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馬駿說孫子兵法 》
第19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0)
馬駿 Ma Jun
其實,"先發製人"的戰略早在中國25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過。他就是孫子!
孫子非常重視"先"。他在《孫子兵法》用了23個"先"字,表達他追求"先算"、"先行"、"先動"的思想。
《孫子兵法》的《形篇》中有一句名言:"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說"勝利的軍隊總是先創造取勝的條件,而後纔尋求同敵人交戰;失敗的軍隊卻往往先冒險同敵人交戰,而後企求僥幸取勝"。
這裏的"先"字,有兩層含義。第一,在戰前先造成有利的態勢;第二,要比敵人搶先居於有利的態勢。而要想達到這樣的雙重目的,則所需要的先决條件就不僅為先知,而且還有先行(行動)。
孫子的"先"有豐富的內涵。舉幾處講講:
在他的《虛實篇》中,中心意思是講"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也就是說,會打仗的人,能夠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但是,要想達到這一目的的先决條件是什麽呢?孫子說:應該是"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即先到達並占領戰地等待敵人的就主動從容。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據守馬邑稱帝的割據勢力劉武周率軍南下攻唐,在攻占大唐的起兵根據地太原後,派手下大將宋金剛繼續率軍南進,進逼絳州(今山西新絳),威脅關中。對剛剛建立的大唐王朝來講,形勢非常危急。在這種情況下,唐高祖李淵命秦王李世民率軍抗敵。十一月,李世民率兵自竜門(今山西河津西)趁冰堅渡過黃河,屯兵柏壁,並同固守絳州的唐軍形成犄角之勢,使宋金剛軍不得前進。李世民認為,宋金剛孤軍深入,軍無蓄積,最希望的是速戰速决,所以他命令主力部隊厲兵秣馬,堅壁不戰,衹派小股部隊騷擾敵人後方,切斷敵方糧食供應。就這樣,宋金剛軍和唐軍在絳州與柏壁之間相持近半年。宋金剛軍由於糧草不濟,於是嚮北撤軍。李世民則率軍跟蹤追擊,一晝夜行200餘裏,至雀鼠𠔌(今山西介休西南),追上宋金剛軍,一日八戰皆勝,俘斬數萬人。此後,唐軍乘勝追擊,接連取勝,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後為突厥所殺。太原也重新被唐軍收復。
這裏,李世民的贏就贏在他的一個"先"字!不過,他這個"先"字,並不是簡單地主動進攻,而是先到達並占據有利地形等待敵人,既可以有充分的準備,又可以充分培養士氣。
如果在時間上不占優勢,讓敵人搶先占領了陣地怎麽辦?在這種情況下,怎麽才能達到"後人發,先人至"的目的?孫子給予了回答。他在《軍爭篇》中說:"先知迂直之計者勝。"誰要是先懂得故意迂回繞道,並用小利將敵人引誘到別的方向去的方法,誰就能取得勝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馬駿說《孫子兵法》序(1) | 第2節:馬駿說《孫子兵法》序(2) | 第3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1) | 第4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2) | 第5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3) | 第6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4) | 第7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5) | 第8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6) | 第9節:我讀《孫子兵法》(代前言)(7) | 第10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 | 第11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2) | 第12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3) | 第13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4) | 第14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5) | 第15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6) | 第16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7) | 第17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8) | 第18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9) | 第19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0) | 第20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1) | 第21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2) | 第22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3) | 第23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4) | 第24節:孫子:最高軍事境界"四大字"(15) | |
| 第 I [II] 頁
|
|