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孔明智退司馬懿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卻說魏延被魏兵睏在垓心,左衝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太半。正危急之間,忽然喊聲大至,一彪軍殺入,乃是牙門將、裨將軍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二將合兵一處,大殺一陣,魏兵方退。二將慌忙奔回寨時,營中皆是魏兵旌旗,寨中申耽、申儀殺出。魏延、王平徑奔列柳城,來投高翔。此時高翔聞知街亭有失,盡起列柳城之兵前來救應,正遇延、平二人,言說已折了三處,如何去見丞相。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復街亭。”當時三人在山坡下商議已定。待天色將晚,兵分三路。
卻說魏延引兵至街亭,不見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輕進,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見高翔兵到,二人共說魏兵不知在何處,正沒理會,又不見王平兵來。忽然一聲炮響,火光衝天,鼓聲震地,魏兵齊出,把魏延、高翔圍在垓心。二人往來衝突,不得脫身。忽聽得山坡後喊聲若雷,一彪軍殺入,乃是王平,救了高、魏二人,徑奔列柳城來。比及奔到城下時,城邊早有一軍殺到,旗上大書“魏都督郭淮”字樣。原來郭淮與曹真商議,恐司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來取街亭;聞知司馬懿、張郃成了此功,遂引兵徑撲列柳城來。正遇三將。但是蜀兵皆從魏兵內殺出來,中傷者太半,如何戰得生力軍?因此又被郭淮大殺一陣。魏延恐陽平關有失,慌與王平、高翔望陽平關來。
卻說郭淮收了軍馬,乃與左右曰:“吾雖不得街亭,卻取了列柳城,亦是大功也。”引兵徑到城下叫門,衹見城上一聲炮響,旗幟皆竪,當頭一面大旗,上書“平西都督驃騎大將軍司馬懿”。懿撐起懸空板,倚定護心木欄桿,大笑曰:“郭伯濟來何遲也?”淮大驚曰:“吾今又不出仲達之手矣!”遂入城。相見已畢,懿曰:“今街亭已得,諸葛亮必走矣。公可速與子丹星夜追之!”郭淮從其言,出城而去。懿喚張郃曰:“子丹、伯濟,恐吾全獲大功,故取此地城池。吾非獨欲成功,乃僥幸而已。吾料魏延、王平、馬謖、高翔等輩,必去死據陽平關也。吾若去取此關,諸葛亮必隨後掩殺,中其計耳。兵法雲:‘歸師莫掩,窮寇休追。’若追,必死敵手。吾今卻從小路抄蜀兵之後,盡奪其輜重。汝可從小路抄箕𠔌退兵。吾自引兵當斜𠔌之兵。若彼敗走,不可相拒,衹宜中途截住,馬匹輜重,可盡得也。”張郃受計,引兵一半去了。懿下令:“徑取斜𠔌中道,必至西城;雖然山僻小縣,乃是蜀兵屯糧之所,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總路。若得此城,三郡再可復矣。”於是司馬懿留申儀、申耽守列柳城,自領大軍取三路而進。
卻說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忽報王平使人賫圖本至。孔明喚入,左右呈上圖本。孔明就文幾上拆開視之。孔明看畢,拍案大驚曰:“馬謖真匹夫,坑陷吾軍,早晚必有長平之禍也!”昔日,趙括、白起之事,長平折軍四十萬。急欲差人去換馬謖回還。長史楊儀問曰:“丞相何故大驚乎?”孔明曰:“吾觀此圖本,失卻要路,占山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圍合,斷其汲水道路,不須二日,軍自亂矣。若街亭有失,吾等何歸也?”儀曰:“某雖不纔,願替馬幼常回。”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付與楊儀。恰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孔明跌足長嘆曰:“大事去矣!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擊,衹鼓噪吶喊,為疑兵驚之。彼自走矣,亦不可追之。待軍退盡,便投陽平去。”又令張翼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又傳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又令馬岱、姜維斷後,先伏於山𠔌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又令馬忠引兵去搦曹真廝殺。又差心腹人,分投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精兵,退去西城縣,連夜催並各處兵皆歸漢中。此時孔明正在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報馬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風擁而來。孔明身邊別無大將,衹有一班兒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訖,衹有二千五百軍在城中。衆官聽得這般聲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衝天,兩路分兵望西城縣而來。衹見西城之分,雨土紛紛,紅日昏暗,遂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華陽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正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手捧寶劍,右有一童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笑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太持疑而退兵也?”