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匯評證道西遊記 》
西遊原旨讀法、新說西遊記總批
吳承恩 Wu Chengen
(清)張書紳《新說西遊記》總批
《西遊》一書,古人命為證道書,原是證聖賢儒者之道。
至謂證仙佛之道,則誤矣。何也?如來對三藏雲:“閻閩浮之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多淫多佞,多欺多詐,此皆拘蔽中事。”彼仙佛門中,何嘗有此字樣?故前就盂蘭會,以及化金蟬,已將作書的題目大旨,一一點明,且不特此也,就如傳中黑風山、黃風嶺、烏雞國,火焰山、通天河、朱紫國、鳳仙郡,是說道傢那一段修仙?是說僧傢那一種成佛?又何以見得仙佛同源?金丹大旨,求其註解,恐其不能確然明白指出。真乃強為渺幻,故作支離,不知《西遊記》者也。長春原念人心不古,身處方外,不能有補,故藉此傳奇,實寓《春秋》之大義,誅其隱微,引以大道,欲使學業煥然一新。無如學者之不惜也,悲夫!
《西遊》又名《釋厄傳》者何也?誠見夫世人,逐日奔波,徒事無益,竭盡心力,虛度浮生,甚至傷風敗俗,滅理犯法,以致身陷罪孽,豈非大厄耶?作者悲憫於此,委麯開明,多方點化,必欲其盡歸於正道,不使之復蹈於前愆,非“釋厄”而何?
《西遊》一書,以言仙佛者,不一而足。初不思佛之一途,清靜無為,必至空門寂滅而後成。即仙之一道,雖與不同,然亦不過采煉全真,希徒不死。斯二者,皆遠避人世,惟知獨善一身,以視斯世斯民之得失,漠不相關。至於仁義禮智之學,三綱五倫之遭,更不相涉。此仙佛主事也,今《西遊其文無為,是以讀之亦覺無味。《西遊》是把理學演成魔傳,又由魔傳演成文章,一層深似一層,一層奇擬一層,其實《西遊》又是《西遊》,理學又是理學,文章又是文章,三層並行,毫不相背,奇莫奇於此矣。愛理學理,究其淵微;愛熱鬧者,觀其故事;好文墨者,玩其筆意。是豈別種奇書,所可得同日而語也?
《西遊》凡言菩薩如來處,多指心言。故求菩薩正是行有不得,則反求諸己,正是《西遊》的妙處。聖嘆不知其中之文義,反笑為《西遊》的短處,多見其不知量也。
《西遊》凡如許的妙論,始終不外一個心字,是一部《西遊》,即是一部《心經》。
通人讀書,衹往通處解,所以愈讀愈明;不通人讀書,衹往不通處解,所以愈讀愈不明。即如鄭莊公名寤生,此原不過作者下此一字,便好起惡字,以與後愛段叔一句,作一文章關照。在讀者,不過看通其文意即了,何必定深究其所生?況此不過一乳名,初無甚緊要關係,在為父母宥,原無所不命,而當日未必亦於此,即有心,在後世就生出許多的議論見解。嗚呼!鄭國遠矣,固不得趨而視之,莊公沒矣,又不能起面問之,若必如是解,則晉文公名重耳,豈真兩重耳朵耶?曹操名阿瞞,豈又瞞其父之所生耶?誠如是,則世更有以雞犬牛羊命名者,不知又當作何解?在古人未必有此事,在後世則強要作此解,不過徒以文字之相害耳,烏足以讀古人之書,烏足以解盲人之書也?
