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聽月樓   》 第一回 月樓仙跡 豔妾專房      佚名 Yi Ming

  詩曰:
  廣寒宮闕降瑤仙,種種情魔自惹牽。
  千古凡塵誰聽月,月如無恨月常圓。
  喜怒哀樂自情而生也。怒哀雖雲有情,終於無情;喜樂未嘗無情,終非有情。無情於有情中,而更見無情;有情於無情中,而益見有情。情之所不容已。因情而死;情之所不能忘,因情而生。有情劫,有情魔,有情癡,有情緣,皆造化顛倒世之男女。有情者使其情不魔不滅,而後無不遂其情也。
  偶檢殘編,得《聽月樓》七律一首,其詩有無限深情。誦之再四,乃不禁因情評話,《聽月》為名,譜成一部演說,以消閱者之閑悶雲爾。
  此書出於前朝,河南開封府祥符具有一位官宦姓裴,名長卿,字如金。少年登科,賜進士出身,屢升至刑部侍郎。為人剛方正直,敢作敢為,不避權貴,廣有謀略,傢道富厚,兼愛濟睏扶危,鋤強去暴。夫人趙氏同年,四十以外。所生一子二女,子名以鬆,字端文,年已十六,曾入黌門,在京隨父讀書,聘右都御史張翔之女雪姑為妻,尚未過門。長女綺霞,十六歲,次女綺雲,年十五歲,俱生得沉魚落雁之容,更有班姬道藴之才,女工自不必說;俱待字閨中,未曾適人。夫妻愛如掌上珍珠。裴爺因兩女纔色兼優,要擇婿配婚,因在後花園搆一高樓,與二女居住。一為拈針步韻之區,二為遊目遣興之地。樓方告成,尚未名。
  那日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佳節,這晚月明如晝,裴府團圓,傢宴擺在後花園樓下廳中。裴爺夫婦居中坐下,一子二女旁坐相陪。丫環上酒上菜,一傢暢飲,好不快活。又見一天皎月,照得階前雪亮,耀人眼目。裴爺此刻心中歡喜,要在酒席筵前考一考子女的學問,便道:“此樓業已造成,尚未命名。吾兒可同兩個女兒各擬一個名兒上來,與為父的評定。其名總要出類拔萃,不可落人俗套。名取的不中式者,罰酒三盅。”以鬆同兩個妹子連聲答應,忙去腹中尋思。一會兒,三人俱已將樓名推敲頂好的出來。先是以鬆道:“樓下有大鬆數十株圍繞,與樓相齊,可名為‘餐鬆樓’。”裴爺笑道:“‘餐鬆’,乃隱逸之意,非所以居爾兩妹。吾兒學問頗不活潑,快領罰酒以通竅。”說得以鬆滿面通紅,不敢回言,衹得吃了三杯罰酒。
  裴爺又問兩個女兒:“樓名可曾有呢?”綺霞道:“女兒恐取出樓名也怕不佳,不如不說,同妹子吃三杯罰酒罷。”裴爺道:“你二人之才,高似乃兄,快些說來與為父的聽。”綺霞見乃尊諄諄問他姊妹二人,不敢再為推辭,衹得說:“孩兒取的樓名叫做‘倚翠樓’。”綺雲也接說:“孩兒取名‘雙鳳樓’。”裴爺道:“大女兒取名‘倚翠’,還有詩人婉轉之情。二女兒取名‘雙鳳’,未免才思太露,絶少麯折。較之‘餐鬆’,總勝千百倍多矣。各飲一杯賞酒。”兩位小姐尊了父命,將酒飲過。
