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   》 第2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1)      魯迅 Lu Xun

  附:魯迅在集美學校講演內容概要
  魯迅先生來廈門大學任教職一事,哄傳福建全省,文藝工作者認為是福建文化界的好音。集美學校與廈大近在咫尺,集美學生中醖釀要求魯迅先生到集美講學。集美學校校長葉淵為應付學生要求,派集美學校圖書館主任蔣孝豐到廈門大學與林玉堂商量,邀請魯迅先生到集美講學,結果决定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六那一天到集美學校講演一次。到了約定日期,集美學校派水産部小汽船到廈門港迎接魯迅先生,當時同來的有林玉堂。上午八時左右小汽船載魯迅先生等到集美來了。他們到校長會客廳小憩、談敘。吃過午飯,集美學校各部師生約兩千餘人集合集美大禮堂,由校長葉淵主持開會,經簡單介紹後,魯迅先生開始講演。講演的題旨是屬於"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方面,講演時間約一小時半。魯迅先生到集美往返路上,我和宋文翰都在作陪。魯迅先生講演的內容大意如下:
  人的生活的社會性表現在對社會事業有利,對大傢生活有益:這樣生活是有意義的。如果有意義的生活過得越多,生活的價值就越大,例如,你的生活是在為國傢民族的利益而奮鬥,那麽你的生活價值就更大了。
  五四時期的學生運動,原是為山東半島問題,反對巴黎和會决議;實行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繼而進行反封建、反帝運動;進而提倡民主與科學的精神,使全國思想界面貌煥然一新。這一群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表現積極,在他們生活本身來說,有重大意義,對國傢民族來說,有重大價值。換句話說,五四運動是正義的,愛國的。可是,最近的五四運動氣氛淡薄了。
  近來有些反五四運動精神的事件出現了。前些日陳濟棠在廣東提倡讀經,恢復古文;他是反動軍閥,不足為怪。但是在北京"首善之區",段祺瑞、章士釗一幫推行法西斯統治,壓迫民主,摧殘學生,鬧得烏煙瘴氣。鬍適之流搞什麽"整理國故",開出什麽"國學必讀書目",蒙騙青年學生埋頭讀書,不問國事。陳源、唐有壬"現代評論派"一夥,聯結"研究係"政客活動,阻礙革新,抨擊革命,認為學生革新運動不合時宜。這些自認為聰明人,把北方文化界弄得死氣沉沉。但是,有覺醒的青年學生總看到,這種黑暗情況繼續下去,中國人民的苦難將更加深重了。青年學生對黑暗事物終於起來揭露、攻擊,掀起群衆性運動。軍閥政府就來實行逮捕、監禁、殺害;鬍適、陳源一幫聰明人認為這批青年學生是無知的傻子,不識時勢,自討苦吃。"三一八"慘案是軍閥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暴行,竟有買辦文人陳西瀅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一篇《閑話》,污衊愛國群衆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這真是下流、無恥極了!
  但是,黑暗與暴力不可能永遠籠罩着中國。中國社會在發展,正義與不義是清楚的,那些聰明人睜着眼睛看不懂。青年學生總是知道的,為着愛國和正義,為着真理,就不含糊,自有堅定不移的鬥爭"傻勁"。為着正義和真理,為着民主和科學而奮起的傻子,卻大有人在。傻子和傻子結合起來,一起發傻地嚮前衝,社會才能進步。世界上的事業是傻子幹出來的。那些聰明人為着名利而鑽營,幹了不光彩的事情,把世界推入黑暗深淵,結果他們也跟着沉淪了。而世界仍然在我們傻子手裏,推嚮前進;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
  我們青年要以科學態度,狠狠地反擊暴力,撲滅黑暗,中國一定走嚮光明世界。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有意義,纔有價值。戴錫樟記 1972年11月
  《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
  1929年6月2日
  此稿係友人於一君今年六月二日在女師大聽魯迅先生講演後一篇私人的記錄。他把稿子交給我,要我為他整理一下去發表,但因為自己事情太忙,一直耽誤到此刻纔得動手。這個,已經連"明日黃花"都說不上了,然而因為愛好這篇東西的緣故,終於動起手來。
  有兩點應該聲明的是:第一,這東西的發表,並未嚮魯迅先生徵求過同意;這自然是頗為不應當的,但魯迅先生或許能夠想到那其中的"不得已"吧。第二,這篇東西並非是特別準備了去記錄的,衹是於一君在當時用了日記本,把膝蓋頭當了桌子,簡要地記下,回傢後再憑了個人底追憶寫出來。所以其中就有許多地方頗不接氣,而全篇也似頗不一貫。這些,我想似乎都不致於得不到魯迅先生底原諒的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珠海出版社
第1節:聰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屬於傻子的第2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1)第3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2)
第4節:離騷與反離騷第5節:再論"第三種人"》第6節:關於革命文學
第7節:文學與社會(1)第8節:文學與社會(2)第9節:流氓與文學 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
第1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第1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2)第1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3)
第13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4)第14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5)第15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6)
第16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7)第17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8)第18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9)
第19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0)第2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1)第2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2)
第2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3)第23節: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第24節:在中山大學學生會歡迎會上的講演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