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可宜速退。”因此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兵遠去,撫掌而笑。衆官無不駭然,乃請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故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兵投山北小路而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衆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以某等之心,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皆被司馬懿所擒也。”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是司馬懿,必有別論矣。”遂下令,教西城百姓,盡隨軍入漢中,“司馬懿不久復來也。”於是孔明遂離西城,望漢中而走。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陸續而來。
卻說司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後鼓聲震地,喊殺連天。懿回顧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衹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魏兵皆棄甲拋戈而逃。行不到一程,山𠔌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桿大旗,上書“左護衛使竜驤將軍關興”。山𠔌應聲,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軍心中驚疑,不敢久停,衹得盡弃輜重而去。興、苞二人皆遵將令,不敢追襲,多得軍器糧草而歸。當時司馬懿見山𠔌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此時曹真聽知孔明退兵,急引軍追趕。山背後喊聲震地,鼓角喧天,蜀兵漫野而來,為首大將,乃是姜維、馬岱。真大驚,急退軍時,先鋒陳造已被馬岱斬之。真引兵鼠竄而還。蜀兵連夜皆奔回漢中。
卻說趙雲、鄧芝伏兵於箕𠔌道中,聽的孔明傳令回軍,二人商議曰:“魏兵知吾軍退,必來追也。吾先引一軍伏於其後,公卻引軍打吾旗號,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護送也。”
卻說郭淮提兵再回箕𠔌道中,乃喚先鋒蘇顒分付曰:“蜀將趙雲,世之英雄,非等閑之輩,汝可小心提防。彼軍若退,必有計也。”蘇顒欣然曰:“都督若肯接應,某當生擒趙雲。”遂引前部三千兵,徑奔箕𠔌。看看趕上蜀兵,衹見山坡後閃出紅旗白字,上書“常山趙雲”。蘇顒急收兵退走。行不到數裏,忽喊聲大震,一彪軍撞出,為首大將,挺槍躍馬,大喝曰:“汝見趙子竜否?”蘇顒大驚曰:“這裏又有趙雲!吾不能生矣!”措手不及,被子竜一槍刺死於馬下。餘軍潰散。子竜迤邐前進,背後又一軍到,乃郭淮部將萬政也,來與蘇顒報仇。子竜見魏兵追急,乃勒馬挺槍,立於路口,待來將交鋒。蜀兵約行三十餘裏,魏兵尚然不到。萬政認得是趙雲,不敢前進。子竜等的天色黃昏,方纔撥回馬緩緩而進。郭淮兵到,萬政言子竜英雄如舊,因此不敢近前。淮傳令,教軍急趕,政令數百騎壯士趕來。行至一大林,忽聽得背後大喝一聲曰:“趙子竜在此!”驚得魏兵落馬者百餘人,餘者皆越嶺而去。萬政勉強來敵,被子竜一箭射中盔纓,驚跌於澗中。子竜以槍指之曰:“吾饒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趕來!”萬政脫命而回。子竜護送車仗人馬,望漢中而去,沿途並無失遺。曹真、郭淮復奪三郡以為己功。
卻說司馬懿分兵而進。此時蜀兵盡回漢中去了。懿引一軍復到西城,因問遺下居民及山僻隱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又無武將,衹有幾個文官,別無埋伏。武功山土民告曰:“關興、張苞各有三千軍轉山吶喊,鼓噪驚追,又無別軍,並不敢廝殺。”懿悔之不及,仰天嘆曰:“吾不如孔明也!”遂安撫了諸處軍民,引兵徑回長安,朝見魏主。叡曰:“今日復得隴西諸郡,皆卿之功也。”懿奏曰:“今蜀兵見在漢中,未盡剿滅。臣乞天下之兵並力收川,以報陛下。”叡大喜,令懿即便興師。忽班內一人出而奏曰:“臣有一計,以獻陛下,足可定蜀、吳也。”未知獻計者何人,且聽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前言 | 序 | 引 | 三國志宗僚 |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 | 劉玄德斬寇立功 | 安喜張飛鞭督郵 | 何進謀殺十常侍 | 董卓議立陳留王 | 呂布刺殺丁建陽 | 廢漢君董卓弄權 | 曹孟德謀殺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關三戰呂布 | 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 | 袁紹孫堅奪玉璽 | 趙子竜磐河大戰 | 孫堅跨江戰劉表 | 司徒王允說貂蟬 | 鳳儀亭布戲貂蟬 | 王允授計誅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長安 | 李傕郭汜殺樊稠 | 曹操興兵報父仇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