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田居儉 Tian Jujian

  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臘月末,古城金陵(今江蘇南京)暗淡而陰冷的一天。
  濃重低垂的烏雲,像峰巒起伏的群山,沉甸甸地壓在南唐紫禁城剝蝕的宮墻上,壓在宮殿鱗次櫛比的黃琉璃瓦殿頂上,壓在禦花園頽圮的太湖石假山和禦道兩側的古柏、古槐上。往日金碧輝煌、氣象森嚴的皇宮,如今到處呈現着國破傢亡、人去樓空的悲慘、凄涼景象。
  遠處,秦淮河與長江匯流處的寬闊水面上,寒風呼嘯,不時地掀起陣陣波濤。一排排洶涌而來的雪浪花,猶如無數頭張着血盆大口的惡狼,貪婪地吞噬着江岸的泥沙。迷蒙的細雨溶解着紛揚的雪花,重重疊疊地浸漬着江畔集結待發的數百艘各式載人和運物的木船。
  從船桅高懸的五顔六色的牙旗,特別是綉有“曹”、“潘”大字的帥旗得知:這是一支班師凱旋、北上汴梁(今河南開封)“獻俘闕下”的船隊。
  經過軍中層層考核遴選出的五百精兵,在正副統帥曹彬、潘美的指揮下,劍拔弩張地分乘各船,監護着日前“肉襢降於軍門”的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即李後主)和王公貴胄,以及宰相殷崇義(降宋後避諱宋太宗趙光義更姓易名湯悅)等朝廷重要官員,還有以李煜的嬌妻小周後為首的衆多後宮嬪妃。當然,更少不了堆積如山的戰利品。那滿裝金銀細軟、珠玉鼎彝、書畫古玩、圖籍經捲等貴重物品的箱籠,早已貼好封條,按着編號井然有序地堆放在載重船上。負責護衛李煜夫婦座船的是翰林副使郭守文,及其調遣的八名全副武裝的士卒,他們分別在首尾兩艙輪流站哨。
  驀然,一組鮮豔奪目的信號旗升起在指揮船的桅桿頂端,各船相繼吹響了呼應啓航的號角。船工們聞聲頓時忙碌起來:撤跳板,收鐵錨,挂篷帆。密集的船衹隨即離開碼頭,在浩瀚的長江江面上依次排成三列縱隊,迎着風濤嚮東駛去。南北兩岸行進着長長的步騎兵警戒隊伍。在漸去漸遠的船隊後面,撒下了女眷們肝腸寸斷的哭泣聲。
  此刻,李煜在船艙中面南而立,着裝格外引人註目:頭上金絲編織的皇冠換成了尋常的布製幞頭,身上綉竜的黃袍被素面的白衫所取代。他茫然若失地凝視着在霏霏雨雪中緩緩後退的六朝古都,直到那“虎踞竜盤”的石頭城城垣上凸凹相間的雉堞模糊不清,最後消失在地平綫為止。
  心頭充滿了無限惆悵的李煜,此時痛苦地意識到自己正扮演着三國時期吳後主孫皓,以及南朝時期陳後主陳叔寶的悲劇角色。他萬萬沒有想到,從皇帝到囚徒,這種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歷史安排得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衹是時間不同而已。
  關於孫皓降晉和陳叔寶降隋的始末,李煜在少年時代面對青燈黃捲,悉心讀史時就已熟知。《晉書·王傳》、《陳書·後主本紀》敘述的那些史實,他至今還記憶猶新。
  那是在他降宋的695年前,發生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的事情。西晉鹹寧五年(公元279年),西晉司馬氏集團在代魏滅蜀十多年以後,為了早日統一天下,又調動水陸兵馬二十多萬人分六路大舉徵吳,在東西千裏邊界綫上多處出擊。在此之前幾年,益州刺史、竜驤將軍王,就奉晉武帝司馬炎之命,在巴山蜀水間督造戰艦,操練水軍。其船衹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亙古罕見。每艘戰船甲板長一百二十步,儼然一座小城,上起樓櫓,開四出門,可容納二千餘人,還可在甲板上面跑馬。戰船船首繪有猛禽怪獸圖相,以鎮“江神”。當時,船塢工匠砍鑿木料濺下的碎片,就像飄飛的鵝毛大雪覆蓋江面,並隨着奔騰的江水漂嚮下遊。
  機智敏銳的吳國建平(今四川巫山)太守吾彥,居安思危,見微知著,他從江邊撈起散發着新木清香的斷片奏請孫皓厲兵秣馬,尤其要加強要塞建平防務,以防晉軍水師東進吞吳。吾彥強調:衹要守住建平,晉軍就不敢貿然入侵。可惜,玩物喪志的孫皓,對吾彥的報警奏疏當耳旁風,對大江上下枕戈待發的晉軍掉以輕心。吳國以吾彥為代表的一些守城將領,怒於孫皓麻木不仁,衹好擅自行動,指揮部下在長江險磧要害處架設橫江鐵鎖,並於水下暗置高大的圓錐形鑄鐵,用以攔截或重創晉軍戰船。
  不想,這一佈防很快便被王安插的間諜探知,及時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王接到司馬炎出兵伐吳的詔令以後,立即率領七萬水師配合各路步軍沿江東下。他先以少數擅長踏波逐浪的士卒,駕駛數十張大型木筏在前清障開路。為了迷惑吳軍,又在木筏上縛草為人,被甲執仗。木筏一旦遇到鐵錐,便奮力衝擊,或將其撞翻,或將其拖走。木筏之後,緊緊跟着大批戰船,每衹戰船的船頭,都架有長十餘丈、粗數十圍的火炬,裏面灌滿油脂。如果發現鐵鎖橫江,便立刻點燃火炬,熊熊烈火瞬間就能把鐵鎖熔斷,大批戰船則可順流鼓棹,乘風破浪,魚貫前行。吳國沿江各城守軍,見晉軍水師船堅兵勇,銳不可擋,或落荒而逃,或獻城出降,遂使王所部勢如破竹,一路兵不血刃,攻剋江陵,直逼建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目錄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