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有國有傢皆是夢 為竜為虎亦成空(7)
梅毅 Mei Yi
郭威誅劉銖而赦其傢,果真難得。相比之下,後梁“太祖”朱溫耍陰狠缺德得多。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先前與朱溫相爭,後來勢蹙投降,被授與金吾上將軍。朱溫稱帝後,其侄子朱友寧的老婆哭訴,表示自己丈夫從前打仗時為王師範所殺,現在要報仇。老朱咬牙切齒,大叫“幾忘此賊”,馬上派軍人到洛陽族誅已經降附兩年多的王師範及其一傢宗族二百多口,挖一大坑統統埋掉。王師範臨死倒有大傢風範,說:“死乃人生難免,但長幼不可失序,應按輩份受殺。”於是王姓宗族飲酒臨刑,少長排序,依次於大坑旁受戮,“人士痛之”。老朱這種度量,比起老郭就天上地下。
安定京城後,郭威先搬出李太後這塊“招牌”,以她的名義任命自己親信文臣武將:王峻為樞密使,王殷為侍衛騎軍都指揮使,郭崇威為侍衛騎軍都指揮使,曹威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全部軍權,皆入“郭傢將”之手。
隱帝死後,後漢皇室還有以下諸人: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劉崇、後漢高祖的堂弟忠義節度使劉信,後漢隱帝的弟弟劉承勳。倒黴的是,最該承襲帝位的隱帝之弟劉承勳一直重病在身,根本不能為帝。劉崇的兒子武寧節度使劉贇自少年時代就為後漢高祖喜愛,由此,郭威便以群議為名,上稟李太後,備法駕去徐州迎劉贇為帝。同時,他派太師馮道前往迎奉。官場不倒翁馮道一生經歷數位“帝王”,深知世道險惡,臨行,他問郭威:“您派我此行,不是讓我去騙人吧?”郭威信誓旦旦:“奉迎新帝,實出忠心1其實,郭威當時心中所憂,正是因劉崇在河東、劉信在許州、劉贇在徐州,皆占據重鎮要衝,假使這三人登高一呼,以興復為辭,天下亂起,真不知如何收拾這一亂攤子。現在,假裝迎立劉贇為帝,三鎮宗室必然麻痹,劉贇被騙離開老窩徐州,劉信嚮來庸識無謀。除掉這兩個人,衹剩劉崇一人就很容易對付。
眼見諸事妥當,郭威便以契丹入寇為由,親率大軍出發,對外聲稱是往北方禦寇。京城大事,皆委之於親信王殷、王峻二人。
公元950年陰歷十二月十六日,郭威大軍渡河,在澶州駐軍。二十日,一大早,大軍開拔前,“諸軍將士大噪趨驛(捨),如墻而進,帶(郭威)閉門拒之。軍士登墻越屋而入,請帝(郭威)為天子。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搶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諸軍遂擁帝南行。”乍看史書,郭威完全是被兵士“強姦”的忠臣,無奈纔當皇帝。史臣就是這麽好玩,乍乍乎乎,活靈活現,最後連他們自己都相信這些謊言都是“真實”。總之,“總導演”郭威大獲成功,變傢國為,終成帝業。
當然,事已至此,郭威不像袁世凱那麽着急。他率軍不緊不慢往都城汴梁回還,“乃上太後棧,請奉宗廟,事太後為母。”老宰相竇固貞自然知趣,“師百官出迎拜謁,因勸進。”無奈,李太後下詔先任郭威為“監國”,即代理皇帝。詔誥之中,也有如下語句:“……老身未終殘年,屬此多難,唯以衰朽,托於始終。(郭監國)載省來箋,如母見待,感認深意,涕泗橫流。”老太後心中痛楚,可見一斑。四年之後,李太後病死於宮,也算善終。
此時,原本被群臣迎奉為帝的原武寧節度使劉贇已經行至宋州,郭威知道這小夥子是囊中之物,便派郭崇威率七百騎前往“迎候”,並命太師馮道回京。同時,郭威又命自己嫡係將領馬鐸“將兵詣許州巡檢”,前去“處理”忠武節度使劉信。
宋州距汴梁不到三百華裏,忽聞有一隊精騎趕到,劉贇也大驚,忙令人緊閉城門,並親自登上城樓問郭崇威此來何意。郭崇威仰頭答言:“澶州發生軍變,郭公(郭威)擔心陛下安危,特意派我來護駕,別無他意。”劉贇不信,招郭崇威入城,“(郭)崇威不敢進。”太師馮道出城,與郭崇威嘀咕半天,郭將軍纔肯下馬,隨馮太師入城,“(劉)贇執(郭)崇威手而泣。”劉贇小夥子很厚道,傢國多難,世道艱難,也沒對郭崇威多生疑慮。郭崇威心情鬼胎,說了幾句安慰話,托辭出城。
劉贇的手下董裔(官職為徐州判官,即劉贇做節度使時的參謀長)進言勸說:“我看郭崇威剛纔神情慌張,必有異謀。現在,外面紛傳郭威已經稱帝,陛下您如果再往前行,恐怕要大事不好。應該馬上召張令超來,諭以禍福,讓他連夜進攻郭崇威,劫奪其兵,然後,我們一行人奉擁陛下,掠睢陽金帛,召募士卒,嚮晉陽方向方向挺進(劉贇之父劉崇當時坐鎮晉陽。)京城新定,郭威肯定無暇追殺我們。”
劉贇猶豫不决。此時,他心存幻想,總覺自己名義上已經是皇帝,離京城三百裏不到,如果郭威沒有異心,自己先行逃走,反倒授人口實。董裔所言的張令超,原本是與馮道一起來迎奉他為帝的“護聖指揮使”,手下也有數千精兵。
該斷不斷,必受其亂。劉贇舉棋不定之間,郭崇威急急火火秘見張令超,告訴他郭威已經被擁立為新帝,與其為舊主殉葬,不如替新朝立功。五代武將多無“忠君”之念,郭威又威名素著,張將軍想了一會,非常痛快,馬上“師衆歸之”,順便又劫持了劉贇自己鎮內的數百私兵。這樣一來,劉贇成為真正的“孤傢寡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