  夫人道:“老爺也取個樓名指教兒女們,不好,也要敬三杯酒的。”裴爺笑道:“夫人代孩兒們出氣,也要盤駁下官了。”夫人道:“非妾敢班門弄斧。老爺不說出一個樓名,無以服衆。這是要請教的。”裴爺不好回夫人。正沉吟一會兒,未及說出樓名,但聞空中一陣鶴唳之聲,香風微微,皎月影影,悠悠揚揚飄下一張簡帖,落於庭前。裴爺大吃一驚,忙着丫環到庭前看來是什麽東西。丫環領命執燈到庭前地下一看,見是個黃柬貼,忙彎腰拾起,走到上面送與裴爺。裴爺接過一看,見柬貼一個,上寫:“玉闕掌桂仙吏吳剛致意司寇裴君。偶見名樓,亦生傾慕。其間多少有情這人,多少有情之詩,多少有情之事,非佳名不足以留其勝跡,如‘餐鬆’、‘倚翠’、‘雙鳳’等名,皆才人後着。即司寇未言之‘留雲樓’,亦算巧思,猶非奇絶。剛於桂下用玉斧磨琢二字,以為君傢樓名,令人驚奇詫異,以成一段佳話。匾三字並詩一首,已書於司寇新樓,可上樓一看,便見分曉。”裴爺看完柬貼,又被一陣香風吹去,柬貼已不在手中。裴爺連稱異事。便嚮夫人同一子二女說了一遍,大傢各吃一驚。裴爺站起,命丫環掌燈,同夫人一女二女齊登高樓。
  此樓後半截靠河,一帶雪洞,推去窗子,可以眺遠。後半截在花園內,上面樓中捲簷內本橫一退光漆匾,約有三字寬,未曾寫字。匾下即是一帶粉屏。裴爺到樓上,正值燈月交輝,光射匾上,三個金字乃“聽月樓”,下寫“掌桂仙吏題”。夫人不通文墨,並不則聲。裴爺與兩位小姐尋思,“聽月”二字意味頗見生新。旁有以鬆插嘴叫聲:“爹爹!樓名‘聽月’,雖是仙筆,而文理欠通。衹有賞月、玩月、踏月、見月,月乃太陰之象,無聲無臭,從何處聽起?此名似乎不妥。”裴爺也覺以鬆言之有理,連連點頭。綺霞道:“兄長且慢批評仙筆,請看粉屏上詩句,自然明白。”裴爺命丫環將燈移近屏前,大傢細看那詩,是七言絶句一首。衹見上寫道:
  聽月樓高接太清,樓高聽月更分明。
  天街陣陣香風送,一片嫦娥笑語聲。
  後寫:“詠聽月樓句可博司寇一笑”。
  裴爺見此詩句,與兒女們恍然大悟“聽月”二字之意。以手加額道:“樓名得此仙筆,千古留方矣。”說罷,命丫環移燈,照着一同下樓,重新入席,共飲香醪。夫人道:“據仙柬雲,老爺未言之‘留雲樓’,可是這個名麽?”裴爺道:“一絲不錯!”夫人笑道:“真是活神仙了!”裴爺道:“明日朝罷回來,擺了香案,上匾謝仙。”夫人道:“正該如此。”說罷,大傢暢飲一會兒,盡歡而散,回房安寢。
  過宿一宵,次日起來,裴爺朝罷而回,命傢下對樓擺下香案,同夫人兒女到樓前,有丫環鋪下紅氈,裴爺至親五口大拜八拜,答謝上仙題樓之恩。拜畢起身,又在樓上遊玩一會兒。正纔坐下吃了一杯香茶,見一個丫環稟裴爺道:“樓下有傢人來報:老爺兩位同年,宣大老爺已起用侍讀學士,柯大老爺已起用太僕寺少卿,俱代傢眷來升見過了。方纔有名帖來拜候老爺,請老爺示下。”裴爺點頭:“知道。”吩咐下面傢人,打轎伺候回拜兩處。丫環答應,下樓去了。夫人問道:“來拜老爺是哪兩位同年?”裴爺道:“這兩個同年,總是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人氏。一姓柯,字直夫,號秉正,為人迂拘執構。一姓宣,字學乾,號行健,為人溫雅和平。同為甘氏這婿,乃兩姨連襟。前因公事挂誤,今復起用來京。可喜有幾個同年,不時聚首談心。夫人且與兒女們少坐片時,下官失陪了。”夫人道:“老爺請便!”