《西遊》一書,不唯理學淵源,正見其文法井井。看他章有章法,字有字法,句有句法,且更部有部法,處處埋伏,回回照應,不獨深於理,實更精於文也。後之批者,非惟不解其理,亦並沒註其文,則有負此書也多矣。
天人性命之學,東山泅水之書,已無不道。詩詞傳賦之文,周秦唐漢之時,已無不作。降而稗官、野史之傳奇,多係小說。雖極其精工靈巧,亦覺其千手雷同,萬章一法,未為千古擅場之極作也。孔子云:“述而不作。”蓋上焉者,不敢作,下焉者,又不肯作。回翔審視,幾無可下筆之處矣。長春計及於此,所以合三者而兼用之,本孔、孟之探心,周、漢之筆墨,演出傳奇錦綉之文章,其中各極其妙,真文境之開山,筆墨之創見。寫一天宮,寫一地府,寫一海藏,寫一西天,皆前代之所閣筆,後世之所絶無,信非學貫天人,文絶地記者,烏足以道其衹字也?自古學已遠,文尚富麗,或以誇多,或以爭幻,此不過一大書店,藏經櫃耳。五尺之村童,錄之有餘,何足以言文,又何足以為奇也?
人生學業不成,皆因物欲多故。外邊的魔障,即是內裏的私欲,故云:“心生,種種魔生也。”若一直寫去,未免腐而無味。看他形容欽食之人,則寫出一蝎子精;言非禮之視,則畫出一多目怪。寫得奇異,狀得更奇異。
《西遊》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起,一路編年紀月,歷敘寒暑,魔怪本於陰陽,剋復順乎四時。此乃以山嶽作硯,雲霞作箋,長虹為筆,氣化為文。讀之如入四時寒暑之中,俯仰其間,而奠識風雲之奧妙也。
天地以太極生兩儀四象,樹木以根本發枝葉花果,人以一心生出仁義禮智,一身行出忠孝廉節。是人生在世,如同天地,如同樹木。則學問文章,原本天地之自然。不是長春作出天地自然之文章,正是天地自然有此文章,不過假長春之筆墨以為之耳。夫天地至大,卻不遍寫。起首落筆第一句,先寫一東勝神州,寫一花果山。真是妙想天開,奇絶千古。夫東勝緊對西天,神州緊對佛天。心之精靈無所不通,故曰神洲;身之德行無所不備,故曰佛天。一東—西,一神一佛,以海比地,以西作天,由花結果,從地升天。自心生海島,樹長神洲,以見根深者葉茂,本固者枝榮。莫不本陰陽之氣化,至理之本然。是以有天地,即有風雲氣化,有樹木,即有枝葉花果;有人,即有仁義禮智之心,忠孝廉節之事。是風雲氣化,乃天地自然之文章;枝葉花果,乃樹木自然之文章,仁義禮智,忠孝廉節,乃人生自然之文章,此方是夫子之文章。人若不讀《西遊》之文章,不知《西遊》之文章,而欲以筆墨堆砌,強為文章,又烏睹所謂文章者也?
《西遊》列傳,大半伏於盂蘭會,此即百樣奇花,千般異果,故云明示根本,指解源流。西粱國,即是口舌兇場;火焰山,謂非是非惡海。貪酒好色,迷失本來之業;爭名奪利,何有西天之路?荊棘叢林,不識法門之要,鳳仙郡裏,怠慢瑜迦之宗。心獨故失,正應不服使喚之文;雙鳥失群,卻是回照多殺之旨。有師有徒,玉華州原非盂蘭會,明德止至善,天竺國已伏化金蟬。白虎嶺至精至細,金(山兜)洞極隱極微。前伏後應,各傳說來俱有源由。條目綱領,首尾看去無不關會。全部數十萬言,無非一西,無非一遊。始終一百回,即此題目,此即部法。
心本虛靈不昧,故曰靈臺。返本還元,以復其本來之初,故曰如來,言如其本來之舊也。足以說靈山衹在心頭,可知如來亦並不在心外。凡如許的妙意,皆有生之所未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何以卻寫出許多的妖怪?蓋人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是為不明其德者一翻。於是忠之德不明,則為臣之道有虧;孝之德不明,則子之道有未盡。以至酒色財氣,七情六欲,爭名奪利,不仁不義,便作出許多的奇形,變出無效的怪狀。所以寫出各種的妖魔,正是形容各樣的毛病。此德不明至善終不可止,而如來又何以見也?
