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國人史綱 》
三 朋黨——兩個政客集團的鬥爭
柏楊 Bai Yang
在藩鎮和宦官夾縫中,唐王朝中央政府又出現朋黨鬥爭,使唐王朝的命脈,不絶如縷。
本世紀(九)二十年代後,中央政府高級官員,分裂為兩個政客集團,一稱“李黨”,一稱“牛黨”。李黨重要人物有李德裕、李紳、鄭罩;牛黨重要人物有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閡。註意他們的成分:李黨多是世傢士大夫,出生高貴的門第。牛黨是寒門上大夫,出身平民。
遠在八○八年,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當宰相時,政府舉辦一項特種考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進士出身,擔任縣級政府中等官職的牛僧孺和李宗閡,在考試時,對政府有深刻的批評。李吉甫老羞成怒,認為這是攻擊他自己。結果主考官以下,全部官員都予以貶竄,牛、李二人在李吉甫當權期間,也一直不能升遷。這件事本應該到此為止,可是李德裕卻認為老爹遭受的侮辱太大,對牛、李的懲處太輕,决心繼續予以打擊。十三年後的八二一年,科舉考試發生醜聞。李宗閡(牛黨)、李紳(李黨)都嚮主考官有所請托,可是發榜之後,李宗閡的請托如願以償,而李紳的請托落空。李德裕抓住這個機會,聯合李紳嚮皇帝揭發,主考官和李宗閔全被貶謫。李德裕這種為父報仇的作法,促使政府高級官員分為兩大陣營,互不相容。八二二年,李逢吉(牛黨)當宰相,把李德裕(李黨)逐出長安。八二三年,第十五任皇帝李恆在文武百官中,發現衹有牛僧孺(牛黨)沒有受過賄賂,親自選拔他當宰相。李德裕(李黨)誤會是李逢吉(牛黨)引薦,把二人更恨入骨髓。八二五年正月,牛僧孺(牛黨)對新登極的第十六任皇帝李湛的荒淫,感到失望,自動辭職。李逢吉(牛黨)也被迫辭職,出任地方官員。八二九年,宰相裴度極力推薦李德裕(李黨)的才能,李德裕入朝就任宰相。而李宗閡(牛黨)藉着宦官的力量,也被任命為宰相。兩黨巨頭,短兵相接。但李宗閡(牛黨)因有宦官的支持,顯然占有上風,衹幾個月工夫,就把李德裕和他的黨羽,排擠到中央政府之外。任命李德裕當義成戰區(河南滑縣)節度使,稍後再出任西川戰區(四川成都)節度使;召回牛僧孺(牛黨)再任宰相。
李德裕任西川節度使時,吐蕃王國維州(四川理縣)主將,舉城歸降,這個失陷已久,百戰不剋的險要,物回原主,李德裕興奮之餘,立即擬具乘勢收復失土的反攻計劃。可是李宗閔、牛僧孺為了打擊李德裕,宣稱:“中國跟吐蕃和解,唯‘信’與‘誠’而已,得到一個維州,算不了什麽。而失去信和誠,就不能立國。”命李德裕退出維州,交回降將。吐蕃王國就在邊境上把降將和他們的傢屬以及隨從約千餘人,全部用酷刑處死,用以鎮壓內部的叛變和嘲弄中國官員的顢頇。交回降將的决定,引起公憤。八三二年,牛僧孺被迫辭職,李德裕被徵入朝。
李德裕入朝後,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能使兩個政客集團和解。身為牛黨的長安市長(京兆尹)杜棕嚮李宗閔(牛黨)建議:由李宗閔推薦李德裕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知貢舉),李宗閔不同意。杜保退而求其次的又建議:由李宗閔推薦李德裕擔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當時稱“大門官”(百官朝賀時由御史大夫率領,地位跟宰相相等),李宗閔勉強同意。杜棕就去通知李德裕,李德裕感激的流下眼淚。可是李宗閔沒有這種偉大的胸襟和見識,他第二天就變了卦。李德裕認為受到戲弄,恚恨更深。和解機會,一去不返。
