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感动世界的三位女性传记   》 第19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4)      Helen Keller

  当今世界,人们会运用很多诸如PRA等工具,去做很多分析,分析贫困的原因,寻找消灭贫困的办法。然而,忒瑞莎修女却是这样看待贫穷的:
  "贫穷是你和我的创造,是我们拒绝与人分享的结果。上帝没有创造贫穷,他只创造了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放弃贪婪,那么,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既然世上的一切都来自上帝的恩赐,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那么,当有人在饥饿和贫困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富人便没有权利独自支配自己多余的财富。"
  忒瑞莎修女因此觉得:一切必须分享,因为一切都来自上帝。没有人分享的爱是没有意义的。同样,未曾与人分享的物质也是没有意义的。忒瑞莎修女有一个奇特的运算逻辑,听起来似乎很荒唐,但事实上合乎自然,我们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东西就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她们越是给予,她们反而越是丰富有余。无论是金钱、食物还是仁爱与信赖。就像她们不断地施爱予人,但她们心中的爱,却不会因为施予而匮乏,相反,只会越来越丰满。
  因此,她和她的修女们从不留存在任何东西,在仁爱传教会里,每个修女所拥有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几本经书,三套滚着蓝边的白色会服,一双凉鞋,一床铺盖,一个搪瓷碟子,一块肥皂,一个洗漱盆,一只写有号码的铁桶--用来存放所有的东西。
  这种贫穷,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还意味着一种心灵的贫穷,即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的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虚荣心等等。她要使自己成为穷人,然后选择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与此同时,以最微小的方式去落实她的服务。
  她说:"除非你过贫苦者的生活,否则你如何了解他们?如果他们对食物不满,我们可以说我们也吃同样的东西,如果他们说热,我们也有一样热。他们赤脚走路,我们也是。他们只有一桶水,我们也是。他们排长队,我们也排。我们只有降低自己,才能升高他们。如果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灵。"
  她不相信制度,忒瑞莎修女在谈到一些社会问题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了,的确如此,我们对制度的依赖,已经远远超过对上帝的依赖,以及对人类之爱的依赖。"
  也就是说,她拒绝使她的服务制度化、设施化、专业化……她认为,如果有两三个做医生的义工愿意免费值班就够了。多年来,她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哪怕是一架显微镜。虽然显微镜可能对快速诊治某些疾病特别有用,但她却认为:这看起来她们像是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但用不了多久,设施就会变得比病人更为重要。因为有了设施,就必然要对病人做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势必会成为医院的首选。而那些注定要死的病人,则一定会被排斥在医治之外,即便医院和医生愿意帮助他们,但设施是有限的。
  在修女们看来,从来就不存在"不能再被收留者",人人都可以再被收留,只要他需要。但是,如果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事业被设施化,制度化,那么,这种无条件的再收留服务,势必会受到限制。
  因此她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及在贫穷表面下的东西:尊严与关爱。
  "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亲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迷失在数目里,而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我只相信个别的接触,每一个人对我而言都是基督,他是那时那刻世上唯一的一个人。因为基督只有一位。"
  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有一块面包,更希望有人关爱;穷人赤身露体,不只是需要你给他一块布,更需要你给他人所应有的尊严。在忒瑞莎修女面前,他们才感到自己不是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埃,而是有尊严有价值的一个人。
  忒瑞莎修女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不在于她在物质上如何帮助了穷人--世界上有很多慈善机构每天都在致力于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而在于她始终坚信:穷人也是有尊严的。不仅如此,她还付出了一生的艰苦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表下,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
  我不赞成做大事
  忒瑞莎修女对任何工作都是满怀喜乐的去做,只要能帮助他人所需,任何工作对她都永远是快乐的、高尚的。她走到哪里,就将微笑和喜乐带到哪里,人们说她的微笑就是一种祝福,她那令人神往的温暖和亲切具有极大的鼓舞和抚慰力量。
  她的病人们喜欢她,每当她去看望他们时,他们便蜂拥向前,把她包围起来,那些不能行动的人也喊着:"修女,修女。"只要与她保持某种联系,他们就能感到平安、喜乐和希望。
  忒瑞莎修女说过:"我不瞻顾众人,而只照料个体。"在她心中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具有无限的价值,都需要她付出全部的爱。
  她说:"我不赞同做大事,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紧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在数目中迷失,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我只相信个别的接触,每一个人对我而言就是基督,他是那时那刻世上的唯一的一个人,因为基督只有一位。就让我们成为神慈爱的活见证:面容中有慈爱、目光中有慈爱、笑容中有慈爱、亲切问安中有慈爱。在贫民窟中,我们对穷苦大众而言,就是神恩慈的光。我们对小孩子、贫困者,和所有受苦和孤单的人,都要常常展露笑容。让他们不但得到你的关怀,也感受得到你的爱心。让我们见面时彼此微笑致意。微笑是爱的开端。如果我们带着一张苦瓜脸去他们(穷人)那里服务,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沮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第2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1)
第3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2)第4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3)
第5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4)第6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5)
第7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6)第8节:第一篇 生命的阳光--海伦·凯勒自传(7)
第9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1)第10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2)
第11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3)第12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4)
第13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5)第14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6)
第15节:第二篇 奉献的快乐--居里夫人传(7)第16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1)
第17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2)第18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3)
第19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4)第20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5)
第21节:第三篇 慈悲的力量--忒瑞莎修女传(6)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