三藏真經,蓋即明德新民止至善之三綱領也。而云西天者,言西方屬金,言其大而且明,以此為取,其德日進於高明。故名其書曰《西遊》,實即《大學》之別名,明德之宗旨。
不唯其書精妙,即此二字,亦見其學問之無窮也。
時藝之文,有一章為一篇者,有一節為一篇者,有數章為一篇者,亦有一字一句為一篇者。面《西遊》亦由是也。以全部而言,《西遊》為題目,全部實是一篇。以列傳言,仁義禮智,酒色財氣,忠孝名利,無不各成其一篇。理精義微,起承轉合,無不各極其天然之妙。是一部《西遊》,可當作時文讀,更可當作古文讀。人能深通《西遊》,不惟立德有本,亦必用筆如神。《西遊》、《西遊》,其有裨於人世也,豈淺鮮哉?
大學之效,有三綱領,五指趣,八條目。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經藏之數,有一萬五千一百軍四十八捲。
其中之三百裏,六百裏、八百裏,十萬八千裏,悉照《大學》之數。故開捲以天地之數起,結尾以經藏之數終。
大學之道,至遠至久,故要經歷十四年,十八萬千裏,以見其道之至大至高,原非近功淺學者之所能造。是以一路西來,無筆不是《大學》,無處不是學道。講大學之道,尤為精極。
古人作書,凡有一篇妙文,其中必寓一段至理,故世未有無題之文也。後人不審其文,不究其理,概以好文字三字混過,不知是祭文、是壽文、是時文,是古文。不知是《出師表》寫出老臣之丹心,還是《陳情衷》作出孝子之天性。古人作書,原如風雲展轉,文理相因;後人批書,竟是秦楚各天,毫不相涉。是古人之作書,原自為古人之書,初不計後人之有批,殊不知後人之批書,衹自為後人之批,並不問古人之所作也。
《西遊》原本,每為後人參改筆削,以自作其聰明,殊不知一字之失實,其理難明,文義不可讀矣。安得古本錄之,以為人心之一快?
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足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其中無題不作,無法不備,乃即長春之一部窗稿,並無別故。
但人海以為方外之元微,而多歧其說,及細究其文藝題目。
則亦無可疑議矣。
按邱長春,名楚(處)機,道傢北宗有七祖,長春乃其中之一。勝跡皆在東海勞山。時應元祖之聘,與弟子一十八人,居於燕京西南之長春宮,故此又稱長春真人,蓋即今之白雲觀也。
元人每作傳奇,多摘取中節二十七題,以發明朱註氣稟人欲之要,文章局面,似迥不同。不知其中之題目,則無絲毫有異。
“西遊”二字,實本《孟子》引《詩》“率西”二字。
物欲不除,氣稟不化,其德不明。其德不明,其民亦不新,至善不可止矣。看他先從氣稟人欲,轉到明德,又由明德,轉到新民,然後結到止至善。一層一層寫來,方見學問之有功夫,更見文章之有次第。
或問一部《西遊記》,為何其中寫了多少的妖魔怪物?夫妖魔怪物,蓋即朱註所謂氣稟人欲之私也。朱註講的渾含,《西遊》實分的詳細。什麽是個氣稟?什麽是個人欲?人如何便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而具德便至不明?又必如何方不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迨至不拘不蔽之際,此妖魔之所以盡去,而其德亦不昏矣。是朱註發明聖經,《西遊》實又註解朱註。
氣稟人欲,共擬二十五條,所以亦引二十五個題目,以明具義。凡人有一於此,皆足為大德之纍,而其德已不明,又何以得見本來之所固有,而以止於至善也。
一部《西遊記》,若說是文章,人必不信。再說是經書《大學》文章,人更不信。唯其不信,方見此書之奇。
