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鮮卑血漢族魂的偉大君王(2)      梅毅 Mei Yi

  孝文帝也作大怒狀:“朕正欲經營天下,一統南北,卿輩儒生,屢屢阻我大計,再欲攔阻,刀斧無情1說着話,孝文帝策馬,揮鞭欲去。
  安定王拓跋休等人沒經過“排演”,見狀大驚,一擁而上,抓馬籠頭的抓馬籠頭,拖後腿的拖後腿,聲淚俱下,阻止孝文帝親徵。
  看看火候差不多,孝文帝故作沉吟狀,似乎被群臣打動的樣子,便說:“這次興軍動靜甚大,動而無成,何以示後?朕世居幽朔,欲南遷中原。如果你們不讓朕南伐也行,我們就遷都在洛陽,諸位以為如何?”
  預先安排好的“群衆演員”南安王拓跋楨見機發言:“成大功者不謀於衆。如果陛下停止南伐,遷都洛邑,此乃臣等之願,萬民之幸也1
  群臣皆呼“萬歲”。隨衆之心,萬口一詞。
  其實,大臣中諸多的鮮卑人都不想遷都洛陽,但又都“憚於南伐”,兩害相權取其輕,就都退而求其次,不再竭力反對遷都。
  如此大事,一舉而定,孝文帝自然歡喜。十一月,他留尚書李衝和將作大匠董爾等人留據洛陽營造新都城,自己途經鄴城,暫還舊都平城。
  遷都洛陽,是北魏孝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功業之一。衆所周知,歷史上所有的改革都是非常艱難的,而國傢的遷都更是事關國體關鍵中的關鍵。雖然歌謠中有:“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鬆無罷風”,但不少中老年鮮卑貴族仍舊留戀“老傢”的生活風俗和習慣,洛陽一帶的氣候,於他們而言還是太濕熱了些。孝文帝遷都,最根本的考慮是文化、政治意義層面的,衹有遷都於傳統漢地,才能真正徹底漢化,填平鮮卑和漢人之間的心理鴻溝,從根本上消除種族之間的矛盾。最終,孝文帝在實際意義上取得了成功,尤其他稍後施行的門閥政策,不僅維護了鮮卑高門,也同時大大提高了漢族高門的地位,使二者處於平等地位,完全消除了西晉末、東晉十六國時期鬍人國傢成立後那種不可調和、不可避免的民族矛盾(當然,北魏最終又滅亡於六鎮起義的階級矛盾。)。
  太和十八年(494)春,孝文帝回到舊都平城,在任城王拓跋澄等人的協助下,逐漸說服了不願遷都的鮮卑舊臣。年末,由於得知齊明帝弒少帝自立,以維持正統自封的北魏孝文帝準備親自統兵伐齊。出發前,他下詔嚴禁國內士民穿着鬍服,“國人多不悅”,鮮卑族臣民對此詔都很反感。
  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親自率兵渡淮河,率三十萬鐵騎,屯兵壽陽。此次出兵倉猝,加上天氣濕熱,士卒疲勞,北魏軍隊基本沒有什麽戰果而言,久攻數城不下。而且,洛陽又處於草創之際,本來就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加上軍中後勤供應短缺,又有不少鮮卑貴族反對,孝文帝不得不撤軍。
  統一語言變姓改製公元495年,孝文帝太和十九年七月,拓跋宏又親下詔令:“今欲斷諸北語,一統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可以允許延緩;三十以下,久在朝廷之人,禁止講鮮卑語。如果觸犯,當作降黜。”不久,又下切詔:“不得語北俗之語於朝廷,違者免所居官。”
  很快,北魏又依據《漢志》改革度量衡。年底,孝文帝又廢除了北魏長久以來以貨易貨的交換方式,下令鑄造太和五銖錢,並詔令公私使用。
  建成金墉宮後,孝文帝又在洛陽立國子監、太學、四門小學。
  太和二十年(496)正月,孝文帝又做出令人吃驚的舉動,他頒布詔書,以為“魏之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拓跋氏改姓元氏。”
  不僅改皇族拓跋氏為元氏,對於鮮卑貴臣大姓,北魏孝文帝也下詔改姓:拔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於氏為於氏,尉遲氏為尉氏,“其餘所改,不可勝記”。
  為了使漢化改革更加徹底,孝文帝又“以範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四姓,衣冠所推,鹹納其女以充後宮”,並下詔“定諸州士族,多所升降”,品定鮮卑族的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為與漢族四大姓相仿的鮮卑大姓。
  當然,孝文帝也有矯枉過正之嫌。鹹陽王元禧娶隸戶女為妻,孝文帝“下詔切責”,並命令他的六個弟弟重新納娶正室夫人,“前者所納,可為妾媵”。好好的鮮卑貴族女孩,一下子因為此道“命令”而成了小老婆。至此,六王分別娶漢族大姓的女兒為正妻。
  其間,還有一個小插麯:孝文帝與大臣廷議,有人詔議薛氏為河東茂族,孝文帝表示不同意,“薛氏,蜀姓,豈可入郡姓1正巧,當時擔任宮廷執勤任務的羽林監薛宗起正在殿門,聽孝文帝如此說,便氣呼呼地從殿門處直入中堂,入稟道:“臣之先人,漢末仕蜀。二世之後,復歸河東,至今已有六世,非蜀人也!今事陛下於北土,難道以後就是虜姓了嗎?”言畢,年少氣盛的將軍把手中的鐵戟摔在當庭,不顧而出。
  孝文帝也笑了。他忙派人召薛宗起回殿,說:“愛卿你說你薛傢不是蜀姓就罷了,奈何又擠兌朕為鬍虜呢?”於是宣佈薛姓為河東郡姓,還鼓勵說:“愛卿名宗起,實為起宗埃”可見,孝文帝不乏大度、幽默和寬容,少了漢族皇帝的忌刻和陰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