明年(八三三),第十七任皇帝李昂任命李德裕當宰相,李德裕跟新任御史大夫鄭罩,聯合反擊。李宗閔失敗,被貶出長安。但宦官們不喜歡李德裕孤高不買賬的態度。八三四年,皇帝又把李宗閔召回長安擔任宰相,而把李德裕貶謫。八三五年,李宗閔為廠營救他的同黨,觸怒皇帝,再次被貶出長安。李德裕屢次失敗之後,瞭解到宦官的重要,開始效法牛黨,也跟宦官勾結。於是,八四○年,在宦官的牽引下,他再度被召回長安,出任宰相。恰巧昭義戰區(潞州·山西長治)節度使劉從諫病逝,他的兒子劉稹打算效法河朔四鎮,由自己襲位。李德裕堅持討伐,劉稹兵敗被殺。李德裕遂宣稱牛僧孺、李宗閔曾寫過信給劉稹,這些信件雖然無法提出,但那是因為劉稹看了後即行焚毀的緣故。尤其精彩的是,一個被俘的叛軍官員,願出面證實確有此事。洛陽副市長(河南少尹)也報告說:當劉稹失敗的消息傳到洛陽時,牛僧孺曾有過一聲嘆息(當時牛僧孺被貶到洛陽辦公)。
這是李德裕最毒辣的一着,企圖藉“誣以謀反”手段,屠殺他的對手。幸而牛黨有宦官的幫助,牛僧孺衹被貶竄到邊遠地區。而李德裕的日子也不多了。八四六年,第十九任新皇帝李忱即位,他在當親王時就厭惡李德裕,於是也把李德裕貶謫。
兩個政客集團的重要人物,到此全部從中央政府清除,而且不久都先後死於貶所。朋黨鬥爭從八二一年到八四六年,為時二十六年。從上面所敘述的鬥爭形態的簡單輪廓,可看出二十六年間中央政府人潮洶涌的混亂現象,幾乎每年都要發生一次“轟然而至”和“轟然而去”的浪潮。李黨當權,李黨黨羽全部調回,牛黨黨羽則被逐走。牛黨當權時亦然。他們像蟲蛆一樣,沒有政治理想,衹有私人恩怨,看不到遠景,衹看到眼前一寸的現實利益。個別檢查,如李德裕的能力,牛僧孺的道德,都使人尊敬。可是,衹要一涉及黨派,便立刻失去理性。
牛李兩個政客集團的鬥爭,基本動力是私人恩怨。造成私人恩怨的原因,由於統治階層內哄。統治階層中,自覺受盡委屈的世傢出身的官員,集結在李德裕、鄭覃的旗幟之下,對平民出身的官員排斥。而平民出身的官員也集結在牛僧孺、李宗閔的旗幟之下反攻。
門第世傢的好景,隨着大分裂時代的結束而黯然。科舉考試制度使一些他們所輕視的平民,滲透到統治階層,威脅他們的出路。舊的既得利益集團對硬擠進來分一杯羹的新興分子,感到莫大地恐懼與厭惡。於是努力掙紮,異口同聲地指責進士出身的官員“輕北、“浮滑”,用以打擊新興的平民力量。為了根本斷絶平民參政的機會,李德裕曾主張停止考試。他嚮第十八任皇帝李炎提出理由說:“政府官員,必須任用世傢子弟,因為他們從小就熟習官場生活。對政府典章制度,比較熟習。用不着特別訓練,就具有官員們所必需的禮節和風度。而平民出身的官員,即令有十分才幹,卻對這些絲毫不懂。”幸而李炎還沒有荒謬到跟李德裕一樣程度,考試制度纔算保持下來。
——註意的是,李德裕雖然恨透了考試制度,並故意炫耀他不是進士出身,但他內心卻強烈羨慕。衹有牛黨智囊杜棕洞察到這個酸葡萄的秘密,所以建議由李德裕擔任主考官,企圖使世傢和寒門在李德裕身上融合為一。可惜李宗閔沒有這種智慧。
朋黨鬥爭歷時二十六年,這是門第世傢殘餘勢力最後一次反撲。當下世紀(十)進入小分裂時代時,殘酷而持久的混戰,全以軍功衡量人才,土地的荒蕪又促使大傢族崩潰。門第世傢纔從中國歷史上消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 第一章歷史舞臺 | 一 空中·馬上 | 二 河流·湖泊 | 三 山 | 四 沙漠·萬裏長城 | 五 城市 | 六 地理區域 | 七 演員 | 第二章神話時代 | 一 開天闢地 | 二 五氏 | 三 東西方世界 | 第三章 傳說時代 | 一 黃帝王朝 | 二 姬軒轅 |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 四 東西方世界 |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 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 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 | 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