一部《西遊記》,三大段,一百回,五十二篇,卻首以大學之道一句貫頭。蓋路經十萬八千裏,時歷十四年,莫非大學之道,故開捲即將此句提出,實已包括全部,而下文一百回,三大段,五十二篇,俱從此句生出也。
三藏真經,蓋即明新止至菩,故曰唐三藏。明德即是天理,故曰太白李長庚。《大學》原是大人之學,故云齊天大聖。看他處處抱定,回回提出,實亦文章顧母之法。
三藏真經,何以皆是五千零四十八捲,蓋按《大學》之字數而言也。細查《大學》經傳朱註字數;聖經二百零五字,十章一千五百四十八字,小註衹雲一千五百四十六字,不知何故?朱註三幹一百三十三宇,序文五十六字,章傳一百零五字,共合五千零四十七宇,尚少一字,其數不符。或計算朱之差,抑亦古今之異,然亦不可得而知矣。
人心衹得一個,道心衹有一條,心顧可多耶?然雲《密多心經》者何哉?蓋密音,靜也,團也,寂默也,聖人以此洗心滌慮,遇藏於密也。多心,即氣稟人欲之私也。必須將此種心,條條滌詵,件件寂默,其德方明,而至善乃可止。此所以為《密多心經》,實剋己之全功也。
一部《心經》,原講君子存理遏遇之要,何以雲色不異空?蓋色乃像也,即指名利富貴之可見者而言。此原身外之物,毫無益於身心性命,雖有若無,故曰不異空。又何以雲空不異色?蓋空即指修己為學之事也。人看是個空的,殊不知道明德立之後,祿位名壽無不在其中,與有者無少間,故曰不異色。由是觀之,人以為色者,不知卻是空,所謂“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者是也。人以為空者,不知卻是色,所謂“富傢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者是也。再觀齊景公,有馬千駟,伯夷叔齊,民到於今稱之;孰有孰空,人亦可以概悟矣。玉皇張主,蓋言心也;天蓬元帥,實蔽塞此心者也,捲簾大將,開明此心,九齒釘鈀頓開心上之茅塞者也。剋己復禮,原是心上的一部功夫。所以降妖捉怪,純以行者之為首先要務也。
《西遊》每寫一題,源脈必伏於前二章。此乃隔年下種之法,非冒冒而來電。譬如欲寫一豬八戒,先寫一黑熊精;欲與一鐵扇仙,先寫一琵琶洞;欲寫一寶像國,先寫一試撣心。不惟文章與文章接,書理與書理接,而且題目與題目接,妖怪與妖怪接矣。
看他如許一部大書,裏面卻沉沉靜靜,並無一字飛揚,齊齊整整,亦無一回長短。養成學問,練就手筆,讀之最足以收心養性。
古人典籍多矣,何獨《西遊》稱奇?且緇在蕭寺,深為聖門之所不敢,儒流之所迸棄,何況和尚取經,更覺無味,尤屬扯淡平常之甚者也。有何好處,能令海內稱奇?予初讀之,而不見其奇。繼而求之,似有所得。然亦不過謂與世俗之傳奇無異。再進而求之,方知有題有目,似一部鄉會製藝文字。更加竭力細求,始知足一部聖經《大學》文字。迨知是聖經《大學》文字,其妙不可以言,其苦亦不堪再問矣。
《西遊》一書,原是千古疑案,海內一大悶葫蘆。但其為文,有據理直書者,有隱寓者,亦有藉音藉字者,更有止可以章捨而不可以言傳者。
《西遊》一書,原本真西山《大學衍義》而來。但西山止講格緻誠正修齊,末及平治兩條,《西遊》因之而亦如是。後至明祭酒邱瓊山,始續而補之,詳見《大學衍義》。盞西山講的原是一部至精之理學,長春作的卻是一部絶妙之文章,其名雖有不同,而其義則一也。
如來住在雷音,大士又住在潮音,其寓意絶妙,總言學者格物緻知,返本還元,陳誦讀之外,再無別法。後人不悟不求自己之雷音,反求西域之雷音,捨卻自己之潮音,轉尋南海之潮音,其計亦左矣。
嘗言著書難,殊不知解書亦不易。何則?蓋少則不明,多則反酶,而言多語失,以致吹毛求疵,不知淹沒多少好書,批壞無限奇文,良可惜也!
