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二 中國第二次宦官時代      柏楊 Bai Yang

  促使唐王朝崩潰的,除了藩鎮外,還有宦官。
  自從第二世紀第一次宦官時代之後,六百年間,宦官的影響,衹是個別現象。到了上世紀(八),纔有突破性的發展。
  唐王朝第一位有名的宦官高力士,他是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貼身侍從,因為太接近權力魔杖,雖然高力士並不喜愛政治,但權勢仍震懾朝野。連皇太子李亨都喚他“二哥”,公主駙馬都尊稱他“老太爺”。但真正揭起宦官時代帝幕的,還是安史兵變。安史兵變後,皇帝對將領們充滿猜忌,而衹信任宦官。於是發明一種此後幾乎遺害一千年的監軍制度,派遣宦官出任監軍。不但戰區設有監軍,就是比戰區小兩三級的軍事單位,也都設有監軍。武裝部隊中遂形成兩個係統,一是傳統的軍事係統,一是可以直達皇帝御座的宦官係統。監軍的任務,表面上是幫助解决睏難,事實上是在防止叛變。
  所以監軍是一個權威的職位,一紙密告,就可以使統帥人頭落地。中央第一位討伐安祿山的統帥高仙芝(但羅斯戰役大將)和副統帥封常清,就因為不能滿足監軍宦官邊令誠的勒索,邊令誠密告他們謀反,他們遂被雙雙處斬。二人死於上世紀(八)七五五年,即黃金時代結束,安祿山兵變之年。不過最妙的是,當安祿山攻陷潼關,嚮長安挺進時,邊令誠帶着皇宮鑰匙,卻第一個投降。
  宦官既有如此可怕的力量,在軍中自然呈現特殊面貌。他把健壯驍勇的戰士全部選拔出來作為自己的衛隊,而把挑剩下的老弱殘兵撥給統帥。交戰的時候,稍有勝利,宦官立即派人飛馬嚮長安報告,功全在己。一旦失利,罪過天經地義地全罩到統帥頭上。皇帝們又都跟第五世紀南宋帝國的皇帝劉義隆一樣,喜歡遙控指揮。深宮中發出命令下達給宦官,宦官再傳達給統帥。每一次戰役,宦官就像過江之鯽般地在道上奔馳,看起來煞有介事。
  ——懂軍事的人絶不遙控指揮,遙控指揮的人一定不懂軍事,或對軍事一知半解。所以一個政府一旦出現遙控指揮,便是一種災難。
  監軍宦官並不能如所預期地防止統帥叛變,而衹會誣陷統帥叛變,或把統帥逼得叛變。昭義戰區(潞州·山西長治)監軍宦官劉承偕經常凌辱節度使劉悟,甚至計劃綁架他。最後劉悟把劉承偕逮捕,開始打算脫離中央。同華戰區(同州·陝西大荔)節度使周智光則索性把監軍宦官張志斌殺掉,聲明說:“僕固懷恩本來不反,被你們逼反。我本來也不反,今天為你而反。”
  ——僕固懷恩,撲滅安史兵變的大將之一。一門之中,為國戰死的四十六人,女兒也為了國傢和親政策,遠嫁到回匕汗國。但他得罪了宦官駱奉仙,駱奉仙密告他謀反。僕固懷恩發覺之後,不願作高仙芝第二,衹好叛變。
  宦官被派到軍中坐鎮,稱“監軍”。宦官被派出傳遞皇帝命令,稱“中使”、“敕使”,這一種宦官馬蹄所到之處,亦即災禍所到之處。宰相元稹在當小官時,住在驛站旅捨,後他而至的敕使宦官仇士良立即把他逐出,並用馬鞭抽擊他的臉。第十四任皇帝李純接到報告,赫然震怒——不是震怒宦官,而是震怒元稹,把元鎮貶竄到江陵(湖北江陵)。雩阝縣(陝西戶縣)縣長崔發得罪了在街頭逞兇的宦官,第十六任皇帝李湛下令逮捕崔發,蜂擁而至的宦官群就在監獄中把崔發毆打。當河朔四鎮於上世紀(八)中葉歸附中央時,四鎮之一的成德戰區(恆州·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徵討有功,李豫特派敕使宦官馬承倩前往慰勞。馬承倩臨返長安前夕,李寶臣親自到旅捨致谢,並送禮物綢緞一百匹。河朔貧苦,這已是超級重禮了,但馬承倩卻嫌太少,把它拋擲到道旁,大駡而去;李寶臣慚懼難當,他的部下提醒他說:“我們效命疆場,正用得着我們的時候,還是如此。一旦天下太平,還能活下去嗎?”於是李寶臣决心脫離中央。
  世界上沒有人能阻止宦官的暴行,因為皇帝頑強地支持他。像第十一任皇帝李豫,每當敕使宦官回來復命時,他一定查問收到的禮物多少,如果收到的禮物太少,他就憤怒,不是認為看不起宦官,而是看不起他這個皇帝。於是宦官的暴行,不但公開,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滿足的對象,隨時都會發現忽然陷於“謀反”的巨案。雖然大臣們不斷嚮皇帝建議加以拘束,都遭拒絶。李豫的曾孫李純根本就不承認宦官誣陷過大臣,他說:“宦官怎麽敢誣陷大臣?”強調說:“即令有什麽讒言,當皇帝的也不會聽。”又得意洋洋地宣稱:“宦官不過是一個傢奴,為了方便,差使他們奔走而已。如果違法亂紀,除掉他們就跟拔掉一根毫毛一樣。”
  宦官是皇帝的傢奴,一點不錯,但對別人來說,卻是惡魔。而且,一旦這些傢奴掌握軍權,傢奴便不再是傢奴了。最早掌握軍—權的宦官是李輔國,第十任皇帝李亨派他擔任參謀總長(天下兵馬大元帥府行軍司馬),不經過他批準,沒有人能見到皇帝。接着是另一位宦官魚朝思,李亨派他當“觀軍容宣慰處置使”——沒有大元帥名義的大元帥,統率十個戰區的節度使,在鄴郡(河南安陽)討伐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結果大敗。
  上世紀(八)八十年代,經原戰區(甘肅徑川)兵變,第十二任皇帝李適對將領們疑心更重,於是把禁軍(左神策軍、右神策軍)交給宦官率領,兩軍司令官(中尉)也由宦官擔任。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措施,從此禁軍掌握在宦官手中,形勢為之一變。第二次宦官時代與第一次宦官時代,在此分野。第一次宦官時代宦官的權力來自皇帝。第二次宦官時代宦官的權力,前期來自皇帝,後期來自他們所統率的禁軍。
  宦官掌握軍權之初,對皇帝還存有敬畏,所以李純還可以大言不慚地形容他們是傢奴和毫毛。但時間纍積下來,宦官在禁軍中佈置成功,培植下不可動搖的威望之後,就發生變化。李純誇口後不久的本世紀(九)八二○年,即被宦官陳弘志謀殺,沒有人知道使用什麽兇器。接着,為了繼位人選,宦官內部發生火拼。右禁軍司令官梁守謙、左禁軍司令官吐突承璀跟吐突承璀打算擁立的親王李惲,一齊殺掉,改立太子李恆。這是一個開端,繼任皇帝不由前任皇帝决定,而由宦官决定。前任皇帝即令生前决定,他死了之後也要經過宦官集團重新審查。
  於是李純所稱的傢奴時代和毫毛時代,成為過去。皇帝被殺被立,都身不由已,連自己都不能保護自己,這種現象越到以後越甚。我們試把唐王朝中期以後各皇帝的遭遇,列一簡表,便可瞭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