽讥刺,此事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温庭筠得罪了这么多人,而且都是得势的贵胄高官,现在没有被直接祸及已是万幸,哪还指望有中举的可能。考试落第之后,扫兴的温庭筠到哪里去呢,他想来想去,选择了一个叫雩县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陕西户县所在。这个地方风景怡人,春兰秋菊,青山莽莽,温庭筠闲居在此甚是悠闲。
  在这个地方,温庭筠一住就是两年,这两年里他没有再去参加朝廷的考试,整日浸淫在诗词酬唱之中。温庭筠不是不想去长安,不是不想参加进身的科举考试,可是朝廷的形势暗无天日,杨贤妃那帮人仍忙着肃清太子以前的党羽,温庭筠现在安闲地呆在家里吟诗作画未必不是种明智的选择。虽有青山做伴绿水相枕,这样的日子过长了也慢慢会显得单调,这个时候温庭筠收到了一封来自淮南的书信。写信的人是自己的故友李绅,这位李绅真可谓是旧相识了,温庭筠幼时即已与之相交,现在这位老朋友在淮南做官,而且官职还不小,他邀请温庭筠到南方去看看。两年了,温庭筠没有离开过隐居的地方,现在有人相邀,沿途也可以饱览秀丽的山川,何乐不为,随即回信李绅说愿意南行。
  从陕西到淮南有千里之遥,温庭筠走了数月,在这几个月中,他真切地看到了底层百姓的疾苦生活,唐王朝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风雨飘摇,再也没有了什么盛世景象,看看这乞丐成群,流离失所的场面,不免心酸。那些王公贵胄们在做些什么呢,他们除了为权利争逐,除了会向民间伸手索取苛捐杂税之外,哪还会体味到这些水生火热中的黎民苍生。温庭筠这样的诗人一路竟找不到诗意,文章自然也写不成。他只恨自己不能走上仕途,为这些百姓分担苦痛,可现实是残酷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应试做官之途还没走通。这一路走来,温庭筠从未忘记去凭吊遗迹,到了邳县,他想到有一处地方值得去看看,那便是汉末陈琳之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是当时极有名气的名士,擅长章表书记,起初为大将军何进的主簿,曾向何进献过诛灭宦官的计策,但却没被采纳,之后他还以自己的那支如橼巨笔为袁绍起草过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兵败后,曹操不计前嫌,起用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陈琳,并且予以重任,此后曹操许多的军国书檄便多出自陈琳之手。温庭筠了解他的这段历史,不过以前的那种了解只是在书册之中,如今见到了陈琳之墓,更是百感交集,此时还是一介书生的温庭筠怎能不羡慕起他来: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过陈琳墓》
  这样雄劲苍凉的诗出自素以婉约著称的温庭筠之手,后人也许难以相信,但这个时候确实是这样,温庭筠对人生仕途还是充满憧憬和希冀的,因为他还没有踏上仕途,还没有接受宦海波浪的颠簸,还没有尝到世态的炎凉和人生的艰辛。他来到了陈琳的墓前,心里免不了产生一丝崇敬和钦慕之情,他在诗中以君我之称来对话,分明是想和这些前贤交流倾吐,他甚至觉得要是陈琳灵下有知,必会真正地了解我这个飘蓬之士,了解一个怀才不遇者的酸楚。异代尚能同心,而现世的知音却为何如此难寻,这教他又如何不惆怅感慨。才子皆善怨,温庭筠如此寄托遥深,黯然神伤,正是因为他有着生不逢时、年华虚度的感怀,在陈琳墓前,温庭筠长叹一声,举目望去,只见斜阳一片、荒草萋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引子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第22节:故 国 晚 秋(3)第23节:故 国 晚 秋(4)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