奇書最難讀者,是查無書可查,問無人可問,有如一百件無頭大案,全要在心上細加研究,非得三二年探功,恐不能讀出其中之妙也。
如來何以單要坐蓮臺?蓋蓮取其出污泥而不染,以喻學者返本還元,盡性復初,非去其氣稟人欲,舊染之污,而不得知其本來也。
夫何以為觀音大士?蓋士為學者之通稱,故曰士。觀音乃所以學大人之學者,故稱觀音大士,此指無位者而言,故又稱白衣大土。看他把方外的許多名目,全然附會成一部理學文章,此更覺奇。但不知當原果有此等名號,抑亦後人因作奇書,憑空捏設編造也。
《封神》寫的是道士,固奇;《西遊》引的是釋伽,更奇。細思一部《大學》,其傳十章,一字一句,莫非釋之之文,卻令人讀之,再不作此想,方見奇書假藉埋藏之妙。
曹溪在廣東韶州府東南,內有南華寺,六祖嘗演法於此,乃仙境也。
此書不妙在談天說地,怪異驚人,正妙在循規蹈矩,不背朱註,將一部《大學》,全然藉一釋字脫化出來,再令人意想不到,真正奇絶。
一部《西遊記》,以東字起,西字終,始於萬花店,結於婆羅蜜,所以為花果山,而遂名為《西遊記》也。
(三晉張南薫註《新說西遊記》晉省書業公記藏板)
西遊原旨讀法
一、《西遊》之書,仍歷聖口口相傳、心心相印之大道。古人不敢言者,丘祖言之;古人不敢道者,丘祖道之。大露天機,所關最重。是書在處,有天神守護。讀者須當淨手焚香,誠敬開讀。如覺悶倦,即合捲高供,不得褻慢。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立言,與禪機頗同。其用意處,盡在言外。或藏於俗語常言中,或托於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戲裏,分其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別其真假。或藉假以發真,或從正以批邪。於變萬化,神出鬼沒,最難測度。
學者須要極深研幾,莫在文字上隔靴搔癢。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神仙之書也,與才子之書不同。才子之書論世道,似真而實假;神仙之書談天道,似假而實真。才子之書尚其文,詞華而理淺;神仙之書尚其意,言淡而理深。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貫通三教一傢之理,在釋則為《金鋼》、《法華》,在儒則為《河》、《洛》、《周易》,在道則為《參同》、《悟真》。故以西天取經,發《金剛》、《法華》之秘;.以九九歸真,闡《參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師徒,演《河》、《洛》、《周易》之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一句有一句之意,一字有一字之意。真人言不空發,字不虛下。讀者須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輕放過去。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世法道法說盡,天時人事說盡。至於學道之法,修行應世之法,無不說盡。乃古今丹經中第一部奇書。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轉生殺之法,竊造化之道,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非一切執心着意,頑空寂滅之事。學者須要不着心猿意馬、幻身肉囊,當從無形無象處,辨出個真實妙理來,纔不是枉費工夫。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大道,乃先天虛無之學,非一切後天色相之邪術。先將禦女閨丹。爐火燒煉批開,然後窮究正理,方有着落。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每宗公案,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多寡不等。其立言主意,皆在分案冠首已明明題說出了。若大意過去,未免無頭無腦,不特妙義難參,即文辭亦難讀看。閱者須要辨清來脈,再看下文,方有着落。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每回妙義,全在提綱二句上。提綱要緊字眼,不過一二字。如首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靈根”即上句字眼,“心性”即下句字眼。可見靈根是靈根,心性是心性,特用心註修靈根,非修心性即修靈根。何等清亮!何等分明!如次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悟徹”即上句字眼,“斷魔”即下句字眼。先悟後行,悟以通行,行以驗悟,知行相需,可以歸本合元神矣。篇中千言萬語,變化離合,總不外此提綱之義。回回如此,須要着眼。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取真經,即取《西遊》之真經。非《西遊》之外,別有真經可取。是不過藉如來傳經,以傳《西遊》耳。能明《西遊》,則如來三藏真經,即在是矣。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每宗公案,收束處皆有二句總結,乃全案之骨子。