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2節:論語心得(2)      劉廣宇 Liu Anyu

  衹有不輕易許諾的人,纔是最重視諾言履行的人。
  我們自身的能力製約了我們不能夠輕諾寡信。而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又决定着我們能否贏得尊嚴,這是有子教導我們的第二件事——如果我們對別人不夠尊重,過於親昵或是不拘小節,隨時都有可能為我們帶來恥辱。
  三國時代的名將馬超,就曾經因此而遭到了羞辱。
  馬超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武將,武藝超群,他有一個稱號叫錦馬超。曹操在西涼戰役之中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脫掉衣服,割掉鬍須,纔逃得一條性命,由此可知馬超的勇猛,在當時實無人可與之相比。
  後來馬超投奔了西蜀劉備,劉備大喜,當即任命馬超為平西將軍,封都亭侯。馬超見到劉備對待自己這麽優厚,頓時得意萬分,就疏忽了對劉備的禮節,和劉備講話的時候常直呼劉備的名字,稱之為玄德,劉備也不在意。
  但是,馬超的態度卻讓與劉備出生入死的關羽非常生氣,於是關羽請求劉備殺掉馬超,劉備不答應。於是張飛說道:像馬超這種情況,必須要用禮節開導他纔行。
  於是,隔日劉備會見諸將,關羽和張飛同時拿着武器站立在劉備身邊。馬超到了之後,大搖大擺地入座,但見不到關羽和張飛的座位,突然發現他們兩人神色肅然的侍立在劉備的身邊,大吃一驚,從此纔知道此後應該尊重劉備。
  雖然有“大丈夫不拘小節”之說,但尊重別人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素養,衹有真正從內心尊重別人,纔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承諾別人不可輕率,尊重別人要發自內心,這是最基本的做人學問。
  寬容別人等於善待自己
  孔子說,看一個射箭手技術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沒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後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沒有。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嚮我們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們對人,不要太過苛求,要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衹有這樣,大傢才能心情愉快,和睦相處。
  《紅樓夢》中的寶釵在寬容方面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在《紅樓夢》中,黛玉、寶玉和寶釵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三角關係。寶玉和寶釵親近,黛玉一嚮心懷不滿,因而把寶釵視為自己的“情敵”,倘若抓住了機會,黛玉總要對寶釵針砭一番。在這個問題上,寶釵表現出了大度的寬容,對於黛玉的醋意、敵意,她不予理睬;就算對於某些諷刺挖苦,她也衹是適當地回敬。但是,一旦寶釵抓住了兩人和好的轉機,就會努力爭取與黛玉和解,以從根本上消除黛玉的敵意。
  有一次,賈母讓各位姑娘猜拳行令隨意玩樂,黛玉無意中說出了幾句《西廂記》、《牡丹亭》中的“豔詞”,這引起了寶釵的註意。在當時,這兩種劇本都是禁書,黛玉這樣的名門閨秀怎可讀禁書,說豔詞?這會被人指責為大逆不道。儘管當時在座的人並沒有聽出來,但卻瞞不過寶釵。按理說,平時受夠了黛玉氣的寶釵完全可以在當面或背後把這件事嚮衆人揭露出來,奚落黛玉一番。但是聰明的寶釵沒有這樣做,因為她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她與黛玉化幹戈為玉帛的契機。
  事後,寶釵在背地裏叫住黛玉,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尚未出閣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麽?”黛玉一聽,嚇了一跳,知道她在說酒桌上說豔詞的事,就趕緊嚮寶釵求饒:“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也不敢了。”寶釵見黛玉滿臉羞紅,也就不再追問,反而開導她今後在這些地方要小心謹慎一些,以免授人以柄。寶釵這一番真心真意的關心說得黛玉垂下頭來吃茶,心中既感激又信服,心想自己平常刻薄待她,她對自己還是這樣好,也就意識到了自己以往的過失。
  聰慧的寶釵為我們做出了寬容的榜樣。按照我們一般人的處理方法,如果真的有一個像黛玉這樣屢屢諷刺挖苦、給我們氣受的人,我們是斷不能一味忍讓的。平常忍一忍還可以,倘若有機會抓住了他的小辮子,一定要狠狠地出一口氣。但是寶釵卻十分清楚,黛玉與她同居大觀園,平日裏低頭不見擡頭見,在近旁樹立一個敵人衹會招來更多的氣,而化敵為友就大不相同了。於是,她把本可以掀翻對方的把柄變成了與對方和好的橄欖枝,用真誠與寬容換取了黛玉的信任。適可而止,給對方留下餘地,並通過巧妙的交際手段化敵為友,是解决受氣問題的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論語心得(1)第2節:論語心得(2)第3節:論語心得(3)第4節:論語心得(4)
第5節:論語心得(5)第6節:論語心得(6)第7節:論語心得(7)第8節:論語心得(8)
第9節:論語心得(9)第10節:論語心得(10)第11節:論語心得(11)第12節:論語心得(12)
第13節:論語心得(13)第14節:論語心得(14)第15節:論語心得(15)第16節:論語心得(16)
第17節:論語心得(17)第18節:論語心得(18)第19節:論語心得(19)第20節:論語心得(20)
第21節:論語心得(21)第22節:論語心得(22)第23節:論語心得(23)第24節:論語心得(2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