  裴爺起身下樓,一直出外上轎,帶了四名傢人,先去拜宣侍讀。見面各敘寒溫闊別,又說到有子登鰲,年已十六,入過學了。裴爺也代他歡喜。即告別上轎去拜柯太僕,敘禮送茶,也談一番寒溫。柯爺問裴爺道:“年兄有幾位令郎令媛了?”裴爺道:“一個小兒,兩個小女。”旋問柯爺幾位令郎令媛。柯爺道:“一個小兒,一個小女。”裴爺道:“你我俱有後人可繼書香,但不知閨中掌珠拾於何人之手?”柯爺道:“事有定數,何必為兒女情長!”裴爺笑道:“年兄言之極是。”說罷,起身告別柯爺。苦留便飯,裴爺道:“今日還有公件未完,容日再來領情罷,將來一秉。”下階出去,柯爺送出大門,見裴爺上轎去了,方轉身入內。
  纔到腰門口,衹聽見中堂上一片喊叫之聲,倒把柯爺吃一大驚。連忙進去一看,原來柯爺的太夫人甘氏,年已半百,秉性忠厚,又兼一身是病,膝下衹生一女,名叫寶珠,年已十六。他生得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女工有描竜刺鳳之能,丈墨有二西五車之富,待字擇婿,未曾出閣。侍女如媚、如鈎隨身服事,也有幾分姿色,終日相伴小姐在閨房,足不出戶。父母十分鐘愛,衹有柯爺不喜女兒吟風弄月,以為古今佳人才子多由於詩,私心挑逗,成人話柄。屢責女兒,無奈女兒酷好吟詩,雖屢被責辱,猶背後吟詠。柯爺一生多疑,每被覺察出來,大鬧幾場。因此父女人和意不和。柯爺又因無子,用千金在蘇州買一豔妾,本是水戶出身,生得有七八分姿色,雖不能詩,也知認字,枕席上又善於奉承。柯爺被媒人哄誘上鈎,買了回來,取各秀林,收在房中。過了幾年,生了一子,柯爺分外歡喜。因子貴母,越發寵愛秀林。其子到了六歲,延師教讀,取名鳴玉,生來聰明,過目成誦。十歲上四書五經俱已瞭然。柯爺愛子心重,且又愛妾,言聽計從。夫人見柯爺寵妾滅妻,又遭遢女兒,心中氣忿不過,與柯爺吵鬧幾回。秀林反幫着出言不遜,氣得夫人病上加病。秀林以為得計,衹望氣死夫人他就可以扶正了。怎奈是水戶出身,每日在風流陣中,俱是棋逢敵手的少年。今見柯爺一年老勝一年,很不暢意,打點偷些野草閑花。柯爺傢法甚嚴,三尺孩童不許入內,內裏女眷又不許出外,弄得秀林心猿意馬,被他拘住,很不耐煩,終日自嗟自嘆,衹與夫人小姐尋事吵鬧,打雞駡狗,鬧得閤宅事安。這日有一雙紅睡鞋曬在窗前,因小姐的丫環如鈎潑水濺濕睡鞋,又被秀林撞見,連皮切肉打丫環、駡主人,大鬧起來。且看下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月樓仙跡 豔妾專房第二回 見姨驚美 拘禮辭婚
第三回 遊園偷情 尋香召釁第四回 拜壽留妹 玩詩逼歸第五回 訓女遺箋 妬姬作祟
第六回 拷逼掌珠 怒傷切戚第七回 計誘老拙 珠拾江心第八回 癡生染病 義友央媒
第九回 面許朱陳 硬寫絶據第十回 聽月題詩 引生遇故第十一回 訪美探樓 遇婢破夢
第十二回 巧試佳人 戲捺書生第十三回 許姻倩筆 赴選登科第十四回 姦相逼婚 怨女離魂
第十五回 新詩免罪 舊好露姦第十六回 謫官憐女 還珠見母第十七回 誤認嶽丈 錯逢嫫母
第十八回 睏園逾墻 完姻拒婿第十九回 正言規友 當道鋤姦第二十回 風散浮雲 情圓聽月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