其中無數妙義,皆在此二句上着落,不可輕易放過。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乃三五合一,貞下起元之理。故唐僧貞觀十三年登程,路收三徒,十四年回東,此處最要着眼。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通關牒文,乃行道者之執照憑信,為全部之大關目。所以有各國寶印,上西而領,回東而交,始終鄭重,須臾不離,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大有破綻處,正是大有口訣處。惟有破綻,然後可以起後人之疑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處,下筆妙處。如悟空齊天大聖,曾經八卦爐鍛煉,已成金剛不壞之軀,何以又被五行山壓住?玄奘生於貞觀十三年,經十八年報仇,已是貞觀三十一年,何以取經時又是貞觀十三年?蓮花洞,悟空已將巴山虎、倚海竜打死,老妖已經識破,何以盜葫蘆時,又變倚海竜?此等處大要着意。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通關牒文,有各國寶印,乃《西遊》之妙旨,為修行人安身立命之處,即他傢不死之方。此等處,須要追究出個真正原由來。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每過一難,則必先編年記月,而後敘事,隱寓攢年至月,攢月至日,攢日至時之意。其與取經回東,交還貞觀十三年牒文,同一機關,所謂貞下起元,一時辰內管丹成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着緊合尖處,莫如芭蕉洞、通天河、朱紫國三案。芭蕉洞,言火候次序,至矣盡矣;通天河,辨藥物斤兩,至矣盡矣;朱紫國,寫招攝作用,至矣盡矣。學者若於此處參入,則金丹大道可得其大半矣。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合說者,有分說者。首七回,合說也。自有為而入無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無不俱備。其下九十三回,或言正,或言邪,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撥火候之差,不過就一事而分晰之,總不出首七回之妙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即孔子窮理盡性至命之學。猴王西牛賀洲學道,窮理也;悟徹菩提妙理,窮理也;斷魔歸本,盡性也;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銷生死簿,作齊天大聖,入八卦爐鍛煉,至命也。觀音度三徒,訪取經人,窮理也;唐僧過雙叉嶺,至兩界山,盡性也;收三徒,過流沙河,至命也。以至群歷異邦,千山萬水,至凌雲渡,無底船,無非窮理盡性至命之學。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批邪歸正,有證正批邪之筆。如女人國配夫妻,天竺國招駙馬,證正中批邪也;獅駝國降三妖,小西天收黃眉,隱霧山除豹子,批邪歸正也。真人一意雙關,費盡多少老婆心。蓋欲人人成仙,個個作佛耳。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寫正道處,有批旁門處。諸山洞妖精,批旁門也;諸國土君王,寫正道也。此全部本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所稱妖精,有正道中妖精,有邪道中妖精,如小西天、獅駝洞等妖,旁門邪道妖也;如牛魔王、羅剎女、靈感大王、賽太歲、玉兔兒,乃正道中未化之妖,與別的妖不同。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演卦象,有重複者,特因一事而發之,雖卦同而意別,各有所指,故不防重複出之。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欲示真而批假之法。如欲寫兩界山行者之真虎,而先以雙叉嶺之見虎引之;欲寫東海竜王之真竜,而先以雙叉嶺蛇蟲引之;欲寫蛇盤山之竜馬,而先以唐王之凡馬引之;欲寫行者、八戒之真陰真陽,而先以觀音院之假陰假陽引之;欲寫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黃風妖之假土引之。通部多用此意。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最難解而極易解者。如三徒已到長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壓住,悟能又有錯投胎,悟淨又貶流沙河,必須皈依佛教,方得正果乎?蓋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雲棧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筆雙寫,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有不同而大同者。如《西遊記》本為唐僧西天取經而名之,何以將悟空公案,著之於前乎?