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文字不是東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19節:無罪以當富貴
劉紹銘 Liu Shaoming
無罪以當富貴
廉政公署來函,謂將舉辦“倡廉潔、覓理想”的青年活動,鼓勵青年人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希望藉此“認識金錢以外的生活姿彩,建立積極進取、平衡健康的人生態度”。我小學在天主教學校念書。因是寄宿生,過的是若無神父或傢長帶領,則小子不能越校園雷池半步的“集訓”生話。在念經、上課、吃飯、到操場做運動之餘,就是聽訓。管理寄宿生的師長,幾乎是清一色的外籍神職界人士,不是神父就是修士。他們訓話用的是廣東話。也許因為語言隔膜,教訓我們怎樣做好孩子時,說來說去,還是善人上天堂、罪人下地獄這些老話。要做善人,就做乖孩子,信奉上帝、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壞人呢?我們的神父語焉不詳,把“壞”的品種一一收在違反天主十誡之內。而今想來,天堂地獄的觀念畢竟是賞罰分明的“警世通言”。信者得救。人生的各種選擇均從信仰開始。有了信仰支持,纔會發奮去“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 即使後來發覺自己志大才疏,治國平天下的志願全落了空,能夠獨善其身,安分守己,已是法製社會的一個好公民。無罪以當富貴第一輯寫作這回事 但滔滔俗世,我們不能期望每一個人都去教堂,聽神父、牧師的指示去“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做好公民。無神論者要找安身立命之所,得靠自己去摸索。安身立命的另一說法,是找尋一種可以令自己如醉如癡的寄托。“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種境界,庶幾近矣。 問題是不是人人可為堯舜。凡夫俗子能否安貧樂道,得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胸襟懷抱,“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見《戰國策·齊策四》。。果能把繁華世界看得通透,不必遁入空門,人生已得解脫。可令自己“發燒”的玩意兒多的是。寄情山水或浸淫於琴棋書畫的天地中,自我感受一定良好。既然認識到無罪等於富貴,這類“發燒友”絶不會偷雞摸狗,作姦犯科。 可是,香港是個商業社會。安定繁榮的基礎利於建立各人“有利可圖”的機會。教青年人“認識金錢以外的生活姿彩”,用意很好,但應有補充。在某種層面上說,拜金主義本身,不但不是壞事,而且還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科技的突破和商業産品的日新月異,無不與“利益誘導”有關。這已是老生常談,不必再做文章。要緊的是,我們應該讓青年人瞭解到,努力賺錢也是人生的“正面的價值觀”。要賺錢當然要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特殊技能,如此施受之間,社會得益,自己受惠。 據香港《明報》所載,李嘉誠在香港電臺電視製作的“傑出華人係列”節目中,即席揮毫,書下“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自述經商宗旨。富而知書,真是難得。他引的古訓,極切時需。沒有說出來的話是:“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我個人覺得,我們要“倡廉潔,覓理想”,嚮青年人灌輸sentimental(情感的)的“心靈雞湯”,效果如何,無法預料。營求是人權,衹有義與不義之別。正因李嘉誠的風範不是人人可師法,而營求易使人利令智昏,我們纔需要法治,纔需要像廉政公署這種不sentimental的機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
|
|
第1節:新版自序 | 第2節:目錄 | 第3節:且說床邊故事 | 第4節:另類專傢 | 第5節:趙元任與愛麗絲 | 第6節:校園風景 | 第7節:編輯的眼睛 | 第8節:將相本無種 | 第9節:遺老獨白 | 第10節:寫作這回事 | 第11節:memo狂想麯 | 第12節:獵頭校長 | 第13節:浪得虛名 | 第14節:眉批 | 第15節:自我陶醉 | 第16節:馬丁尼之戀 | 第17節:熱辣辣的隱私 | 第18節:壽則多辱 | 第19節:無罪以當富貴 | 第20節:作傢的心理阻滯 | 第21節:書看不完,怎麽辦? | 第22節:新狂人日記 | 第23節:虛擬文本 | 第24節:林行止的兩個世界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