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鮮卑血漢族魂的偉大君王(3)      梅毅 Mei Yi

  太武帝時,崔浩想“大整流品,明辨姓族”,得罪了不少鮮卑權貴,並最終導致他數族被誅。如今,鮮卑帝王自上而下進行漢化,竟然能一舉成功。
  當然,孝文帝的“門閥主義”並沒有得到廣泛支持,漢族重臣李衝等人都堅决反對,他們紛紛以“賢才主義”為宗旨,站在士人立場上抵製門閥主義矯枉過正的形式化。但是,中華之事,有時要達至成功,往往需要“矯枉過正”才能行得通。凡事皆有利有弊,孝文帝大興門閥,鬍漢高門倒是一泯界限,北朝的“寒人”階層除有武功外,再無寸進之階。因此,武人階層樂於見天下“有事”。原先的六鎮鮮卑將士逐漸喪失了“國人”崇高的地位,見摒於“清流”之外,最終揭竿而起,給北魏皇權造成了致命的重擊。
  孝文帝遷都、改姓等等舉措,一直以來並沒有遇到根本性的抵製和反抗,但他的太子元恂卻“以身作則”,首先有驚人之舉。太子元恂“體素肥大,苦河南地熱,常思北歸。”孝文帝賞賜他堂皇漢製朝服,太子元恂衹在上朝時穿穿裝樣子,一回東宮就又換上“鬍服”。中庶子高道悅為東宮官屬,常常苦諫,勸他別惹父親不高興,這位十四歲的大胖孩子不僅不領情,內心十分仇恨跟前這位嘮嘮叨叨的大儒。其實,所有這些表現,不過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放在常人身上也罷,但身為太子,一舉一動就是天大的事情。
  公元496年10月的一個晚上,孝文帝外出,太子元恂與左右密謀,召牧馬輕騎,率衆想逃離洛陽,夜奔平城。臨行,他竟手刃高道悅,親自刺死了苦口婆心的屬官。
  察見宮內亂起,同為宗室的禁軍首領元儼立刻守住皇宮及洛陽各個城門,元恂畢竟羽翼未豐,東竄西竄,跑到半夜也沒能跑出去。尚書陸琇得知消息,連夜疾馳,奔告孝文帝。
  孝文帝“大駭”,又不敢聲張,仍舊繼續按既定行程,到達目的地後纔不緊不慢地還宮。回洛陽後,孝文帝立刻把元恂逮至御前,親手用大棒教訓他。氣急之下,他又令其弟鹹陽王元禧代自己猛揍這個忤逆之子,“扶曳而出,不起者月餘”。喘定後,孝文帝馬上於清徽堂召見群臣,議廢太子。
  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衝都是太子名義上的保傅,“並免冠稽首而謝,”表示自己有訓導無方的責任。孝文帝並未遷怒於人,表示:“卿所謝者,私也;我所議者,國也。古人有言,大義滅親。今元恂違反背尊,欲跨據恆朔謀逆。天下未有無君之國,此小兒今日不滅,乃是國傢大禍。”於是,廢元恂為庶人,拘於洛陽,“以兵守之,服食所供,粗免饑寒而已。”這位太子身陷囹圄,頗知咎悔,常常一捲佛經在手,很是歸心嚮善。但是,生於天傢,有些過錯絶對犯不得。一年後,孝文帝巡視代地,中尉李彪上奏說太子又與左右謀逆。已經對元恂大感寒心的孝文帝不問真偽,派兄弟元禧攜詔書毒酒,於河陽監所賜死元恂,時年十五,“以粗棺常服”,隨便找個地方在當地埋掉。更可惜的是,他母親白死了,兒子並沒有當成皇帝。
  除此以外,鮮卑勳貴穆秦、陸睿等人也不喜南伐遷都漢化之舉,想擁立宗室陽平王元頤,最終都為孝文帝鎮壓,並未造成太大的事端和動蕩。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還有不少細微之處,諸如改定官製,一洗昔日雜亂無章的鮮卑舊製,非常係統地統一了內外文武官員的職號;又改定律令,廢除殘忍的NFDAC首、腰斬等酷刑,除去了從前北魏族誅連坐甚衆的酷法,顯示出孝文帝的仁德大度。
  北魏孝文帝初期(其實是在文明馮太後掌權時期),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即均田製。太和九年(485),北魏頒布均田法。法律規定:男子十五歲以上,國傢授給露田(不栽樹木的田)四十畝,女子二十畝。此外,還授男子桑田二十畝,需對每傢課種桑五十株,棗樹五株,榆樹三棵。不適合種桑樹的地方,男子授麻田四十畝,女子五畝。均田法還規定,桑田可留給農民作“世業”,死後可以不歸還國傢,其餘土地,身死時要還給國傢。因此,這些舉措限製了農民的自由遷徙,保障了北魏的租調來源。均田製製定得嚴密,充分照顧到田地的肥瘦、遠近、寬窄等諸多因素,同時,又輔以“三長製”,強化了地方組織,搜括蔭戶,最終使北魏均田製的實施順利而到位,“課有常準,賦而恆分”,不僅對當時中國北方的農業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鮮卑國傢的經濟結構,使得農業逐漸占據了絶對重要的地位,加速了鮮卑王朝脫離奴隸製的過程。
  一生事業萬古流芳回溯中華歷史,仔細推敲,可以發現北魏孝文帝是中華民族大融合過程中最最關鍵的人物之一。正是從他開始,漢人漸漸消除了對“鬍”族統治者的惡感,消除了以往中原地區最難泯滅的民族界限,使北人南化,南人北化,文治武功,源遠流長。孝文帝,如此雄纔大略之主,把鮮卑種族的勃勃生機,註入至漢文明衣冠禮儀之中,精粹相揉,惠及海內,大隋盛唐,皆由此肇源而出。
  太和二十一年(497)夏,孝文帝改革順利進行,便又想彰顯武功,發兵二十萬,直嚮南朝殺來。但天下事無完滿,孝文帝南伐沒有多大成功,在宛城還被南朝南陽太守房伯玉埋伏的虎紋衣士兵差點暗殺掉,受驚匪淺。左兜右轉,魏軍也沒有占得什麽大便宜。太和二十二年秋末,南朝齊明帝崩殂,篤信儒教的孝文帝下詔稱“禮不伐喪”,引兵而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