殊不知悟空生身於東勝神洲,如唐僧生身於東土大唐;悟空學道於西牛賀洲,如唐僧取經於西天雷音;悟空明大道而回山,如唐僧得真經而回國;悟空出爐後而入於佛掌,如唐僧傳經後而歸於西天。事不同而理同,總一《西遊》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每到極難處,行者即求救於觀音,為《西遊》之大關目,即為修行人之最要着,蓋以性命之學,全在神明覺察之功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前七回,由命以及性,自有為而入無為也;後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無為而歸有為也。通部大義。不過如是。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三藏喻太極之體,三徒喻五行之氣。三藏收三徒,太極而統五行也;三徒歸三藏,五行而成太極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言唐僧師徒處,名諱有二,不可一概而論。如玄奘、悟空、悟能、悟淨,言道之體也;三藏、行者、八戒、和尚,言道之用也。體不離用,用不離體,所以一人有二名。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寫唐僧師徒,有正用,有藉用。如稱陳玄奘、唐三藏、孫悟空、孫行者、豬悟能、豬八戒、沙悟淨、沙和尚,正用也;稱唐僧、行者、呆子、和尚,藉用也。正用專言性命之實理,藉用兼形世間之學人,不得一例混看。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以三徒,喻外五行之大藥,屬於先天,非後天有形有象之五行可比。須要辨明源頭,不得在肉皮囊上找尋。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寫三徒,皆具醜相。醜相者,異相也,異相即妙相。正說着醜,行着妙。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三徒到處,人多不識,見之驚疑。此等處,須要細心辨別。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寫三徒本事不一;沙僧不變,八戒三十六變,行者七十二變。雖說七十二變,其實千變萬化,不可以數計,何則?行者為水中金,乃他傢之真陽,屬命,主剛主動,為生物之祖氣,統七十二候之要津,無物不包,無物不成,全體大用,一以貫之,所以變化萬有,神妙不測。八戒為火中木,乃我傢之真陰,屬性,主柔主靜,為幻身之把柄,衹能變化後天氣質,不能變化先天真寶,變化不全,所以七十二變之中,僅得三十六變也。至於沙僧者,為真土,鎮位中宮,調和陰陽,所以不變。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寫三徒神兵,大有分曉。八戒、沙僧神兵,隨身而帶。唯行者金箍棒,變綉花針,藏在耳內,用時方可取出。此何以放?夫針把寶杖,雖是法寶,乃以道全形之事,一經師指,自己現成。若金箍棒,乃歷聖口口相傳,附耳低言之旨,係以術延命之法,自虛無中結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縱橫天地莫遮攔,所以藏在耳內。這些子機密妙用,與針鈀、寶杖,天地懸遠。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以三徒喻五行之體,以三兵喻五行之用。五行攢簇,體用俱備。所以能保唐僧取真經,見真佛。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寫悟空,每到極難處,拔毫毛變化得勝。但毛不一,變化亦不一。或拔腦後毛,或拔左臂毛,或拔右臂毛,或拔兩臂毛,或拔尾上毛,大有分別,不可不細加辨別。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寫悟空變人物,有自變者,有以棒變者,有以毫毛變者。自變、棒變者,真變也;毫毛變者,假變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稱悟空、稱大聖、稱行者,大有分別,不可一概而論,須要看來脈如何。來脈真,則為真;來脈假,則為假。萬勿以真者作假,假者作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悟空到處,自稱孫外公,又題五百年前公案。孫外公者,內無也;五百年前者,先天也。可知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乃他傢不死之方,非一己所産之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孫悟空成道以後,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鬧天宮,諸天神將,皆不能勝。何以保唐僧西夭取經,每為妖精所睏?讀者須將此等處,先辨分明,方能尋得出頭義。若糊塗看去,終無會心處。蓋行者之名,係唐僧所起之混名也。混名之名,有以悟的必須行的說者,有以一概修行說者。妖精所睏之行者,是就修行人說,莫得指鹿為馬。