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荀子今註今譯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2)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2)
  ②比,音畀,阿黨也。
  ③亂字本作辭,今依郝懿行校改。
  ④蕩蕩,廣遠之貌。
  [今譯]
  君子易與交接,而不可侮狎;易使戒懼,而不可迫脅之使為非;未嘗不怕禍患,而義之所在,雖死不避;未嘗絶不欲利,若屈志以求,則亦不為也;與人交親,而不比黨;言語明辯,而不變亂是非;蕩蕩乎至廣至大,與衆迥不同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①人,不能則恭敬■絀②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避違以驕溢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故曰④: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今註]
  ①道,讀為導。
  ②■絀,劉師培雲:“■絀,即撙節之轉音。”《禮記·麯禮》:“君子撙節退讓以明禮。”按撙節,猶抑製也。
  ③溢,謂滿溢,引申之,凡過度有餘皆曰溢。
  ④凡古籍中用故曰者皆古有此言而引述之。
  [今譯]
  君子能亦馴好,不能亦馴好;小人能亦不馴好,不能亦不馴好。君子能,便寬容易直以開導人;不能,便恭敬自抑以謹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邪僻,好凌侮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陷人,所以古語說:君子能則人皆以受教為榮,不能,人皆樂意告教他;小人能則人不願嚮之就教,不能,人則羞於告教他;此即君子小人之分異也!
  君子寬而不僈①,廉而不劌②,辯而不爭,察而不激③,寡④立而不勝⑤,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⑥,恭敬謹慎而容⑦。夫是之謂至文。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⑧。”此之謂矣。
  [今註]
  ①僈同慢,怠慢也。
  ②廉,方正有鋒棱也。劌音同蹶,以芒刃傷物曰劌。
  ③激,激切也。
  ④寡立於文不洽,當依王念孫校作直立。直立,特立也。《榮辱篇》:“辯而不說者,爭也;直立而不見知者,勝也;廉而不見貴者,劌也。”亦以“辯”“直”與“廉”三事並列。
  ⑤勝,謂勝於人,即欺凌人也。
  ⑥不流,不苟隨也。
  ⑦容,王念孫雲:裕也,不拘執也。
  ⑧溫溫,寬柔之貌;所引詩見《大雅·抑》。
  [今譯]
  君子立心寬綽,而不怠慢;行身廉正,而不刻傷;辯論是非,而不爭勝;明察事理,而不激切;特立獨行,而不以氣凌人;意志堅強,而不失於暴戾;柔從而不苟隨,恭敬謹慎,而優裕不拘執,如此纔可說是道德最顯著之文儀。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即謂此也。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①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②;言己之光美,擬③於舜禹,參於天地,非誇誕也;與時屈伸④,柔從若蒲葦⑤,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⑥,非驕暴也;以義變應⑦,知當麯直故也。詩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能以義屈信變應故也。
  [今註]
  ①義,王引之謂當讀為議,正議,猶正言也。
  ②疵,讀為訾。
  ③擬,謂追步其人也。
  ④屈伸,郝懿行謂作詘信,荀書皆然,俗人妄改之。
  ⑤蒲葦,作席之草類,可舒可捲。
  ⑥信,讀為伸,下同,古字通用。
  ⑦變,變通之意,以義變應,以義變通應事也。
  [今譯]
  君子推崇人之善行,表揚人之優美,非出於諂諛也,正言直舉人之過錯,非有意毀訾也,言己身之光美,與舜禹比擬,而欲追步其人,參合於天地,非妄誕自誇也;時宜屈則屈,可伸則伸,柔從若可舒可捲之蒲葦,非畏怯也;剛毅強矯,猛戾無前,無所不達,非驕暴也,蓋由以義因應隨時變通,知其當麯而麯,當直而直故也。詩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應變,左右逢源無不得其所宜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荀子今註今譯》自序凡例(1)凡例(2)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1)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2)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3)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4)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5)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6)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7)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1)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2)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3)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4)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5)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6)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1)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2)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3)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4)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5)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6)第二捲 榮辱篇第四(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