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子杂家 》 生存恐慌:最後的老手藝 》
第19節:最後的老手藝——翻砂
梁平 Liang Ping
在我國古代,以𠔌物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果酒的份額很小,這和西方正好相反。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製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晚期,我國釀酒已很盛行。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那是奢華;“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應該是普遍接受的民俗了。
劉師傅無需知道釀酒的歷史,但比誰都知道古法釀酒的不易。劉師傅一面往蒸酒竈裏加柴火,一面與我聊天。他告訴我,現在糧食漲價,煤價比原來貴了好幾倍,酒的價錢是顧客們早就習慣了的,要提高,不容易,吊酒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他有兩個煮酒的竈,一個燒煤,一個燒柴,為了降低成本,而不得不放棄了燒煤的酒竈。一有時間,他就到店四周的基建工地去拾柴火。這樣,每年能節約幾千塊的煤錢,真正賺的也就是這點錢。
最後的老手藝——翻砂
盤塘是桃源縣的一個丘陵小鎮,逢集過節,四面八方的鄉民便集聚過來,即便是寒冷的鼕季,也照樣熱鬧非凡。
我在小鎮集市的街尾僻靜處,找到了鋁製品翻砂的劉漢章師傅。老人今年六十七歲,十八歲隨師傅學翻砂手藝,已經五十年。手藝附身,五十年從未間斷過翻砂鑄鋁。
趕集,是手藝人出賣手藝的主要方式。劉師傅的傢在盤塘鎮的青草崗,離集鎮不遠。衹要天氣晴朗,老人就會騎上自行車趕過來,尋個合適的地方,模具、模樣、鋁料、煤爐、風箱、其他鑄造工具,鋪滿一地。有時,鄰近鄉鎮開集,劉師傅也會去碰碰運氣,湊湊熱鬧,多少能弄點錢。
老人很忙,幾乎沒有什麽時間理會我的拍攝,也不怎麽回答我的問話。即使生意清冷,他也在不停地燒鋁、翻砂、澆鑄、銼磨,一堆破亂的舊鋁具,搖身一變,便成嶄新的盆、瓢、鍋、鏟、勺,以及小爐竈等日常生活用品。劉師傅告訴我,沒有生意時,什麽貨品都得準備點。有些人是將傢裏的舊鋁器拿來加工,熔化重新澆鑄;有相當部分鄉親還是買現成的製品,他們來了交錢、提貨走人,如果顧客要的東西沒有,生意也就走了。
鋁製品翻砂的工具簡單,工序也不復雜。先用篩細的冷河沙,壓進要鑄造的盆或瓢的樣模裏,小心而迅速地翻轉過來,平放到一個比臉盆稍大的模具底盤中,蓋上模具頂盤,裝滿沙,使勁地壓實,並用小木棍插留一個澆灌口。翻開模具頂蓋,取出樣模,就可以用已經熔化的鋁液澆鑄了。鑄造好的鋁器冷卻後,鋸銼掉周邊多餘的或不規整的部分,稍微打磨,一個亮白的鋁製日用品便做成了。
這幾道工序,這些動作,對於翻砂五十年的劉師傅,實在應該駕輕就熟。可是,歲月不饒人,年近古稀的老人,要應付如此搶火候的工序,還是有些手忙腳亂,力不從心。一個上午,四次翻砂,他竟有兩次澆鑄不成功。對此,老人尷尬地一笑:“沒有個人打下手,忙不過來。”我問老人,“為什麽不帶個徒弟,一來,手藝有個傳承,二來,做事也有個幫手。”他沒有立即回答我的疑問,衹顧翻動手裏的沙子,捏拿感受沙的溫度與濕度。半晌,老人才出聲:“你看集市上,有幾個年輕人?他們都到城裏打工賺大錢去了,誰還學這手藝?又髒又纍還不賺錢,夏天,燒爐子熱得死,鼕天,手拌沙凍得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最後的老手藝》目錄(1) | 第2節:《最後的老手藝》目錄(2) | 第3節:《最後的老手藝》目錄(3) | | 第4節:前 言 | 第5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1) | 第6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2) | | 第7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3) | 第8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4) | 第9節:最後的老手藝——剃頭匠(5) | | 第10節:最後的老手藝——打豆腐(1) | 第11節:最後的老手藝——打豆腐(2) | 第12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造紙(1) | | 第13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造紙(2) | 第14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製衣(1) | 第15節:最後的老手藝——手工製衣(2) | | 第16節:最後的老手藝——銅匠 | 第17節:最後的老手藝——刻瑪尼石 | 第18節:最後的老手藝——吊酒 | | 第19節:最後的老手藝——翻砂 | 第20節:最後的老手藝——蠟染 | 第21節:最後的老手藝——擂茶 | | 第22節:最後的老手藝——鋁鍋換底 | 第23節:最後的老手藝——磨刀人 | 第24節:正在消失的老手藝——裁縫(1)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