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唐僧師徒,每過一國,必要先驗過牒文,用過寶印,纔肯放行。此是取經第一件要緊大事,須要將這個實義,追究出來。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西遊》經人註解者,不可勝數。其中佳解,百中無一。雖悟一子《真詮》,為《西遊》註解第一傢,未免亦有見不到處。讀者不可專看註解,而略正文。須要在正文上看註解,庶不至有以訛傳訛之差。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一、讀《西遊》,首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來覆去,極力參悟,不到嘗出滋味,實有會心處,不肯休歇。郊有所會,再看他人註解,擴充自己識見,則他人所解之臧否可辨,而我所悟之是非亦可知。如此用功,久必深造自得。然亦不可自以為是,尤當求師印證,方能真知灼見,不至有似是而非之差。
以上四十五條,皆讀《西遊》之要法。謹錄捲首,以結知音。願讀者留心焉。
西遊原旨歌
二十年前讀西遊,翻來覆去無根由。自從恩師傳口訣,纔知其中有丹頭。
古今多少學仙客,誰把妙義細追求。願結知音登天漢,泄露天機再闡幽。
先天氣,是靈根,大道不離玄牝門。悟徹妙理歸原本,執兩用中命長存。
還丹到手溫養足,陽極陰生早防惛。趁他一姤奪造化,與天爭權鬼神奔。
觀天道,知消長,陰陽變化憑象罔。收得大藥人鼎爐,七返火足出羅網。
五行渾化見真如,形神俱妙目在享。性命雙修始成真,打破虛空方暢爽。
這個理,教外傳,藥物火候不一般。知的父母生身處,返本還元作佛仙。
愚人不識天爵貴,爭名奪利入黃泉。怎如作福修功得,訪拜明師保天年。
自行人,聽吾勸,腳踏實地休枝蔓。凡竜凡虎急須除,休將性命作妖飯。
翻去五行喚金公,得其一兮可畢萬。神明默運察火候,任重道遠了心願。
心腎氣,非陰陽,金木相並出老莊。除卻假土尋真土,復我原本入中黃。
原本全憑禪心定,培養靈銀壽無疆。不是旁門亂造作,別有自在不死方。
肉屍骸,要看破,莫為饑寒廢功課。道念一差五行分,戒行兩用造化大。
不明正理迷真性,五行相剋受折挫。騰挪變化消群陰,笑他瞎漢都空過。
諸緣滅,見月明,須悟神化是法程。生身母處問邪正,取坎填離死復生。
戒得火性歸自在,除去水性任縱橫。務少搬運功夫客,誰知三教一傢行。
三教理,河圖道,執中精一口難告。金木同功調陰陽,自有而無要深造。
功成自有脫化日,返本還元不老耄。謹防愛欲迷心性,入他圈套失節操。
服經粟,采紅鉛,皆執色相想神仙。誰知大道真寂滅,有體有用是法船。
陰陽調和須順導,水火相濟要倒顛。掃盡心田魔歸正,五行攢處卻萬緣。
戒荊棘,莫談詩,口頭虛文何益之。穩性清心脫舊染,除病修真是良醫。
說甚采戰與燒煉,盡是迷本災毒基。更有師心高傲輩,冒聽冒傳將自欺。
防淫辭,息邪說,壞卻良心壽天折。莫叫失腳無底洞,全要真陰本性潔。
和光混俗運神功,金公扶持隱霧滅。道以德濟始全真,屋漏有欺天不悅。
道為己,德為人,施法度迷方入神。不似利徒多惑衆,自有心傳盜道真。
假裝高明剝民脂,傷天害理總沉淪。陰陽配合金丹訣,依假修真是來因。
未離塵,還有難,莫為口腹被人絆。淺露圭角必招兇,顯晦不測男兒漢。
猿熟馬馴見真如,九還七返壽無算。天人渾化了無生,千靈萬聖都稱贊。
爭道的,仔細參,西遊不是野狐禪。批破一切旁門路,貞下起元指先天。
了性了命有無理,成仙成佛造化篇。急訪明師求口訣,得意忘言去蹄筌。
勇猛精進勤修煉,返老還童壽萬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
|
|
序 | 西遊原旨讀法、新說西遊記總批 |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 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註齊天意未寧 |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 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 清本第九回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 | 明本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麯 老竜王拙計犯天條 | 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 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 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 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 | 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 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 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 第二十回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