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中国古都北京   》 序言(2)      Yan Chongnian

  各族文化,熔冶一炉,是古都北京的第四个特征。北京南襟河济,北连朔漠,位于中原耕民族和塞外游牧民族、关外渔猎民族交汇之地,历来为中华民族内部各族融汇和相争之区。正是由于各兄弟民族长期的争局和融合(还有其他原因),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东移,北京才成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北京城的建筑和园林,也汇合了各个民族文化之优长。四方民族,杂居北京,他们的衣食住行,坊里习俗,宗教信仰,岁时纪胜,使北京的市井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世界文化,密切交融,是古都北京的第五个特征。辽南京的清真寺(今牛街清真寺),是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例。到了元代,大都是当时世界的一个文化中心。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明史·外国传》载述86个国家或地区,可见其时中外文化交往之一斑。晚明利玛窦将西方近代文明带到京师,《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自鸣钟等使北京士大夫耳目为之一新。清代康熙时任耶稣会士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后在英国出现中华风格的园林,称为“英华园庭”,法国等也争相仿效。晚清外国在北京设立29个使领馆,中西方文化交往出现新的特征。
  《中国古都北京》内容头绪纷繁,错综复杂,我力求执简驭繁,博观约取。中国17世纪著名画家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本书不是绘画,作者也不是石涛;但《中国古都北京》却像一轴画卷,将历史文化胜迹一幅幅地展示出来。本书再现北京历史文化时,内容务求丰富,史实务尽翔实,图片务冀精美,结构务期严谨。本书的叙述,以时间为经:自石器初晖、青铜文明、燕都蓟城、北方重镇、三燕建都、辽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师至民国北京,划分段落,纵向铺叙;复以事物为纬:自历史事件、名人胜迹、城池宫殿、坛庙寺观、园林陵寝、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岁时节令,分设纲目,横向铺叙。这样经纬交织,纵横错综,以复原中国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但古都北京灿烂的历史文化如经天日月,本书则不若爝火之光。虽纂述并不惬心,但也是辛勤的收获。
  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摄影大师严钟义先生。我和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相识,曾经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相隔多年后,又重温旧谊,推出新版《中国古都北京》,献给中国的读者,也献给世界的朋友。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中国“千人糕”的古老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说,一盘丰盛的糕点,要有人耕田种麦、有人磨麦成粉、有人养鸡生蛋、有人榨蔗制糖等,经过千人之手方能制成,而不只是糕点师一个人的杰作。同样《中国古都北京》的成书,吸取了历史、考古、文物、古建、园林和历史地理等学术研究的成果,还经过编辑、摄影、设计、绘图、印刷等多人之手,为此,谨向各方及诸位敬申谢忱。
  2007年8月8日
  于北京四合书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言(1)序言(2)引言(1)引言(2)金代中都(1)金代中都(2)
金代中都(3)金代中都(4)金代中都(5)金代中都(6)迁鼎大都元大都城(1)
元大都城(2)元大都城(3)百货汇聚科技文化(1)科技文化(2)科技文化(3)
科技文化(4)科技文化(5)中外交流(1)中外交流(2)明代北京北京城池(1)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